GP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浅析论文_刘守君

GP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浅析论文_刘守君

七台河市地震局

摘要:GPS具有控制区域大、观测精度高、点与点之间联系强、物理含义明确等特点,一些科研人员运用GPS技术进行地震监测预报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介绍了GP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的作用与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其它方法促进地震预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GPS;地震监测预报;应用

1前言

利用GPS进行地震监测预报大震前断层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会出现低于常态水平或者静止状态等,即闭锁状态。根据地震性质的不同(正断型、逆冲型和走滑型),断层闭锁表现出的持续时间也有差异,基本都在一年以上,运动缺损量也能达到几个毫米,甚至十个毫米以上,震后一般能恢复到正常值。可以运用GPS技术研究板块的运动与闭锁情况,从而预测断层所处状态及相应的危险区。

2我国现阶段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分析

中国是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防震减灾工作尤其重要。经过地震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努力,已对地震的孕育机理、孕震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前兆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至今为止,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地震。

2.1对地震监测预报的理论进行了科学实践

就目前世界范围来说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还仅仅处于认识和探索的水平,对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规律达不到科学的认识和探索水平。由于我国仅凭地震的实例和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来对地震进行预报故对地震监测预报体系的建立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换句话说我国并没有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及发生的原理,对其规律的认识也尚且处于朦胧的认识阶段。虽然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报出某些类型的地震,但总体来说对于所有类型的地震尚未有能力对其进行预测。

3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的措施

3.1提高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视并加大投入的力度

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提高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视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对我国地震预报事业的重要性。此外另一项支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效开展的条件是资金,只有加大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才能有效的保障工作积极、健康的进行。各级政府要坚持把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到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的高度,在各级财政预算当中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投入资金含纳其中,使得地震监测工作经费有所保障,为地震监测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2加大设立服务机制的投入力度

地震频繁发生的地方往往是地壳活跃的地带,那么对于这样板块地带的布防是重中之重,相关工作人员要时刻提高警惕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工作期间使自己保持高度集中的工作态度,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观测,以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最准确的预报。另外先进的、齐全的监测设备也是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监测预报队伍在地震频发的人烟稀少的地震带,对于平常的检测工作有所放松致使设备已经严重老化而无人知晓,再加上很多工作人员对设备使用的方式缺乏了解,工作期间亦不用心用力,然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无常性和突发性,一旦地震灾害发生,那么损失将是灾难性的,所以监测设备的齐全与及时的更新对监测预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采用跟得上世界水平的先进监测设备以及最科学的监测方法,以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服务机制。

3.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群众的力量都是最强大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不仅是一项主要的科学举动,也是关系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性工作,所以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知识的宣传工作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通过群众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来支持地震监测工作。这种群众性的支持地震监测工作的行为将对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带来相当理想的促进效果并且有助于对我国地震监测环境的保护以及为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3.4提高防震减灾的应急能力

大自然是变化莫测、喜怒无常的,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是无常和突然的。由此来看,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急能力和应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急能力综合反映了在防震减灾过程中的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效果。如果应急能力不好那么在救灾过程中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就会延误救援时间致使各种物资不能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造成无法弥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提高防震救灾工作的应急能力,综合制定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将对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起到巨大作用。首先要以防为主,变震后救灾思想为震前的综合防御,有效做到震前科学准确的预报,变被动为主动;其次要因地制宜联系实际情况客观的分析地震环境形势的变化对地震重点预防区域进行科学的监测。

4 GPS的缺点及与其它方法的结合应用

虽然GPS连续观测站点可以实时记录数据,但在中国大陆分布较为稀疏,区域流动测点分布较为密集,但是复测周期较长,不利于把握强震孕育发展的具体过程,特别是在及时捕捉异常信息和进行地震短临预测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且这一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善,从广域角度看,GPS能够很好的描述趋势性地壳水平运动情况,但由于网基线距离较远,对于局部区域水平运动状态的反映能力则明显薄弱,总的来说,GPS站点密度、分布均匀程度、分布形态差异性、测量误差和测站扰动等因素都会影响预测结果。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可以结合其它研究方法,以弥补GPS的不足。震源机制解是研究地震断层性质的重要物理参数,利用某一区域诸多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可以反演该区域的应力场,尽管主张(或主压)应变的方向在空间上有所变化,但从理论上讲,就某一区域而言,它与GPS计算的张、压应力方向应该是一致的,因为两者都表现了当地背景场的特征。强震前震中及其附近区域的应力场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经研究发现,强震前震中区域的中小地震和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运用GPS和震源机制解资料来研究设定区域的应力状态,再结合地球自转等资料,进行中长期甚至中短期地震预测研究。

结束语

GPS观测技术以其广域性、高精度性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GPS资料分析测点位置和运动速度,进而研究观测区域的主应变率、面膨胀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等变化情况,为地震预报提供了精确的地壳形变信息。随着GPS资料的不断积累,时空采样率的不断增加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地壳形变前兆“云图”预报地震及精确划定地震危险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GPS监测是地震前兆探索和地震预警的客观需要,它将成为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分支。

参考文献:

[1]刘垚.测绘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北京测绘.2014(02)

[2]侯海东,党学会,王恒信.从宏观区域场角度看地震预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06)

论文作者:刘守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GP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浅析论文_刘守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