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周麦12号和13号_小麦论文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周麦12号和13号_小麦论文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周麦12、13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小麦论文,高产论文,周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级试验中领先品种

一、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400公斤~50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1995年本所品比试验,亩产486.7公斤,比豫麦21周麦9号亩产416.7公斤增产70.0公斤,增产率16.8%。1996年品比试验亩产515.0公斤,比豫麦18矮早781亩产454.6公斤增产60.4公斤,增产13.3%。1997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跨多省平均亩产500.2公斤,比对照豫麦21增产5.87%,居第一位。1998年在夏粮大面积受灾减产情况下,国家黄淮南片区试19处平均亩产357.1公斤,比对照豫麦21亩增产26.7公斤,增产8.1%;在安徽省区试9处平均亩产363.1公斤,比对照豫麦21增产20.7%,居第一位。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重点示范品种。在黄淮南片冬高组生产试验中,居第一位。在省农科院黄淮品种展示田中,亩产540公斤,居20个品种之首。其品质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测定,达到国家优质专用面包麦标准。周麦12的育成,解决了当前国内小麦品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问题,是豫麦21周麦9号的替代新品种。

二、特征特性 1.抗寒、抗倒性较好。苗壮,分蘖力中等偏强,抗冬春冻害。2.大穗大粒,叶形好。穗较大,穗粒数33粒以上,千粒重45克~48克,通风性能好。3.抗病性较好。中抗白粉、条锈、纹枯和叶枯,感叶锈和赤霉病。总体抗病性优于周麦9号。4.中熟,抗干热风,落黄好。5.品质好。白粒,蛋白质、湿面筋等含量均高,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郑州、南京、哈尔滨测定,达优质专用麦标准。

三、适宜范围及栽培要点 适宜于黄淮流域的豫中北、皖北、苏北等地的早中茬、高中肥种植。适宜播期10月5日~20日,最佳播期10月7日~12日,亩播量6公斤~9公斤。注意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拔节后每亩应追施尿素7公斤~10公斤,以利提高品质。

超高产、高抗倒小麦新品种

——周麦13号

一、特征特性 半冬性,秆硬,高抗倒伏,可抗8级大风。不干尖,苗势强。穗大,结实力强,小穗退化少,穗粒数较多。粒较大,白粒蛋白质含量15%左右,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国家面包小麦标准。中抗条锈和白粉病,中感叶锈病、颖枯病。其突出特点是苗势强、秆强、高抗倒伏、生长青秀,大穗大粒超高产类型,具有亩产超600公斤的潜力。高肥水条件下的产量构成一般为35~42万穗/亩×36~40粒/穗×45~50克/千粒。

二、产量表现 1996年品比试验甲组中,亩产555.0公斤。比对照豫麦21亩产508.5公斤增产9.14%,居首位。1997年品比亩产553.6公斤,比豫麦21亩产507.6公斤增产9.06%,居首位。在1997年河南省预试中,评价较高。1998年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在全省受灾大减产情况下,亩产422.7公斤~561.5公斤,8处汇总平均亩产487.4公斤,比对照豫麦21增产8.64%。居第一位。1999年全省试验平均亩产536.4公斤,比豫麦21增产7.41%,两年汇总居第一位。试验和生产中,多处出现亩产600公斤的地块。为小麦生产实现超高产、不倒伏提供了难得的品种。长葛农科所11亩高产田平均亩产604.3公斤,其中5.4亩单产627.1公斤。

三、适宜区域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适于河南中北部早中茬、高肥水条件种植。播期10月5日~20日,最佳播期10月7日~12日。播量每亩7公斤~9公斤,要求基本苗15万株左右。注意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及蚜虫,开花前后一定要防治赤霉病、颖枯病。应高肥水条件管理,注意浇好灌浆水,确保穗大粒饱。

标签:;  ;  ;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周麦12号和13号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