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_陆雪兰

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_陆雪兰

陆雪兰(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黄龙小学 广西 贵港 537127)

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这七种能力。

关键词:培养 良好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1-0076-02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小开始,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这七种能力。

一、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作为一名家长,就必须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同时要培养孩子善于运用各种合理的自我调节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首先,坚韧不拔,坚持不懈。面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与挫折,作为家长,必须教育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勇敢迎接,不能消极回避,要做坚强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必备条件是:有远志的意向;有宽阔的胸怀;有顽强的毅力的决不轻易服输的精神。这样任何挫折和失败都可以战胜了。

其次,要及时调整,学会放弃。家长要告诉孩子,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水平、志向水平、动机水平和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面对某些尽了最大努力仍然无法实现的目标,必须学会及时调整甚至毅然放弃,做一个识时务者,否则会难以成事。

再次,要灵活应变,另辟蹊径。家长要告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既定目标都一定实现,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既定目标不能完成,也不能说最终目标也不能实现。当在某个方面遇到反复多次的失败与挫折时,不妨变换一个努力的方向,寻找一些可以代替原有目标的新目标,开辟一些有更大成功可能的新途径。

最后,要发奋图强,不断升华。人们在遇到重大挫折后通常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家长要告诉孩子,必须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所以只有把原有的消极体验转化为奋发图强的动力,在更多的层次上去满足未能满足的需要,从而恢复心理平衡。只有具有这样的心理素质,才能在面临艰难险阻或受到重大打击,致使原有目标已无法实现时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怀,做出积极的选择,最终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优秀的孩子,所有美好的品质,都得经过挫折才能巩固;所有闪光的人格,都要经过磨砺才能成形。只有不断增强抗挫折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二、养成阅读的习惯

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作为家长我们要首先有一颗平常心,不追求功利,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阅读;其次要了解孩子,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真正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第三就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一旦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首先,为孩子提供阅读的环境。阅读需要有氛围,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孩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家长在家经常阅读,孩子也会跟着模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爱上阅读,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其次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除了营造宽松愉悦的家庭阅读氛围,还要给孩子提供符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在书籍的选择上也是根孩子的年龄变化进行调整。书籍除了经常更新外,还要注重图书的多样性,这样可以拓宽孩子的阅读领域,让孩子兴趣广泛,知识面广。最后,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同时家长给予适当的引导。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练习一手好字

能写一手好字,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非凡,他是你的名片,在陌生的地方更是你文化水平的象征,也许别人赞赏你就是从你的字开始的。所以能写出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孩子练字很枯燥,有时还会觉得很苦。这个时候就要有耐心,家长应多讲书法家练字的感人故事,让孩子观看擅长书法的人们写字,有条件的还可以去观赏书法展。在耳濡目染中,让孩子在无怨无悔中,静心练习,精益求精,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精神也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由练字发展到陶冶情操,由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锤炼意志。

四、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心态

快乐,本是人的一种天性。对于孩子来说,快乐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家庭是一个孩子的快乐之源,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中学习最有效,父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和谐健康的环境,培养孩子的乐观品性。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应该通过积极亲密的沟通和正面评价孩子来引导孩子积极面对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来自父母的肯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研究表明,自信的孩子比自卑的孩子更乐观,有更强的适应社会能力。父母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更不能随意在别人面前议论孩子的缺点,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内心感到不安,希望向你诉说时,不要置之不理。应该放下手头的工作,坐下来认真地听他诉说,引导孩子摆脱困境,有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的能力,孩子开朗乐观的素质就会逐渐形成。

五、培养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约翰.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每遇山涧需要渡过时,就叫孩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时,就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高山水急,也敢冒险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不可能一生一世都呆在温室里,他们迟早要到外面接触阳光、严寒,迟早要独立飞翔,我们家长早一点学会放手,孩子就能早些脱离依赖,早一些适应新环境,早点学会独立。

六、让孩子学会相处

我们的孩子,最先接触的群体就是在学校的集体学习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家长,我们要告诉孩子,如何与同学相处:

首先,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与同学相处,一定会有矛盾,但宜严己宽人,应做到遇事为他人着想。以友好的姿态与同学交往,你做的事情虽小,但足以温暖同学的心,可以改变同学对自己的看法,这样你得到的将是更温暖的回馈。

其次,别让嫉妒成为心病。同学之间免不了比较,交往中往往暗藏着攀比心理,但是,我们不能放任攀比心理“癌变”为嫉妒心理。因为优秀总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去争取。别人的优秀并不构成对自己的威胁,相反应当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产生攀比心理或不可避免,但必须正确认识,不能让嫉妒成为自己学习的包袱和压力。

最后,追求完美要适度。孩子能够优秀,但不能事事都追求完美,家长更不能做孩子事事都追求完美的后台推手。在学习上,孩子用心努力就够了,不必门门功课都得满分。与同学相处,不要以“完美”的标准区要求别人,因为每个同学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处事的方法就不一样,只要遵纪守规,懂大理,就能和睦相处。与同学相处,是孩子进入社会前的预演,这对培养孩子的性格和涵养很重要,家长应适时给予正确引导,如此才能使孩子积极健康成长。

七、生活中发现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的确是这样,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矿藏,我们作为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之美,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描写生活,去记录生活中的每一处感动。我们与孩子朝夕相处,看到孩子因为某一件事高兴了,我们就可以抓住时机,鼓励孩子记录下来,看到孩子对某一个人感兴趣了,也可以引导孩子去认真观察这个人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甚至还可以帮助孩子作一点分析、引导;带孩子去某一个地方旅行,孩子玩得兴致,也可以激励孩子去整理旅行的心得体会。 当然,发现生活之美要懂得入和出的道理。第一步,要善于“入”。清代作家唐彪说,“文无他诀,唯贵体认。”所谓“体认”,就是要善于观察,做一个聪明的发现者。第二步,我们也学会“出”。审美是有距离的,距离产生美,过分陷入生活,就不能客观地审视生活。美的因素时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和孩子一起共同的去发现它,欣赏它,发展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丰富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增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经验。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家长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一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

论文作者:陆雪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_陆雪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