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初探论文_潘燕华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初探论文_潘燕华

潘燕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教学中的枯燥、乏味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时也感到疲劳,教学效果不佳。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计算方法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列实例进行论证,以资对读者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计算 教学方法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151-02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计算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应用非常广;计算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计算错误困扰着一些学生,我们习惯于把计算错误归咎为“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大致是由知识和心理两个方面造成的。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既要让学生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又要通过有针对性、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要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发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和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才能得以提高,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将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通过计算来进行;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通过计算来落实;同时明确知道:几何知识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通过公式的推导与运用来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理解算理和算法优化至关重要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筭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积累了以下的两点认识:计算时就按整数除法的方法算出结果;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些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数是小数除法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如:“38.4÷24”,在学生明确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后,把复习题改成“3.84÷2.4”,在学生尝试计算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试一试”的教学:

0.12÷3=  0.12÷0.03=

学生在两组题目的练习比较中发现:先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例题的教学就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将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机会。所以“试一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迁移的机会,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传统的计算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是在教师亦步亦趋牵引状态下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但往往一节课下来,方法是“多样化”了,但学困生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所以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两位数乘整十数探索“24×10”的口算方法时,有的学生联系情境图,先算9箱有多少瓶:24×9=216,再加1箱的24瓶:216+24=240;先算5箱有多少瓶:24×5=120再算10箱有多少瓶:120×2=240;把每箱中的24瓶分成20瓶和4瓶,先算10个20瓶是200瓶,再算4个10瓶是40瓶,再用200+40=240;还有利用24×1=24迁移出24×10=240。在发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最后一种算法“24乘1个十得24个十就是240”,在比较中引领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在练习中重点运用这种算法,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算法。

在计算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会算”,还应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再创造”。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计算中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再创造”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计算“2.1÷0.25”,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思考探究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发现还可以根据“商不变规律”把2.1和0.25同时乘4转化成“8.4÷1”来口算,或者把0.25化成最简分数后转化成“2.1×4”来口算,从而实现了使学生能综合应用知识进行“再创造”。算法的优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实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在计算教学中关键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比如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等。

四、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计算能力的提高。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的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论文作者:潘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初探论文_潘燕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