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天柱县渡马镇小学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包含诸多层面内容的体系,是直接影响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这一具有较强可塑性的特殊群体而言其意义与价值更为明显。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就构成了强化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要求小学各学科教师要深刻认识职业道德的价值,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优化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这是落实教师“教书育人”基本理念的客观需要。本文紧密围绕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一特定主题,重点阐述和探讨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师 职业道德 学生 成长 影响
教师这一群体具有较为独特的身份和道德内涵,在社会实践生活中是别人学习的榜样,而社会各行各业具体的道德行为一定意义上都受教师的影响,其社会影响不可忽略。实际上社会体系中的每一个行业都具有相对应的职业道德,较之于诸如医生道德、律师道德等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显得格外重要,它是构成教师这一身份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是教师职业魅力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般地讲,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们所应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因此也可以理解为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在上述这样的理解基础上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的特殊意义就可想而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总之是一个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职业!这种职业本身就决定着教师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神圣任务,但同时对他们进行合格的品德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至于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塑造新的一代,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广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要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品格去“传授”品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是这样,教师育人必树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怎样树立呢?这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命题。
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用知识雨露浇灌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比喻为吐尽最后一根丝、一心为他人默默付出的“春蚕”;比喻为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别人的“红烛”。这就是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社会对于教师行业的要求和期待。他们不计报酬,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如果说科学、教育事业及其他事业需要有人梯,他们就是这部人梯的最初几级,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人们常常点赞大厦的高大、壮观,却一定意义上忽略了它的根基,没有大厦的根基,大厦就会倒塌,也就不会有大厦,而铸造一座座大厦坚实根基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上述“园丁”、“春蚕”、“红烛”、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孔子弟子三千,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我国知识文化界的精神品质。他热爱教育事业,教导学生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教育有道,鼓励有方,非常看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社会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一定意义上正因为如此,孔子才受到他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现在,中国已经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课堂,这是孔子的品格在世界各国的展博风彩!我们当今教师也应该秉承孔子“以身立教”的品格。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老师学习,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随时随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模仿性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必须做到“以身立教”,自己先要做到,才要求学生做到,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换句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这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可言,更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极坏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所以热爱教育,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要求之一。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要让学生学做到,说来容易,做来难!著名的教育家诺丁斯说:“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任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这些道理,就是让学生从老师身上得到关注和热爱。孔子说过:“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爱护,差生同样要爱护。学生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希望都得到教师的呵护。对他们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证明,差生也是有出息的。在一所学校里,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道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心灵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献身意识,甘为人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良好职业道德,才能桃李满天下!
整体而言,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永恒命题,而优化教师的之哦也道德则是一个兼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紧迫性的工程,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的各个主体高度重视,同时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积极强化探索,切实保证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时代语境下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的稳步提升。
参考资料:
1、苏启敏,论教师专业道德的实践品格[J],《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2、薛晓阳,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专业化”及问题思考——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政策设计和文本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詹周毅,教师专业道德的困境与超越[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5、钱晓敏,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道德的调查研究--基于中层概念测评方法(Intermediate Concepts Measure)[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8年。
6、康慧,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年。
论文作者:杨烨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教师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孔子论文; 道德论文; 人梯论文; 品格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