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1]2013年在《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产业,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发展现代化农业,把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央“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叁农”,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继2004年之后连续发布的第九个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温家宝同志在2013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指出:“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叁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这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黑龙江垦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资源优势和生产基础,现代化大农业正是在国家基于农垦发展“大农业”的资源禀赋和号召建设“现代农业”的特殊背景下提出的。现代化的大规模、大农机、大科技、大投入、大产业、大市场、大效益、大服务、大机制是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特点,也是垦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势条件,是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意义的有力保障。为此,本文从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代化大农业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理论界定,并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绿色农业理论和低碳农业理论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然后对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土地流转程度低制约了农业规模发展,缺乏农业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等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推进土地流转,加强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四种方法,对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从而达到对问题研究透彻,提出的措施更加切实、有效。通过对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问题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陈士军[2]2007年在《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探讨的热点和重点。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已通过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被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信仰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趋向于多学科交叉,围绕同一个主题在理论上逐步融合。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是采用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方法,从而不能很好地体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本文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由农业经济、技术、生态和农村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多层次、多目标、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具有很强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灰色特性等非线性特征。因此,将利用随机分析、神经网络、灰色系统等系统分析理论方法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探讨。全文共包括七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思想背景、基本概念,并提出了本文关于这一概念的定义及内涵特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研究现状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第二章,利用复杂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农业可持续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分析。具体地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系统的目标、基本特点和系统论研究方法等。第叁章,通过对可持续农业内涵、外延及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研究,提出了我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目标与模式。第四章,研究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持续协同机制,主要包括系统持续协同的基本内涵、动力机制和信息反馈等内在机制。第五章,研究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持续性与协同性的定量化问题。首先利用功效函数方法对系统现阶段的持续性状况进行定量化分析评价;其次,利用灰色系统动态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神经网络模拟等方法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同度计算模型,对该系统的协同性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第六章,利用文中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七章,全文的总结与展望,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姜亦田[3]2016年在《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和物质基础。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其中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重点便是农业机械化。随着农业机械化越来越被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多成就。黑龙江垦区地理位置优越,分布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叁江平原上,且土壤多以黑土为主,土地连接成片、土壤性能好,是黑龙江垦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其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总人口172.3万人,其中从业人员84.9万人。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328万亩,占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的18.1%。黑龙江垦区以发展农业为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其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已经可以位居发达国家之列。本文以黑龙江垦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农业机械化发展。先是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其次分析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与现状;最后分析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成因。并针对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与建议。文章共分为七章节,具体框架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概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并分析了国内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为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概念界定以及农业产业化理论、技术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描述。第叁章为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借鉴和其实。本章节首先分析了地广人稀的美国、人多地少的韩国以及人地均衡的法国的发展经验,并根据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结了对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第四章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具体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叁部分进行论述。第五章则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为问题以及问题成因两部分。第六章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概述了本文的简要研究结论以及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宋扬[4]2013年在《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SWOT研究》文中提出从十六大我国将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开始,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发展的全面可持续化,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保障,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影响到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模和速度。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基础上,广泛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倡导自然、生态和谐的长远、永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理念,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方法,寻求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最适当的关系,通过建立相对应的农业技术体系和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战略,对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农业的持续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较高、土地规模经营程度较高、现代科技应用充分、自然资源丰富,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实际带动作用。因此,促进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带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发展基础较好,更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推广。综上所述,研究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确立了研究具体思路。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主要界定了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定义,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循环农业理论进行阐述,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技术应用情况,政策情况等。第四章:黑龙江省垦区SWOT分析,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省垦区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为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第五章: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垦区实际发展情况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为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SO-ST发展战略,并提出包括合理调整黑龙江省垦区农业产业结构,系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垦区管理机制改革,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针对性对策建议。第六章:结论。
仪秀琴[5]2001年在《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之一,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延伸和扩大。发展农业,建立以合理利用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战略,推广生态农业,加强植树造林,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和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宏观调控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有必要探索、研究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归纳总结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涵义、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所具有的特征,为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垦区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特殊性的分析,探寻其发展的潜力;又通过对国际、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发现适合垦区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垦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对策与措施。
孙境鸿[6]2011年在《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城镇化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建设,集约资源利用,改善人居环境,并带来相应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自党十叁届四中全会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城镇化发展。并在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多次强调“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垦区坚持“抓城、强工、带农”发展方针,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根据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历程和人口、经济、环境现状,客观分析制约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相关因素;通过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模式总结,了解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成果;通过对黑龙江垦区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分析,客观反应黑龙江垦区城镇化水平;通过对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提出完善垦区城镇化发展的建议。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历经创建开发阶段、建设发展阶段、改革调整阶段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并且城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经过六十余载的发展,垦区形成人口数量稳定,城镇户籍水平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特点,农业为主导产业,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特点,和具地貌复杂,资源丰富的环境特点。黑龙江垦区坚持“四五”城镇化体系,坚持撤队建区整体迁移并行,坚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城镇化建设思路。和农业城镇化、旅游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场县共建四种城镇化建设模式。为了客观了解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本文遵循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和典型性的原则,运用德尔菲法和层级分析法,构建黑龙江垦区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5项二级指标及15项叁级反应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水平,并通过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分析测算出黑龙江垦区镇化水平居于高级阶段,在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上取得相应成绩,但在经济城镇化与环境城镇化建设方面仍需加强。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仍有不足,其在城镇布局、产业结构、管理体制建设、资金筹集方面还需改善。并根据黑龙江垦区职能的特殊性,城镇化建设水平与特点提出坚持走特色城镇建设道路,坚持“大农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战略,坚持城镇化建设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城镇管理体制建设,拓展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对策。本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城镇化发展要开拓思路、突出特色。其次,城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建设。再次,城镇化发展与农业发展可以协调互促,共同发展。最后城镇化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邹积慧[7]2005年在《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探讨的热点和重点。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已通过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被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信仰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围绕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研究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趋向于多学科交叉,围绕同一个主题在理论上逐步融合。 我国做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重点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等多重压力,严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只能从原有的靠大量增加资源消耗的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到尽量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垦区的国有农场从1947年开始创建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分布在黑龙江叁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等54个县(市),现有土地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2%;耕地面积205万公顷,约占全国农垦系统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全省耕地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拥有林地87万公顷,草原37万公顷,水面27.4万公顷。到2004年底,黑龙江垦区拥有资产总额545亿元,实现生产总值195.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7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31万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械8115台,喷灌机5024套,挖掘机382台,水稻插秧机2.18万台,农用飞机30架,机场53处,各种汽车1.62万辆,旱地农田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95%。水田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84%,综合机械化率达86.5%以上。粮食生产占全省粮豆总量的30%,商品率达87.3%以上,同时还向国家交售大量的农副产品。黑龙江农垦在全省农业乃至全国农业生产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目前,黑龙江农垦总局下辖九个分局,104个国有农(牧)场,各类工、商、运、建、服企业1354个,从业人员70.8万人,总人口157.5万人,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政、社、企一体的社会经济区域。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机械化程度较高,耕地面积较大,每年上交的商品粮可以供京、津、沪和陆海空叁军一年的口粮,是共和国重要的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由于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资源和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如何实现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垦区人面前既现实又严肃的重大课题。因此,本论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论述,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 (1) 本文首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在黑龙江垦区的地位和
翟绪军, 徐荣, 王琪[8]2017年在《基于粮食安全生产的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循环经济是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黑龙江垦区粮食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垦区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健全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体系、增强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从而推动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
滕飞[9]2016年在《黑龙江省垦区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黑龙江农垦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障我国经济命脉和建设和谐社会及新农村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演进过程,以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有利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历史优势、环境资源等因素,提出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和意见。根据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理论体系,确定了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引出了理论的演进、原则、原理、特征、作用,指明了黑龙江垦区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方向和内容。通过对农场可持续性生产经营结构、生产环境成本控制情况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现状的分析,就农业可持续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对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当中,阐述了庆丰农场生产经营结构的现状,当今生产成本控制情况以及农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现状。其次,对影响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四点剖析:包括农业资源的短缺、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因素。最后,对庆丰农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四点对策,包括第一点核心在垦区打造以庆丰农场为核心的“叁品”基地,进而加强科技引导投入,提升农业产业循环的效率,加大政策性引导和资金引导,制定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等诸多方面对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
王一夫[10]2013年在《黑龙江垦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系统论思想出发,在协同理论的指导下,界定“叁化”协调度内涵,分析“叁化”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参考已有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黑龙江垦区的“叁化”系统协调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并应用均衡理论与效益理论计算出“叁化”协调度。并选取2006-2011年的黑龙江垦区相关数据,利用此模型对垦区的“叁化”协调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垦区的“叁化”协调度整体比较高,平均值在0.782的水平,只有2008年的协调度略有下降,其他年份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其中2006-2010年份都为中级协调,2011年份为良好协调。分析得出黑龙江垦区“叁化”协调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占比过大,城镇化质量不高缺少内涵式增长,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慢,拖累垦区“叁化”整体发展进程。并从“叁化”协调度提出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杨鑫.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2].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陈士军. 天津大学. 2007
[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 姜亦田. 吉林大学. 2016
[4].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SWOT研究[D]. 宋扬. 吉林大学. 2013
[5]. 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仪秀琴. 东北农业大学. 2001
[6].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 孙境鸿. 东北农业大学. 2011
[7]. 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D]. 邹积慧. 东北农业大学. 2005
[8]. 基于粮食安全生产的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 翟绪军, 徐荣, 王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
[9]. 黑龙江省垦区庆丰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滕飞. 吉林大学. 2016
[10]. 黑龙江垦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D]. 王一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3
标签: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农机论文; 三农论文; 农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