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香 甘肃省静宁县第二中学 743400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正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所企盼、追求的。所以,很多中外教育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就自己的认识谈以下几点: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时,他们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出文章中渲泄奔腾着的感情的激流,和学生一起体会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想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1.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样发掘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心灵必然受到震颤,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同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总而言之,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
2.创造引发情感的情境,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可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比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先提问: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一位同学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革命导师的肖像,联想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文入情,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次,通过吟诵朗读激情。对于诗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采取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三,通过讲述品析激情。对于小说之类的叙事作品,可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创造情境、营造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进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体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情感具有倾向性,面对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则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消沉可以转化为振作,讨厌可以转化为喜欢,消极可以转化为积极,憎恨可以转化为热爱。在教学实践中,愉快、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而低沉、消极、否定等消极情绪则会阻碍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情感倾向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其学习行为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起到消极作用。
二、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方法
1.大胆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 除了导入的精心设计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来渲染某种气氛。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让学生听一曲《十面埋伏》;鉴赏姜夔的《扬州慢》,可放一段编钟古乐的录音,让学生和着旋律浅唱低吟……这些都能辅助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情境,引导他们沉浸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之中。
2.紧扣作品语言来体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内容的载体。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认为: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大量实践证明,通过那细若春蚕吐丝、壮如骏马奔腾、轻似山泉淙淙、重则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读,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内容就能教学生真切地体验出来,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人认识艺术形象是以其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的,要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教师就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参与体验。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和父母亲生活的有关往事,带着对自己父母亲的亲昵感和崇敬感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一旦被激活,他们就能很快与作品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认同。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方法恰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状态。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描述艺术美的审美心理活动: 当美激动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到胸际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颤动、一种饱满,心脏的一种翼动,全身的一种摇撼,眼睛的一种湿润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种不可名状的征兆。 这种境界,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论文作者:李春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作品论文; 情境论文; 马克思论文; 感情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