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自由路东院康复科 4750000
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治疗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儿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分析其方法和疗效,对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和减轻脑瘫程度的关键进行讨论。方法:对200例早期康复治疗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儿临床观察,他们的平均月龄为(2.61±1.38)个月,治疗前或治疗前期确诊的患儿共41例,平均确诊月龄(4.51±2.23)个月。可疑脑瘫159例。康复评定采用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及脑瘫功能测评等综合进行。结果:在平均月龄为(8.89±2.85)个月时的治疗结果显示41例确诊患儿中包括22例(53.66%)正常,完全康复,临界正常为15例(36.59%),4例异常(9.76%)。可疑脑瘫的159例患儿中无一异常,153例(96.23%)正常,其余6例(3.77%)为异常。各类高危新生患儿的脑瘫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可降低脑瘫后遗症概率,达到治愈效果。
关键词: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复苏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新生儿ICU建立完善,早期康复治疗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也广泛应用,利于保护高危儿健康【1】,降低脑瘫发生率。笔者对我院进三年来的200例早期康复治疗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儿进行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患儿共200例,其中男性130例(65.0%),女性为70例(35.0%),平均月龄为(2.61±1.38)个月,治疗前或治疗前期确诊的患儿共41例(20.5%),平均确诊月龄(4.51±2.23)个月,可疑脑瘫159例(79.5%)。脑损伤是指中枢神经障碍的出生前后或婴儿时期的患儿,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智力障碍、痉挛发作、行为情绪异常等【2】。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主要症状为脑水肿、脑室异常增大、发育不良以及脑积水等。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使用7项姿势反射分度法,将该病严重程度分为7个等级,其中1~3项异常为极轻度,4~5项为轻度,6~7项异常为中度。这7项姿势全部显示异常且伴有肌张力异常为重度。经姿势反射和神经运动评级检查均正常为治愈者【3】。而到一岁半是仍有运动异常以及姿势反射者则确诊为脑瘫。
1.2.2治疗方法
采用运动学习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患儿的体位进行控制,调整肌张力,阻止患儿由于脑瘫引起的异常运动模式的发展,激发并加强正常运动的训练以纠正患儿。可加以矫形器进行辅助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医院治疗进行的同事对家长进行方法教学,进而开展家庭治疗并与医院治疗想结合,帮助患儿病情快速控制并且提高治疗质量。开始是通常每周两到三次进行治疗,住院患儿或重症患者频率应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提高,随着患儿病情好转可以逐渐延长治疗间隔时间。患儿恢复正常后可以将治疗频率降低至两周会一月一次【4】。必要时可以辅以中医推拿、高压氧等进行治疗。
2.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2~5个疗程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200例疑似和确诊的患儿,经早期康复治疗围产期脑损伤。在41例确诊的脑瘫患儿中包括22例(53.66%)正常,完全康复,临界正常为15例(36.59%),4例异常(9.76%)。可疑脑瘫的159例患儿中无一异常,153例(96.23%)正常,其余6例(3.77%)为异常。其中按就诊月龄分为1~6个月组合6~12个月组进行统计分析,正常化率分别为98.1%和83.3%,总正常化率为95.0%,有5%的患儿不幸发生脑瘫。其中正常化患者为正常与临界正常的总和。详见表1.
表1 正常化率、脑瘫发生率与月龄的关系[n(%)]
月龄 n 正常化例脑瘫例
1~6个月6~12个月合计 15842200 155(98.1)35(83.3)190(95.0)3(1.9)7(16.7)10(5.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今年来虽然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脑性瘫痪的患儿比例却有升高趋势,这与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增高有直接关联。在笔者统计的200例患儿中,41例确诊的脑瘫患儿中包括22例正常,完全康复,临界正常为15例,4例异常。可疑脑瘫的159例患儿中无一异常,153例正常,其余6例为异常。其中按就诊月龄分为1~6个月组合6~12个月组进行统计分析,正常化率分别为98.1%和83.3%,总正常化率为95.0%,有5%的患儿不幸发生脑瘫。由此可见,对脑损伤越早的进行干预治疗,可更好地帮助患儿进行康复。虽然神经细胞无法再生,但是脑的可塑性可以再构成,即神经元之间的联接可以重新建立【5】。
经过对这些年的早期康复治疗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临床观察,笔者及医院同事一致认为,加强高危患儿早期康复治疗十分重要,尤其是具备高度敏感指标的婴幼儿患者;建立外科协作也能帮助患儿快速发现并进行治疗;康复治疗的准入原则为应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应该结合大量临床观察下结论而不能草草了事;康复治疗应该结合患儿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最重要的还是要对早期康复治疗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及治疗标准,才能有效降低脑性瘫痪的事故概率从而帮助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谭晓如,谢洁珊,赵伊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围产期脑损伤致智力低下患儿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4):321-323.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4.04.015.
[2]吴春燕,彭晓晖,刘晓阳等.早期干预在围产期脑损伤神经行为发育中的价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65-66.DOI:10.3969/j.issn.1006-9771.2008.01.024.
[3]刘金凤.围产期脑损伤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相关性研究及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6):36-38.DOI:10.3969/j.issn.1673-7555.2012.16.017.
[4]赵伊黎,刘振寰,金炳旭等.围产期脑损伤因素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7):74-76.DOI:10.3969/j.issn.1673-6567.2013.07.046.
[5]李宏,覃小兰,韦联彬等.围产期脑损伤患儿的随访与康复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2):137-138.DOI:10.3321/j.issn:0254-1424.2008.02.023.
论文作者:许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患儿论文; 产期论文; 脑瘫论文; 异常论文; 月龄论文; 脑损伤论文; 个月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