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护理在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高秋1, 张小倩2,邸鹏3, 刘俊丽(通讯作者)

北部战区总医院中医科 1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辩证护理在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收治的60例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19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中,显效13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2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3.3%。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及恢复时间,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病;中医辩证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辨证是中医最基本的辨证方法之一,临床以内伤杂病最为常用[1]。心脏作为人体重要脏器,其辩证治疗及护理更要加以重视。现抽选我科收治的6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中医护理在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科收治的60例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 66.5±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 64.7±2.3)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气虚、心阳虚证护理

1.2.1.1原因:多由于年老气衰、禀赋薄弱,或久病体虚、暴病伤阳等原因所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1.2.1.2临床证候:心悸气短,动则加重,胸闷心痛,舌苔淡白,脉虚无力或结代。若为心气虚,则兼见自汗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若为心阳虚,则兼见畏寒肢冷,手足不温,面色晦暗;若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则是心阳暴脱之危候[2]。

1.2.1.3辨证护理:以补益心气、温振心阳为纲。

(1)病情观察: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3个阶段,在临床工作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心气虚的患者出现心阳虚的证候,表明疾病已向前发展,要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采取救治措施;若患者出现心阳暴脱的证候,表明疾病已进入垂危阶段,要迅速采取抢救措施,挽救患者生命[3]。

(2)饮食护理:饮食要温热,忌食生冷,可多食生姜、肉桂、大枣、羊肉汤等以温补阳气;便秘者可给润肠通便之品,如蜂蜜、核桃仁等;注意出入量平衡,有水肿者要限制水、钠的摄入。

(3)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服药时间要基本固定,注意观察服药后患者心率、血压等情况的变化。

(4)生活护理: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尽量减少患者活动,以免耗气伤阳;居室要温暖,阳光充足,以天阳助心阳。注意生活规律,保持排便通畅,切忌排便过分用力而发生意外。

(5)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心阳不足、心气虚弱,常出现沉默寡言、精神不振等郁抑表现,护士要适当地给予鼓励,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生活氛围。

1.2.2心血虚、心阴虚证护理

1.2.2.1原因:多由于失血,热病伤阴或思虑劳心,阴血暗耗,或由于血的生化之源不足而造成心血不足、心阴亏损。

1.2.2.2临床证候: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为主症,兼有面色不华、唇舌色淡、眩晕健忘、脉细弱或结代的属心血虚证;兼有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口燥咽干、口舌生疮、舌红少津及脉细数的为心阴虚[4]。

1.2.2.3辨证护理:以滋补心血,养阴安神为纲。

(1)病情观察:本证的心悸与心气虚、心阳虚的心悸有所不同。本证心悸的特点为心悸而烦,惊惕不安;后者为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动则尤甚。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应根据其不同特点,再结合其它病症,辨证施护。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温热之品。蔬菜类多清润通利,阴虚有热者宜多食,其中叶菜最好;水果中梨、苹果、葡萄、樱桃等可以益气生津,可多食;鱼类有补脾化湿,滋阴清热的作用,食之有益;禽畜肉类以鸡、兔类性味平和者为宜;多饮水,以补充阴液。

(3)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晨起饭后及晚间睡前服,不宜热,服药后安静休息。

(4)生活护理: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护士要安排好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轻症患者应鼓励其生活自理,多活动,以调节脏腑功能。居室可安排在阴面,室温不宜过高,要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光线不宜过亮。

(5)心理护理:本证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而长期心悸、失眠又可引起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常有精神紧张、烦躁易怒等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变化,护士要经常耐心地倾听患者诉说,减轻其内心的压力,并适当给予安慰。

1.2.3心血瘀阻证护理

1.2.3.1原因:多因心气或心阳亏虚,无力温运血脉,气滞脉中,血瘀痹阻,络道失和所致。

1.2.3.2临床证候: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舌质暗红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甚至心胸暴痛,口唇青紫,肢厥神昏,脉微欲绝。

1.2.3.3辨证护理:以活血通络行瘀为纲。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观察患者胸痛的时间、性质、程度等,发生胸痛要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采取救治措施;若患者出现心胸暴痛、口唇青紫等危重证候时,应立即积极抢救[5]。

(2)饮食护理:五谷助脾,可以益气行血,食之有益,但不可暴饮暴食;菜蔬类多疏利通导,可调理气机,多食有益,以芹菜、青菜、慈菇、茄子、番茄为最宜;果品中桃、山楂可以活血化瘀宜常食;禽畜肉类及乳蛋类属肥甘厚味,易生痰浊,阻塞气机,加重血瘀,不应食用;进食少量瘦肉不忌;诸多鱼类平补平消,鱼油则有降脂作用,故多食有益,以鲮鱼、鲟鱼活血行气最好,鲫鱼、鲢鱼、带鱼补气为佳;贝类咸寒易伤阳气,宜少食[6]。本证患者应戒烟,且不宜饮酒、咖啡及浓茶,此类物质多味辛气烈,可以耗气伤津,加重气虚血瘀。但适量少饮果酒可以起到助阳通络的作用。

(3)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以温通阳气。

(4)生活护理:重症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护士帮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轻者可适当活动,但活动不宜过多或过于剧烈,以防诱发胸痛;病室宜向阳温暖,要注意使患者保持排便通畅。

(5)心理护理:本证病势急、症状重,发作严重时患者多有濒死的感觉。因此,患者思想负担较重、生活习惯改变,并会由此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变化。护士要多关心患者,在疾病发作时最好能在床边观察、陪伴患者,以减轻其紧张、恐惧感;多鼓励患者,调动其内在积极因素,做好心理护理。

2观察指标与结果

2.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强调“辩证施护”,“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及体征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确定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中两组心血管病患者经中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9例,有效9例,治疗显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3.3%,2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中,显效13例,有效8例,治疗显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70%,2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3.3%。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及恢复时间,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萍.心内科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0):4789-4790.

[2]王宇.中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2014,(12).

[3]潘晓勤,朱银花.中医护理对冠心病的预后影响[J]心理医生,2015,21(11):154-155.

[4]张爽.中医护理特色在心病科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227-228.

[5]段爱娟.人性化护理在中医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8).

[6]周霄云.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2):193-195.

论文作者:高秋1, 张小倩2,邸鹏3, 刘俊丽(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  ;  ;  ;  ;  ;  ;  ;  

中医辩证护理在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高秋1, 张小倩2,邸鹏3, 刘俊丽(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