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21世纪的经济哲学:全国经济哲学研讨会简介_哲学论文

迈向21世纪的经济哲学:全国经济哲学研讨会简介_哲学论文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哲学——全国经济哲学研讨会侧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经济论文,侧记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经济学会、空军政治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经济哲学研讨会,于1998年5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召开。与会者有来自京、津、沪、穗、宁等地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及理论工作者8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

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商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加强哲学与经济学的联盟,推动两大学科一流专家学者之间的对话,深层次地探讨当代中国市场发育、发展与理论牵引的关系,尤其是知识经济市场化问题;探讨体制改革深度推进中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五个问题。

一、现代经济哲学兴起的背景

与会专家认为,现代经济哲学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刻的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现实的改革实践为哲学和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它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哲学、经济学理论思维和逻辑框架,需要经济哲学对已有理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作出创新,以回应时代挑战。

余源培(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认为,经济哲学产生的深刻学术背景是:(1)世纪之交的社会科学在新的坐标空间展开,表现为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盟趋势;(2)现实社会向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全球性重大热点问题,要求以协调方式研究与解答;(3)取得对我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社会转型的真知,从而掌握主动权,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任务。此外,正确认识社会的整体发展,经济学和哲学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整个社会结构的最深厚基础是经济,“历史之谜”的谜底蕴藏在经济学研究中;同时,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为人民提供认识社会变迁和改革的真切理解力和判断力,帮助人们从本体论上追究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当代中国向经济哲学提出的任务,就是通过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充分发挥这两门学科的优势,开展对我国社会经济运动的哲学研究,揭示其规律,促进中国社会的健康转型。

经济哲学的研究传统在西方经济学史中早已存在,那么为何在现代呈潮起云涌势头,并且被推到中国学界热点研究前沿?张雄(空军政治学院教授、博士)认为,现实经济哲学兴起的背景源于两个“危机”:首先,经济学研究出现了“危机”。一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走向偏狭,以人的“数学晶体”和市场的“方程式”演算为长,专注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偏好计量化、数学模型化的理论研究方式,成为游离于现实经济问题之外的“黑板经济学”(科斯语)。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初期发育阶段的经济学研究急需实现本土化。实践证明,无论是传统的斯大林模式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模式,都不是真正可行的,必须对之加以深层次的哲学批判与反思,寻找切合中国实际的经济理论研究出路。其次,哲学陷入“贫困”中。为走出想辨的象牙塔,投入到经济现实生活中去,哲学理论工作者有必要促成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借鉴经济学理论成果及研究方法,加强与现实的结合。

有学者以“苏格兰启蒙运动”(为建立市场经济的社会而启蒙人的头脑的一种运动)为例:赋予经济哲学以启蒙精神,把它看作急今日中国社会深刻变革所需的启蒙哲学。张晓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认为,中国社会已发生了两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是市场已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社会产品以商品的形式普遍交换;二是企业已成为市场的微观个体,物质资源与劳动力开始在不同企业间自由流动与重组。因此,利益原则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构成性原则,目的理性取代“价值理性”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这种经济交往方式的变化必须得到伦理和文化的批准。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已具有了达成一种“制度共识”的条件,需要经济哲学给予“说明”和启发,为人的精神开出新的向度。

近些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崛起,它也日益成为国内外理论界热切探求和许多国家政要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学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理性思维的概括和世界观的统摄,知识经济的发展需哲学的透视,而且,知识经济本当属于经济哲学固有主题,前者是后者现代兴起的深层背景之一。刘锋(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哲学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透视:(1)知识经济兴起的必然性在于现代科技的生产力功能属性大幅度展开,使其得以生成;全球知识革命使其不断得到确立;高效益使其具有光辉发展前景。(2)知识经济概念的制度,是西方学者对知识革命的根本社会后果反复进行理性思维提升的最高成果之一。(3)在社会属性上,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所以应被定位为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4)就社会功能而言,知识经济在整体经济体系的动态过程中起导向和支配地位,是社会整体经济体系中的带头经济。(5)知识含量多少是知识经济价值大小的测定尺度,从这种意义上说,知识是致富之源,具有本原性。

二、经济哲学界说

有学者将国内近几年提出的关于经济哲学的界定概括为十九种,并作了归纳总结。胡义成(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认为,国内诸种“经济哲学”的界说可归纳为广义、狭义和介于二者之间三种。广义的以“经济观”为研究对象,注目于社会经济现象、经济活动和一般经济理论及其发展中的客观规律;狭义的仅指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与哲学的交叉,它区别于“经济的哲学”,只是系统、严格地对经济学的前提、意义、基本概念作哲学阐释;中等定义介乎上述两者之间。他认为,广义界说更接近经济哲学本义。它不仅指经济学与哲学融合形成的经济哲学,尤指非纯粹理论形态而又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社会经济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而狭义界说囿于学院模式,把哲学与经济理论、经济活动的联系局限在哲学与经济学两个学科交叉的范围内,显然是片面的。

陈章亮(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上海交大教授)认为,对经济哲学界定时要防止三个误区:一是把经济哲学混同于哲学或经济学,把哲学或经济学方法当作经济哲学方法;二是把经济哲学研究的某个部分,如经济伦理学、市场经济哲学等同于经济哲学;三是对经济哲学中的某个问题用哲学进行解释时,贴标签,作简单的演绎。弄清什么是经济哲学,首先要对它进行科学定位,揭示其性质。经济哲学作为哲学和经济学的中介存在,以哲学为落脚点,是哲学应用中的一个分支;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也是一条主要思路。

董德刚(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认为,经济哲学是以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元问题)为对象,以对这些问题的整体把握(宏观地、历史地考察问题)和根本把握(注重揭示深层本质和规律)为特色的一门哲学应用学科或交叉学科。这些基本问题可归纳为三个:一是物质财富的创造即提高效率问题;二是物质财富的分配或保障公平问题;三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社会主义经济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李存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认为,经济哲学不仅要研究经济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且要研究经济学的一般基础假设(如人的自利假设、理性主义假设)是否合理,经济在整个社会大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从这一意义上说,经济哲学并非单纯的应用哲学,其学科功能不仅是推动经济学的发展,而是既推动经济学又推动哲学发展,是从哲学层面上以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来推动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经济学界从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积极促成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使之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理论研究提供科学经济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于光远(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说,经济学家要有哲学头脑就是对经济哲学这个大题目的回答。搞经济研究,没有哲学不行,不从哲学上解决问题,很多经济问题也解决不了。如果不搞哲学,就经济学家整体来说,肯定是不行的。外国学者说我们的经济学是"no-heart"经济学,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程恩富(上海财大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导)认为,经济哲学用哲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应称作经济的哲学,专指用哲学方法结合经济学观点,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认为,中国经济学在模拟科学,沿着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很需要经济哲学为自己证明这种时代特点。摆在中国经济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是:用什么样的哲学为中国经济学证明,又如何以之研究和分析经济学研究范式和方法的演变。

三、经济哲学研究的技术路线

经济哲学研究的技术路线包括两个传统:一个是哲学的经济学传统;另一个是经济学的哲学传统。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应该恢复这两个传统的研究。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为经济哲学深度挺进绘上浓重一笔。

张雄教授说,所谓经济学的哲学传统,意指哲学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以及范式革命的影响,表现为空间上的渗透和时间上的绵延。研究这一传统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强化我国经济学理论工作者头脑中的“哲学”观念,对经济学与哲学的关联性思考抱有一个正确态度;(2)为国内刚刚兴起的经济哲学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领域;(3)为寻找现代哲学和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真正结合点,提供可靠的依据。经济学的哲学传统源远流长,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支柱的经济理性概念,就是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基础而建立的,两个经济学划时代的大师斯密与马克思,更是以其深邃的哲学思维塑造了自己独特理论个性,实现了经济学的深刻革命。20世纪以来,科学哲学大量融入经济学中,构成本世纪哲学影响经济学的典例,这种渗透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它带来了经济学家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质疑与批判;(2)它带来了经济学家对经济学方法论里世所公认的戒律进行了鉴别和批评。科学哲学为经济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更为开阔、更为多元的方法论前景。

哲学的经济学传统主要指认识视角的一种转换,这种思维方式的革命必将带来哲学的革命,马克思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导)提出,经济哲学研究有两个向度:一是从哲学的特殊视角出发,研究经济学;另一是从经济学的特殊视角出发,研究哲学。哲学的向度已获重视,经济学的向度也应引起注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就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经济哲学。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是他实现从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到真正马克思主义者历史飞跃的中间环节。马克思是先解决了最基本的经济问题,然后再探讨哲学问题的。引入经济学的视角,马克思赋予哲学概念以全新内涵,如实践的生产劳动底蕴、物质的商品意义、自由的时间价值等。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导)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将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获得重建。从经济学思路反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就会发现,与传统观点有明显不同的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唯物主义。以1845年为界,前期是一种人学社会现象学,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蒲鲁东、西斯蒙第的浪漫主义经济原则来构建无产阶级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后期是一种科学的历史现象学,用人本价值现象剥离经济现象,从经济和历史的现实当中科学的论证了商品、资本产生过程,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劳动交换关系异化、颠倒的过程。

有学者就科学哲学为经济学带来的方法论突破进行了专门论述。桂起权(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认为,经济学哲学(常称作经济学方法论)是科学哲学的一个专门化分支,是其普遍原理在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化。由拉卡托斯首创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倍受现代经济学家青睐,已成为评价经济学理论的一种通用概念框架。在经济学哲学中,拉特西斯有关传统厂商理论的案例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吉芬物品”反常事实的成功解释,都是对科学纲领研究方法论的自觉运用实例。此外,还有学者根据库恩的观点分析了经济学的范式与范式转换。

四、关于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

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既是继承经济学的哲学传统和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产物,又是满足改革开放和发展需要的结果。

经济学界高度评价了二者联盟的意义,主张要对当下的经济生活给予形而上的理性回归、价值提升,与哲学界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哲学体系。蒋学模(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导)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重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为纲,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他对这一纲领的正确运用。张熏华(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导)分析了哲学与经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充分体现了哲学与经济学的辩证关系。胡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认为,当前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渴望哲学提供方法论。哲学家应对系统方法、辩证法的具体问题,研究立场的选择问题,理论与现实、规律与经验之间的差别与矛盾问题等进行认识论意义上的讨论,从中提出创造性见解,以指导经济理论科学地阐明现实问题,同时也证明自身的价值。

陈新汉(上海财大思政部教授)认为,哲学与经济学内在联盟有两个特点:一是现实性,即对现实经济世界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审视;二是哲理性,即对现实进行超越与升华。建立哲学与经济学的联盟,同时还应建立和发展哲学、经济学工作者与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实际工作者的联盟。

五、关于经济伦理问题

20世纪对经济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另一哲学领域就是伦理学。当代西方经济伦理问题研究的复兴,源自当代资本主义以最大限度增长为主要目标,客观上加大了社会公共伦理和道德丧失的严峻事实;更深层的原因是向“人”的目的的回归。

有学者通过对经济学史的考察发现,市场与伦理一开始就有着相依相存的关系。张雄教授认为,在斯密那里,经济学理论与对道德的分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从人类禀性中存在着的永恒事实出发,创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20世纪上半叶,最大限度增长的短视选择造成一系列社会异化事实,学者们感到市场与伦理关系变成了一种“囚徒困境”。1935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C.E艾而斯与弗兰克、H.奈特围绕市场原则与伦理道德原则开展了颇有影响的论战,他们认为,经济学家不仅要关注市场“选择理论”,更要关注有关社会秩序、市场中人们相互作用的理论,强调对市场的观察和分析要以维护社会秩序的伦理-道德条件为根据,并以此作为人与人之间有效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学者们还从契约精神、文化形态划分、市场经济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经济学研究的“人本”目的等角度,分析论证了经济伦理问题。

李瑜青(上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契约关系的存在具有必然性:(1)契约关系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意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依然是契约关系;(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契约观念是社会主义契约关系与资本主义契约关系在特定历史阶段下的对立统一。契约关系是现代商品经济伴生物,要求人们在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必须具有或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这种要求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开放、进步特征。

陈泽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认为,经济伦理作为人们从道德上对经济活动的根本性看法,总是与特定文化形态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农业文化“天人合一”的经济伦理观,工业文化“主客二分”的经济伦理观,迈向后现代的经济伦理观。德国当代著名经济理论学家科斯洛夫斯基对后现代经济理论观作了评述,认为面对资源有限和环境污染的挑战,发达国家必须从外在增长的工业文化中摆脱出来,走向一种扩张和收缩相平衡的后现代经济文化。

王开国(海通证券有限公司总经理、经济学博士)把经济伦理的落脚点归结为“人”的目的,认为经济学研究首先应从人的问题上寻求突破,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双重逻辑排斥了“人”作为全面的社会的人的存在,发生“人本错位”,只注意理性分析。现代企业理论以主体论为指导,通过探索人力资本的特性,已为重新发现全面的人作出积极努力。

总之,本次会议的议题不仅包括直接来自实践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也包括基础性的学术问题,这些超越传统经济学、哲学的固有话题和思路,为寻找理解时代脉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探求理论与实践新的契合点,提供了新思想、新方法。会议呼吁人们对市场经济中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为把经济哲学的研究推向新高度而努力。

标签:;  ;  ;  ;  ;  ;  ;  ;  ;  

迈向21世纪的经济哲学:全国经济哲学研讨会简介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