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传播与期刊编辑行为研究_科学论文

社会科学传播与期刊编辑行为研究_科学论文

社会科学交流与期刊编辑行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论文,期刊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刊是科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现代科学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在现代科学中,期刊编辑行为不再仅仅是期刊编辑部个体的行为,而是社会科学交流行为的一个方面。本文研究了社会科学期刊编辑行为与社会科学交流的关系,数据来源是我们近期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所载395种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调查与统计。为保证本次调查能代表社会科学的情况,调查中不包括一些理科性较强的学科或很少学术文献的学科,如心理、宗教、统计、民族、人才、公安、中小学教育、艺术、考古等学科的期刊。

1 社会科学期刊编辑规范化

1.1 页眉信息

为了使期刊的编辑格式适应科学交流的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7年制定了一个标准《文献工作-期刊的编排格式ISO8-1977(E)》。这一标准对期刊格式中页眉的信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出版物的每一页应有便于迅速识别的必要栏目。这种著录项目可能出现在任何位置上,但在每页上必须出于相同的位置上。它应当包括:期刊的刊名,适当加以缩写;日期、卷号、期号;页码;文章的篇名,适当加以缩写;一些作者或第一作者的姓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这一要求并非仅仅为了使期刊美观。在科学交流中,页眉信息充分完备有助于研究者迅速、正确地识别所需项目,规范刊名书写,为进一步的信息检索提供方便。在抄录文中要点时,可节省读者查找刊名信息和题名信息的时间。尤其在现代复印技术十分普及的时代,单篇文献复印已经成为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完备的页眉信息大大方便了文献复印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免除了复制后手工抄录来源信息的工作量,方便批量复制后的整理工作。可以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这一要求是适应现代科学交流的需要提出的,值得期刊编辑部门认真执行。

为使我国科学期刊编辑规范化,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3179-92》。要求是:正文部分应在页眉或其它适当位置标识有便于迅速识别的必要项目:期刊刊名(外文并列刊名可以按规定适当缩写);卷号;期号;出版年月。这一标准的用意与ISO8-1977(E)一样,同时为我国期刊更好地进入国际交流体系,规定了中文期刊附外文刊名的格式。

表1.社科核心期刊页眉信息

有无

期刊数

%期刊数

%

页眉信息

305

77.22 9022.78

刊名

302

76.46 9323.54

刊年

292

73.92 103

26.08

刊月256.33 370

93.67

刊卷号 74

18.73 321

81.27

刊期号 290

73.42 105

26.58

文章作者246.08 371

93.92

文章起迄页

30.76 392

99.24

文章题名53

13.42 342

86.58

刊出版周期

92.28 386

97.72

如表1所示,统计结果表明,在395种核心期刊中,尚有22.8%的期刊没有任何页眉信息;被统计的文章中的77.22%有页眉信息,主要为国家标准规定的刊名76.46%、刊年73.92%和刊期号73.42%。页眉中有刊卷号、文章题名者不足20%。文章作者是在ISO中规定的页眉项目,著录有此项的期刊为6.08%。其它一些标准中没有规定,但在现代国外科学期刊中很常见的项目,则更为少见。如起讫页仅为0.76%。

为满足整篇文献复印对期刊编辑的要求,期刊的页眉至少应该有刊物名称、卷或年、期号。只有满足此要求的期刊,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或读者才能免去期刊文献复印后对复印件的后期处理。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能满足此要求的只有1/4左右,这显然有碍于科学交流。据经济学等5个主要学科的分学科统计,史学有页眉信息的刊物比例最高,为80%;文学最低,为40%;其它学科均为70%多。

为满足篇以下文献复印(即单页复印)对期刊编辑的要求,页眉中应该有文章题名、作者名和文章起迄页码等项目。这些信息可以使进行单页复制的部门或读者免去动笔记录的麻烦,提高科学交流效率。而页眉中有这些项目的期刊更少,有文章题名的不足20%;页眉中文章作者项在ISO中有规定,但只有6.08%的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有这一信息;文章起讫页项目虽然没有写入标准,但在现代国外科学期刊中十分常见,而我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只有0.76%有此一项。

1.2 题下及文后信息

社会科学论文的题下及文后信息有英文题名、英文文摘、中文文摘、关键词等项目项。对于这些项目,GB/T3179-92的规定是:期刊每篇论文一般应该附有摘要。摘要的撰写,应参照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的规定。公开发行对外交流的期刊可以附外文摘要;在摘要下方应就文章内容选择3个以上、8个以内的关键词(或叙词)刊出。国家标准中的这些规定,对于科学交流的确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解中国社会科学这方面的情报,我们对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英文标题、中文文摘、英文文摘、中文关键词等4个项目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本为395种中文核心期刊中全部文章,共6823篇。4个项目的调查结果见表2。

表2.题下及文后信息

有无

文章数 % 文章数 %

英文题名 319

4.68 6504 95.32

英文文摘 334

4.90 6489 95.10

中文文摘1228 18.00 5595 82.00

关键词

945 13.85 5878 86.15

在4个调查项目中,中文文摘所占比例最多,但也仅为18.00%。在科学文献数量剧增的信息时代,科学家要全面浏览一个学科的文献困难很大,而且越来越大,仅仅依靠读文献标题,无法得到文献的最基本信息。尤其是社会科学文献标题的达意性要差于自然科学技术期刊,单纯阅读标题几乎无法了解学科进展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文摘成为科学家应付文献数量剧增、跟上学科进展的最有力工具。科学文摘有作为原文附带物出版的原始文摘和作为二次文献出版的检索刊物文摘,后者是传递科学文摘的主体。从现代二次文摘刊物发展趋势看,二次文摘的编辑出版越来越依靠于原文文摘。国外一些知名的社会科学文摘刊物,文献摘用比例一般占到原始文献30%左右。只有达到这一比例,才能基本满足社会科学信息检索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科学文摘刊物的出版已经不可能像前苏联一样组织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编写二次文摘。直接采用一次文献原始文摘已成为一种文摘刊物编辑规范。许多国外重要文摘对我国科学期刊的收录都有一个要求,即必须有原文文摘。

因此,国家标准规定期刊应该有文摘,这一规定对于中文科学文摘类数据库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原始文摘数量不到20%,可以想象,如果我国要办一种摘用率达30%左右的中文文摘刊物,困难是何等的大。因此,尽管中国社会科学界十分需要检索类社会科学文摘,但我国有三四种社会科学索引类刊物重复建设,却没有一种社会科学综合性检索文摘刊物(《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都不是检索类文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与我国社会科学期刊不重视登载原文文摘有直接的关系。

国家标准中规定科学期刊应在文章摘要下面刊载5-8个关键词(或叙词),这是近年来数据库建设对期刊编辑的新要求。尽管在数据库建设中,全文检索或自动标引等新技术有越来越实用的趋势,但关键词或叙词的检索目前仍是最常用的检索手段。与文摘一样,由文献生产者自己制作的关键词或叙词可以帮助数据库生产者最快速、最准确地以关键词表达文献主题。当前我国正处在中文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时刻,中文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库正在不断地产生与更新。但大多数已有的数据库产品检索途径单一,缺乏重要的关键词或叙词组配检索功能。表2中,刊有关键词的文章数量只占所调查文章数的13.85%。可见我国社会科学除数据库产品检索功能单一的原因,除生产者对信息检索原理了解不多或不深刻外,社会科学报刊文献缺乏原文关键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科学文章题下刊载文摘与关键词,不仅有利于社会科学信息产品的生产,也直接方便了科学家阅读和浏览原始文献。通过文摘与关键词,大致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并进一步确定该不该仔细阅读该文章,是现代科学中最常见的期刊论文阅读方法。社会科学期刊文章中文摘与关键词比例如此之低,既反映了许多期刊编辑部门不了解标准、不执行标准的不足,更反映了文献生产者(作者与编辑)对现代科学交流方式的漠视,是一种对科学交流不负责的行为。

在期刊论文的题下或文后加上英文标题与英文文摘,是社会科学交流对我国期刊编辑的特殊要求。现代社会科学不是封闭的系统。中国社会科学只有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完成它的变革任务。做到这一步,除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应具备国际性外,还有一个跨越语言障碍,达成更好的国际交流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完全依靠出版英文版是不现实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进入国际信息检索体系,让人们通过国际社会科学信息检索体系了解中国社会科学信息。而要做到这点,期刊刊载英文标题与英文文摘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文章刊载有英文题名与英文文摘的均不足5%。根据我们另一项引文调查,我国社会科学学者利用外文与译文资料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有些学科二者相加超过30%,最少也超过10%。这表明我国学者非常注意利用国外社会科学成果。但我们却忽视了将我国的社会科学成果以世界通用科学语言介绍给世界。在这方面,包括社会科学期刊编辑部在内的科学管理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3 作者信息

国家标准GB3179-92中规定:在每篇文章的题名下方列出全部著者姓名及其所在单位。与作者有关的信息最直接的作用,是帮助读者评价文章的质量。对于科学交流,这类信息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它有利于促成研究者之间可能发生的进一步的交流。通过这些信息,读者可以不必通过编辑部直接与文章作者进行非正式交流。因此,在国外一些期刊中经常可看到作者的详细地址,乃至电话、传真等信息。第二,便于进行信息检索与学科评价。中文人名重名问题是信息检索与学科评价中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由于重名问题的存在,中文作者检索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由于期刊中缺乏更多的信息,一个名叫“张军”、“李华”的人究竟发表了多少研究成果,恐怕只有本人才能知道。由于科技期刊编辑比较规范,国家科委委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进行一年一次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可以进行地区或单位的科技实力排名研究。而类似的研究却很难在社会科学中进行,其直接原因是缺乏有作者单位项的社会科学数据库产品,而这一原因的根子还是社会科学期刊编辑不规范。

表3是我们对中文核心期刊所载作者信息的调查结果。统计表明,83.64%的文章载有作者信息(其中59.19%著录在文后),这一比例尽管较前些年有所提高,但与人们进行社会科学成果统计的要求相比,应该说还有很大差距。另一个对科研统计很有帮助的数据,作者出生年只有5.42%。作者信息中载有作者单位的占82.88%,此外比例均没有超过30%。作为帮助读者与作者进行直接交流的作者邮编只有28.87%,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作者职务职称只有25.78%。其它信息著录也极不全面,在国外科学期刊中常见的详细地址,乃至电话、传真、E-mail等信息则完全没有。

表3.作者信息

统计项 数量 % 统计项 数量 %

有作者信息570583.64

职务职称 179525.78

单 位565582.88

成果简介

74 1.08

邮 编197028.87

性别 175 2.56

城 市 名 77511.36

出 生 年 370 5.42

通 信 址 230 3.37

学历学位 171 2.51

2 社会科学引文著录规范

科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有明显继承性的过程。现代科学论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作者将论文写作过程所利用过的资料详尽标出,形成参考文献或引文。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引文几乎已经成为论文的必要部分,以引文方式表示自己研究的继承性是科学伦理的起码要求。

为规范引文行为,我国于1987年制定了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据此标准,我们对395种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进行了引文著录情况调查。在调查的6823篇文章中,只有2500篇有引文,占文章总数的36.64%。部分调查项目的分学科统计数据如表4。表中所有百分比均为该项目数据与该学科文献数之比。因为有一部分期刊同时成为不同一级学科的核心期刊,所以表中文章有引文数量一栏合计要超过2500篇。顺序编号法和哈佛法(即作者/出版年代法)是国家标准中建议的两种方法,著录的完整性与规范性的衡量标准均依据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确定。

在当代世界社会科学变革过程中,随着社会科学逐渐从深邃的思辨或空泛的议论变成一种应用性研究,成果检验标准逐渐变“硬”,科学论文的形式也因此而发生了很大变化。引文的普遍采用与规范化就是变化之一。但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尽管经过10多年变革,应用性研究为主流的理论的价值取向已经初步形成,但社会科学论文的形式却没有根本变化。人们还习惯于以一种与现代科学极为不协调的旧的风格来写作论文:有引文的论文数和每篇论文的引文数少得可怜,常见的引用方式是小人物引大人物的文章,大人物引“老祖宗”的文章,引用洋人、古人的文章更成为一种时髦。同时,引文的规范性极差,尽管大多数文章的引文满足了“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这一要求,但完全不能满足高效率科学交流的要求。

表4.社科核心期刊引文著录分学科统计

学科 文章 顺序

哈佛法 引文著

引文著 有引文

编号法 录完全

录规范

数量

% 数量

%数量

%

数量% 数量

%

马列研究 98

64.0570 45.750

0.00

00.00 0

0.00

哲学 90

62.9433 23.080

0.00

00.00 0

0.00

社科综合 358

74.27

236 48.963

0.62 316.43 4

0.83

社会学47

48.9610 10.427

7.29

77.2914 14.58

政治学

289

36.35

195 24.53

11

1.38

20

2.52 9

1.13

法学 110

50.0061 27.730

0.004

1.82 0

0.00

经济学

394

16.53

122

5.12

22

0.92

33

1.3821

0.88

文化研究 42

33.8711

8.871

0.818

6.45 9

7.26

图情档

232

34.5273 10.860

0.00

81 12.05

148 22.02

新闻学48

20.4334 14.470

0.00

22

9.3618

7.66

科学学49

29.7022 13.330

0.00

14

8.4831 18.79

教育学

165

26.7078 12.623

0.49

28

4.5313

2.10

体育 95

43.9831 14.350

0.00

55 25.4670 32.41

语言学

293

70.4385 20.43

60 14.42

41

9.8620

4.81

文学 164

53.42

131 42.671

0.334

1.30 0

0.00

历史学

216

86.0683 33.07

17

6.771

0.40 0

0.00

表4中,历史学期刊是有引文文章比例最多的学科,引文百分比达86.06%;其次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和重要省级社科刊物、各重要大学学报组成的综合性社科综合类期刊,引文百分比为74.27%。一批应用性新兴学科的有引文比例指标普遍低于传统学科,发展迅速的经济学成为有引文文章比例最小的学科,有引文文章数仅占16.53%。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引文数量少的事实说明,尽管这批学科的文献数量有了跳跃式增长,但这些学科的文献质量却令人怀疑。至少,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者是以急功近利的态度从事理论工作,通过表4中几个引文指标,我们似乎看到了部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浮躁心态。

表4中,大多数学科引文位置与国家标准严重不符。国家标准认可的两种位置相加没有超过50%者,其余均为脚注、文中标识或无标记引用。有引文比例最大的史学的正确位置引文不到40%,经济学的这一数据刚过6%。国家标准规定引文应位于文章之后(哈佛法只是文中的一种标注法,引文正文仍在文后),这样做的益处是便于生产引文索引一类信息产品,便于通过引文统计进行的科学计量学研究,同时也便于利用引文进行回溯式信息检索。此外,一般只有引文位置正确,才有可能以正确的格式著录引文。

引文著录的规范是现代科学交流对科学信息生产者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对一篇文章的质量进行鉴定,或者说要使一般读者能够确认一篇文章的独创性,完整而规范的引文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在表4最后两大栏列出了引文的完整性与规范性两个指标,除体育、图书情报档案等小学科外,大多数学科的这两个指标很低,几个大学科均不超过10%。引文的完整性与规范性是为帮助读者尽快查询到参考文献的必要的著录项目。在这方面,我国社会科学学者做得很差,最常见的是文章引了一段话后写上人名与书名就完了,没有出版社、出版年、版本、译者等必要项目,读者有时甚至分不清作者引用国外论著时用的是原文还是译文。总之,我国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给人的感觉是数量少、杂乱、著录随意。

3 结语

经过十多年的变革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已经初步摆脱了经院式研究的学科形象,确立了新的理论价值观和学科体系。但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变革并没有真正完成。从总体上看,中国社会科学从课题形成、研究方法、成果检验,到科学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还有许多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的东西。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在期刊编辑领域,社会科学交流的种种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传统社会科学的交流特征,社会科学交流系统还有待实行更彻底的变革。

科学期刊是现代科学成果的主要载体。科学期刊能以较快的速度使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进入社会的科学交流体系。通过交流体系的正常运作,研究人员能够通过期刊了解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实现“同时代人的合作”。由于科学期刊在科学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科学期刊的编辑行为也就成为评价科学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上相对落后的社会科学曾造就了一种与现代科学交流方式格格不入的交流机制。布里顿认为,“社会科学中似乎看不出像在(自然)科学中所能见到的那样有条不紊的过程。很难表明社会科学的进步就如同连续不断地用建筑构件进行建筑那样,每一代人都在前人的业绩的基础上继续增砖添瓦。”[1]因此,尽管社会科学家对科学期刊有一定需求,但需求程度不高,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软”需求。这最终导致了传统社会科学中期刊编辑格式的落后。

也许有社会科学期刊编辑部人员认为,我国国家标准中用的是“科学技术期刊”的称谓,这能够成为社会科学期刊可以不执行该标准的理由。其实,社会科学期刊属于科学期刊,理应在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内。这一标准的前身名为《学术期刊编排格式》,可见它也应适用于社会科学期刊。更为重要的是,对期刊编辑部门的工作量而言,加上页眉信息只是举手之劳,以统一、规范的形式刊登文摘、关键词和适量的作者信息,以统一、规范的形式刊登引文,都只需要在征稿启事中提及即可做到。而做到了这点,不但能使自己的刊物更像一本科学学术刊物,而且能大大提高交流效率,方便社会科学信息服务机构和读者。许多期刊却未能做到这点,这是值得社会科学界思考的。在世界性的社会科学变革进程中,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科学期刊已走上了现代化之路。期刊编辑除了在选题方面的改进外,在格式方面也应注意与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接轨,采用一种与现代科学期刊类似的期刊编辑格式。这一趋势值得社会科学交流部门注意。

导致大量社会科学期刊编辑和引文位置、格式不规范行为的原因,部分地来自社会科学期刊编辑部的编辑行为,例如他们不了解,或不重视国家标准。但我们不同意将期刊不规范的原因完全归结于此。社会科学期刊是社会科学产品的载体,或者说是社会科学产品的“包装”物,产品的包装形式最终受到需求的制约。所以,社会科学期刊编辑行为的不规范实际是社会科学交流中缺乏对于规范的要求。例如,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的成果不进入检索刊物是很难被人广泛利用的,研究人员很自然地向规范化的期刊投稿,并认为能进入检索期刊的刊物才是重要期刊,这使自然科学期刊无一例外地按最便于进入科学交流体系的形式编辑期刊。由于社会科学研究中还大量存在重复性产品,研究人员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便成为一种较“软”的需求。能得到同行的研究结果固然很好,得不到也照样做“学问”。如此一来,利用文献信息的方式更多地是“浏览”而不是“检索”,什么文摘、关键词当然都变得可有可无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社会科学期刊编辑行为不规范,不但制约了社会科学交流的变革,同时也是旧的社会科学交流机制的影响所致。

标签:;  ;  ;  ;  ;  

社会科学传播与期刊编辑行为研究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