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时空经验的历史--“国共第一次合作教学记录”_第一次国共合作论文

穿越时空 体验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共合作论文,时空论文,教学实录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现场

一、跟着阿福,走进历史

师:在开始本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阿福”。阿福,广西柳州人士,北京晨报广西分站记者。今天这堂课将由“阿福”这个虚拟的主人公,通过《阿福回忆录》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那段逝去的历史。

(幻灯片播放《阿福回忆录》前言《国民革命的前提》。录音旁白:“我的回忆要从20世纪20年代说起,那时的中国流行着同一个旋律与共同的心声。那就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畅,齐欢畅了!”)

师:这首歌的曲调同学们是不是很熟悉?对,是《两只老虎》的曲调。20世纪20年代共同心声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20年代流行的《国民革命歌》。

(《国民革命歌》音乐起,学生跟唱。)

师:《国民革命歌》也唱了,掌也鼓了,还要知道个“所以然”。

(幻灯片显示问题:《国民革命歌》中唱道“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

生:(阅读课文归纳)列强侵略;军阀混战;社会混乱;经济萧条;民不聊生。

(幻灯片显示问题:《国民革命歌》中唱道:“国民革命成功”中的国民革命是指什么?)

师:“革命”怎么理解呢?即是“谁”要“革”掉“谁”的命。这两个“谁”就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双方。那国民革命是“谁”要“革”掉“谁”的“命”呢?

生:“国民”要“革”掉列强和军阀的“命”。

师: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为目的的国民革命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这节课我们学习国民革命的前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角色扮演,体会合作

师:《国民革命歌》虽已唱响,但国民革命成功不是全国人民唱同一首歌就能实现的,还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才行。

(幻灯片播放《阿福回忆录》第一章《国共合作的条件》。录音旁白:“《国民革命歌》虽已唱响,但1923年的形势却令我感到担忧。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此时正经历着各自革命运动发展的一个低谷。要实现国民革命的成还有许多路要走。记得1921年我曾在桂林报道过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说要帮助国共两党。如果国共两党能够走向合作,必定会使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师:同学们作角色扮演,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扮演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以各自的身份来分析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幻灯片显示问题:为什么阿福说“1923年时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此时正经历着各自运动发展的低谷?”)

生:中共阵营归纳(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失败,二七惨案说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国民党阵营归纳(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都失败了)。

师:国共合作的条件:敌强我弱,各阶级必须联合起来,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幻灯片显示问题:阿福大胆地预测国共两党会走向合作,有可能吗?)

师:(引导)中共阵营分析为什么与国民党合作(从国民党优势分析)?国民党阵营分析为什么会同意与中共合作?

生:中共阵营归纳(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南方建立了根据地;孙中山欢迎合作)。国民党阵营归纳(中共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也是积极的革命政党)。

师:国共合作可能性:我找你,你找我。

(幻灯片显示问题:1921年阿福曾在桂林报道过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说要帮助国共两党,你知道共产国际具体是怎么帮助的吗?)

生:(阅读课本归纳)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共产党实行合作;说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接受“党内合作”的方式。

三、分析材料,深度把握

师:(过渡)有个成语“一拍即合”,国共要合作,谁选“拍”呢?请看《阿福回快录》第二章(中共三大)。

(幻灯片播放《阿福回忆录》第二章《中共三大》。录音旁白:“1923年6月,我被报社派到广州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为报社总编收集中共会议的资料,特别是中共三大的资料。”)

师:请同学们来帮阿福完成收集中共会议资料的任务。

生:(回顾知识)一大:1921年,建党,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二大:1922年,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师:三大的内容,我们通过一个材料来分析。

(展示材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便通过此议决。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中共“三大”决议)

师:怎么理解材料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来掌握材料。)

生:关键词为“加入”“通过”“保存”。

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总结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合作的方针、目的、意义与局限。)

师:(过渡)中央已经首先伸出合作的手掌了,国民党会不会接受呢?

(幻灯片播放《阿福回忆录》第三章《国民党一大》。录音旁白:“1924年,报社要求我继续完成国共合作专题的报道。我得到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实现了。我立即写了一则以‘国民党一大改组’为标题的新闻快讯。”)

师:请同学们以“阿福”小记者的身份写一则以“国民党一大改组”为标题的新闻快讯。看哪个小记者最快发出新闻快讯。

(有的“记者”把课本的知识“通读”一遍作为新闻,教师引导学生评论并补充,最后形成一条意见比较统一的快讯: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这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师:为什么阿福会以“国民党一大改组”作为新闻的标题呢?因为阿福抓住了会议的关键,即组织上改组:新血液——同意中共加入国民党;思想上改组:新三民主义——确立了三大政策。

师:对新三民主义我们要掌握三个对比。一是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在何处?

(幻灯片显示“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见附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归纳;新三民主义是内容新和思想新,“新”在增加了反帝国主义与反封建主义的内容。)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表(附表)

师:通过材料来理解第二个对比,即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幻灯片显示史料: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即三大政策。)

师:最后来对比一下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生:(阅读课本归纳)相同点:基本原则一致,即在反帝反封建上的目标一致,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区别:彻底的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

师:对比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我们重点是要把握“同”还是“异”?为什么?

生:应该是“同”,因为只有强调“同”,才会有国共两党的合作。

四、了解军校,留下悬念

师:(过渡)国共两党的双手握在一起了,形成了力量更大的拳头,但敌人太强大了,单靠拳头打不垮敌人,还需要什么呢?请看《阿福回忆录》第四章《合作产物》。

(幻灯片播放《阿福回忆录》第四章《合作产物》。录音旁白:“1924年5月,我来到广州黄埔的长洲岛报道一个学校的开学典礼。校门有幅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给我印象尤其深刻。更令我难忘的是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员们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还要知道向谁放枪,更要知道为什么放枪。’我想此学校定会出许多英才俊杰。”)

师:阿福说的此校是什么学校?怎么建立起来的?学校领导是何人?

生:黄埔军校;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着手筹建一所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师:孙中山要学员们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向谁放枪,更要知道为什么放枪,说明这个学校的办学特点是什么呢?

生: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师:阿福预测“这个学校定会出许多英才俊杰”对吗?

生: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也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军事基础。

(课堂总结与课堂检测,略)

师:通过刚才的检测,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对本课知识都掌握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是阿福的命运。阿福还会去报道什么新闻?请大家预习下一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欲知阿福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幻灯片显示《阿福回忆录》之“未完待续”画面)

课堂点评

既重视创新,又落实了基础

这堂课从准备到比赛只有两天时间,从教学设计到课堂驾驭上都体现出莫老师较深厚的教学功底。

这是一节精心设计的且比较成功的“情境教学”课,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新理念新思路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一新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应用。莫老师以《阿福回忆录》的方式展现整个新课内容,用《国民革命歌》歌曲导入,抓住“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主线,并能贯穿在全课教学,很自然地把各个基础知识点连接起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以中共或国民党的身份在当时的情境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莫老师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和教学设计指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特别是借用多媒体展示的材料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

若能多留些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如让学生思考些“这堂课使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或“让你觉得遗憾的又是什么”等问题的话,则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更符合新教改的理念。

总体而言,这是一堂既能采用新理念新思路的课改课,又是一堂能落实双基的基础课,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点评人:柳州市一中历史特级教师周梅莉)

让历史更为亲近与鲜活

该课的设想与流程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十分吻合;同时,构思上活泼新颖,生动流畅,娓娓道来,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1.利用通俗形象的语言贴近学生;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落实,能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才、胆量等必要能力;突出史料的发掘与应用,以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教学过程中线索明晰,前后承接,上下呼应,一气呵成;恰当采用“体验式教学”与“情境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动漫方式来营造氛围;从“大历史观”来叙述与解读历史,与小人物个人的亲身感受结合,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与亲近感;注重及时总结与测评。

3.教学中能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口述历史方式和角色表演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重视理想信念的教育。

(点评人:浙江师范大学附中历史高级教师吕准能)

标签:;  ;  ;  ;  ;  ;  

通过时空经验的历史--“国共第一次合作教学记录”_第一次国共合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