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城市旅游经济关联度分析_旅游经济论文

环渤海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渤海论文,城市论文,经济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近年来,环渤海城市成立了旅游联合体,正在共同打造环渤海无障碍旅游区。加强环渤海个沿海城市间的联系,也成为目前所关注的焦点。其中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个区域迅速发展,而环渤海这个整体区域的联合与发展却进展缓慢。1985年9月,在大连举行的渤海湾经济圈协作研讨会提出了环渤海地区开展旅游合作的问题,会后成立了环渤海五城市旅游协作会,开始了环渤海地区的旅游合作。虽然已提出了20多年的旅游区域合作构想,但在现实操作中却由于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以及各地区谋求独立发展,对合作的兴趣不大、区域内不缺乏交流等原因导致合作进展缓慢,区域整体效应不明显,区域间联合的精品旅游线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自成立环渤海五城市协作会开始,学术界便逐渐开始对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进行探讨。宋家增(1994)在对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回顾的基础上,提出要扩大区域旅游合作,加快旅游发展,形成旅游大产业、大规模,实现环渤海地区的共同繁荣。陈才(1999)在分析了环渤海旅游圈基本特征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强化认识、完善机制、扩大范围等方式促进环渤海旅游协作。殷柏慧,吴必虎(2004)将环渤海与长三角旅游合作条件进行对比,提出应走次旅游合作向区域一体化合作过度的道路。目前,对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因此,本文利用引力定律的计算公式来定量地测算环渤海区域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试着通过得出的区域旅游的联系现状来发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缓慢的原因,为相关学术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基础条件分析

环渤海地区优越的自然、文化、区位、经济及交通条件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04′~39°55′,东经116°23′~122°42′。该地区山地、平原、海岸兼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主要处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是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胜地。环渤海区域经济发达,有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和关东文化三种典型的文化以及丰富的文物古迹和现代的都市景观。其人文景观、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等级较高,可以满足游客求知、购物、休闲、度假等需求。

环渤海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地域范围辽阔,环渤海地区地处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面隔渤海海峡与韩国和日本相望;西面毗邻中国中部地区;北面与东北地区相沟通;南面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相联系。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腹地基础和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热点地区。

环渤海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漫长的环渤海海岸线上,分布着40多个港湾,29个大中小港口城市,包括丹东、大连、营口、锦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重要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来往。环渤海地区的铁路是交通运输网络的骨干,也是全国铁路最密集地区之一。有京沪、京广、京九、京沈等10多条铁路干线和包括京津唐、沈大、济青等在内的20多条高速和高级公路。航空运输网以城市为依托发展迅速,有以北京为中心的10多个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北京、大连、青岛、天津等城市都建有现代化的国际机场。

2006年环渤海城市群(包括河北、辽宁、山东省市的内陆地区)共接待入境游客达905.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4%;旅游创汇总额达68.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89%。旅游服务设施和对外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较强,星级宾馆1636家,占整个沿海省是总量的27.30%;旅行社4589家,占整个沿海省是总量的41.94%。在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方面,拥有众多的旅游度假区和景区景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2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处,历史文化名城15座。在人力资源方面,旅游从业人员众多共1333446人,占沿海地区32.06%;区域内旅游教育资源丰富,共有旅游院校250所,培养旅游人才107290人。环渤海已是我国多个旅游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备了旅游目的地应有的相关产业规模及服务功能,有较强的旅游接待能力。

三、环渤海地区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计算

城市间联系的紧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便利程度及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等因素。针对这一特点,许多旅游界学者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对旅游相关领域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了测度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间联系情况,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选取各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人次的乘积作为质点的质量,研究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其公式为: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如表1。

四、环渤海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旅游经济联系,这里对表1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别求其选取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表示第t个城市各联系度的中位数,利用SPSS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样本既不服从正态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因此采用中位数来作为其均值,并便于对其进行无刚量化处理。为标准差,即第t个城市与各城市联系与其平均值的差异程度。表示第t个城市第i个联系度值。CV为变异系数,主要用来衡量某一城市与其他城市间联系的均匀程度,标准差大表明该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联系不均匀,不适合做为中心城市发展。同时,按照其平均值的无纲量化值处理(见表2)。

根据表2,可以环渤海17个主要城市相互间旅游联系强度,划分为四个层级,联系最好的是北京和天津。

1.第一层级:大于0.5

包括北京和天津。本层级特点为城市间旅游经济综合联系水平强,北京最大,其联系度的平均值为6.34,其次为天津3.52。其中,北京和天津彼此间的联系最为紧密,联系度高达722.93,远远高于其他各个城市间的联系度,主要由于二者皆为直辖市,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且两个城市交通便捷,据所整理的数据显示,二者最短交通距离只有118公里,开通铁路列车53趟。然而,两个城市联系度较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排名均位于前三)也表明了它们与其他城市之间联系非常不均匀,联系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皆为700以上(北京721.64,天津为722.29),除与秦皇岛、唐山、大连、青岛有较好的联系外,与其他城市间的联系度不高。尤其与营口市联系度低,北京为1.29,天津仅为0.64。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北京和天津都拥有直辖市的政治地位,却还不具备环渤海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不能辐射带动和整合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则是环渤海地区范围较广,横跨三省两市,对其进行区域一体化整合需要面对较大的行政阻力,加之各城市间距离相对较远,导致其互相间交流联系的难度较大。

2.第二层级:0.2-0.5

包括青岛、大连、烟台、秦皇岛。本层级特点为城市间旅游经济综合联系水平较强,四个城市都与10个以上的城市联系度大于1,另外青岛、秦皇岛变异系数小表明其与其他城市间联系较均匀。首先与第一层级的北京和天津联系较好,其中四个城市分别与北京的联系度为17.49、21.10、11.53、20.51。其次,本层级的城市之间有着良好的联系。大连与烟台有着有利的区位与交通条件,两地隔海相望(如图所示),最短交通距离为89公里,因此两地间联系也较密切,联系度达到61.09,位居第二;青岛与烟台联系度为15.78,与大连12.06。再次,四个城市与同省的城市间联系较好,其中青岛与同省城市联系度均大于1,与为潍坊18.96、与日照为21.45;威海与烟台为39.66。

图 环渤海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分层图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四个城市与跨省域城市联系薄弱,如河北的秦皇岛与山东的滨州联系度为0.26;山东的青岛与辽宁的盘锦联系度为0.15;山东的烟台与辽宁的葫芦岛联系度仅0.07。这表明它们具备了省级次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

3.第三层级:0.05-0.2

包括潍坊、威海、锦州、营口、日照、东营。本层级特点为城市间旅游经济综合联系水平较弱,六个城市与第一层级的两个城市以及同省的大部分城市有着较好的联系,与其余大部分城市联系较弱。日照、威海联系水平不均匀(变异系数分别为13.89和11.71),日照与联系最好的青岛(21.45)和联系最差的盘锦和葫芦岛(0.04)的差距达21.41;威海与联系最好的烟台(39.66)和联系最差的盘锦和葫芦岛(0.04)的差距达39.62。而东营、营口的联系水平较均匀(变异系数分别为3.40和2.38),两个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水平均较低,与60%左右的城市联系度小于1。这表明这六个城市旅游业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对一二级城市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对其他城市影响较小。

4.第四层级:小于0.05

包括唐山、滨州、丹东、葫芦岛、盘锦。本层级特点为城市间旅游经济综合联系水平差,五个城市仅与北京、天津以及同省的个别城市有一定的联系外,与其余城市联系均较小。其中唐山的联系水平很不均匀(变异系数为35.89),与联系最好的北京(35.22)和联系最差的营口(0.07)的差距达35.15;其次为葫芦岛(变异系数为16.82),葫芦岛与锦州联系最好为16.29,比联系最差的东营和滨州(0.02)高出16.27。这主要是由于两地便捷的交通及区位优势,根据整理的数据显示,在所有城市的交通距离中,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最短,仅为43公里。总体来看,这5个城市旅游业发展规模较小,对其他城市作用较弱。

五、结论及建议

根据对环渤海地区旅游经济联系分析及其旅游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存在着缺乏旅游中心城市;各地区各自为政,竞争大与合作;旅游产品趋同,区域内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奥运契机,培育中心城市

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城市间多为浅层次的联合与协作。比较环渤海地区这17个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层级的两个城市北京和天津与其他城市联系最好,但也没能起到明显的中心城市的作用。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和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青岛、香港六个协办城市中有5个是在环渤海区域内,因此,应充分利用奥运会给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环渤海地区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该区域的旅游合作。北京作为奥运主办城市,也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城市,应充分利用奥运会的拉动作用,逐步扮演好区域中心城市的角色,处理好与周边省市的关系,加强与天津、大连、青岛等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的合作,起到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将环渤海地区这一大范围内把旅游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淡化行政色彩,加强区域合作

环渤海地区有较强的省际区域壁垒。分析四个层级城市的特点,可以得出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这17个城市多与同省的城市有着较好的联系,相比而言,与邻省的城市间关联度就明显降低。因此,应通过整合思路,淡化区域内的行政区划色彩,解决环渤海旅游圈各地区各自为政,竞争大与合作的问题。打破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联合起来,充分利用环渤海各城市之间在资源和产品开发上的优势互补,加强城市间的沟通,进行有效的区域协调与利益分配,减少区域内部激烈竞争与定位不明确的现象,推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三)整合区域市场,打造区域品牌

环渤海区域内的各地区分工不明、旅游产品趋同造成资源的浪费。各省市大多以黄金海岸为主体,推出休闲、度假等相似的旅游主题,旅游企业争夺客源市场,大量旅游资源闲置与浪费,区域内具有各个地方特色和民间传统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开发,规模小、精品少,发挥不出地区的独特优势,直接影响了环渤海地区旅游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形象和竞争能力。因此,应加大区域市场整合力度,形成旅游产业布局合理、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旅游区。并通过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挖掘地方民间独特的人文资源,进行相应的旅游产品开发,将小规模散落的景点景区进行一体化整合。在传统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广度延伸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度假型旅游,打造区域品牌。

标签:;  ;  ;  ;  ;  

环渤海城市旅游经济关联度分析_旅游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