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允建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甘田镇板洪小学 广西 乐业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101-0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不仅仅限于新知识、新见解,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中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和搞小发明、小创造等。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励创新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反之,消极低落的情绪状况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而言。由此可见,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特别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愉快、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和紧张感,使他们敢说、敢于提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老师、同学、书本的不同看法,不怕想错、说错、做错,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数学时的心理和心理安全。
二、利用猜想让小学生探索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猜想让学生进行学习、探索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出示几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图形,先让学生估一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估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再让学生测量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计算过程中由于学生测量的误差内角和可能大于180度,也可能小于180度,然后让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最后学生探索验证猜测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看结论是否正确。这样引导学生猜想,并验证结果,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向题的意识以及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个拥有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很多的知识,也可以给学生讲解到更多相关的数学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讲课能力,并且能够掌控整个课堂,确保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教师应具有高层次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做到求真务实、优质服务、勤奋奉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拥有更高的责任感,进而取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注重因材施教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每一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本身所拥有的数学知识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由学习好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在检查作业时,组长的作用就是主动组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可以很好地完成作业,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学习好的学生也能开拓自己的眼界,学到许多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
五、通过合理的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案的出现,是因为有问题的存在,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够主动的去寻求答案,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质疑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质疑,就会有探究的冲动,进而引发创新的动力。不仅如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并且倡导学生“不耻多问”,把它作为教学的一项要求加以重视。对于学生一时挖不出的问题,也可由教师启发性的提出。比如说教学简便运算360一198的时侯,学生讨论得出:从360中先减200,再把多减去的2加上得162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把中间的减号改为加号又怎样解答?于是课堂马上掀起了创造性思维的又一次高潮,而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高潮,既能够给与学生创新的环境,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使之能够真正的开发自己的思维,从多个角度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六、挖掘潜力,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教材潜力的挖掘,根据教材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为了能够完成该工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采用较为生动活泼的方式或者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并将其进行转化。借助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所需要的问题能够通过转化,并合理的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予以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给学生出一个三角形,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在这个三角形中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其面积?有的学生会提出用数方格的方法。这时,教师就可出示埃及的金字塔图片,来让学生借助数格的方式数出金字塔中一个侧面的面积。这让学生发现这种方式是不适用的。之后,还有一些学生则表明可用“底×高÷2”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可继续问学生能够说出计算的。并让学生利用事先所准备好的学具进行实践。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积极主动的解决此问题。在此过程中,既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综合上述,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然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就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则可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如利用猜想让小学生探索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注重因材施教, 通过合理的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式进行。通过这些培养策略,不仅有助于教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
论文作者:陈允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学生论文; 角形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内角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国教师》2020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