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洞口思源实验学校 尹肖
摘要:国学经典渗透了各种从古代到现代都符合社会要求的德育思想,因此在现代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国学渗透入小学德语教学中,让国学“润物细无声”,帮助小学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国学;小学德育;应用策略
国学经典是以我国先秦经典以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以及明清实学,简而言之是中国传统思想以及文化。但是国学教育并不是让学生直接进行这些知识的学习,而是将国学所蕴含的各种知识与思想通过教育的艺术加入到小学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从国学故事、典故等中获得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让德育渗透到小学教育。
一、进行取舍,选取合适的国学内容
国学作为我国古代传承至今的经典文化,一定适应古代的社会文化,却并不一定符合现代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或者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导致无法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对国学经典进行筛选。
教师在进行国学知识筛选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国学教育保留,而将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古代封建思想进行剔除。以国学中的儒家思想为例,《三字经》作为古代儿童启蒙教材,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有关家庭关系、师生礼仪、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孝悌、谨信等道德观念,有利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但是教师要对那些古代文化的糟粕进行剔除,如宋明理学朱熹提出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否定了现代社会提倡的人人平等的价值观,但他同样是传统国学的一部分。另有一些在目前看来错误的国学理念提倡宿命论与名利思想,教师要防止这些错误的价值观污染学生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坚决进行抵制,严格的筛选国学教育材料。
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国学教育材料的筛选。小学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理解能力并不强,不能够完整的理解国学故事或国学文章。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尽可能选取简单易懂、浅显明白的国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国学包括了魏晋道学,在这一时期社会较为黑暗,没有通俗易懂的国学流传,其代表人物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向秀等人的故事与文章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并且文章一般灰暗阴沉。小学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可能无法理解这些国学经典表现出的思想。教师可以在选择时从最接近现代的明清实学进行选择,在这一阶段《弟子规》等优秀的国学启蒙作品通俗易懂,而且比较贴近现代主流社会价值观,便于让国学进入学生的德育教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采用多样化的讲题方法,让国学生动化
提起国学,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古板的文言文和长篇大论的圣人说教,这种刻板的印象来自于传统国学教育时教师的死板诵读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可否认,多遍诵读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古代文章的音韵之美,但是并不能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悟。小学学生理解能力并不强,而且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国学教育方法,让国学生动起来。
首先,现代国学教育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做根本上的区别,目前文章多为白话文,而古代为文言文,因此古代国学教育直接易文言文进行教学。这并非说文言文教学不适合现代国学德育教育,而是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进行,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将国学从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国学,并在最后加入文章的提炼与总结,让学生最直观的了解国学故事并获得品格与价值观的培养,将国学渗透入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入国学原文,让学生逐渐适应国学文章原文,并且改为让学生自主总结国学故事中人物的优秀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学生有一定的积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逐步适应国学文言文原文,教师让学生观看原文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最根本的国学来源中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国学在德育中的教学方法并不只限于教师讲课的方式,大量的国学文化蕴含在传统武术与书画技艺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传统记忆的实践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德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尝试武术锻炼,让学生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体会毅力的可贵;也可以让学生在书法的横平竖直、铁画银钩中体会沉着的力量;也可以让学生在画卷半尺千里的气度中感受想象力的无限可能。教师可以让德育走出传统课堂,帮助学生获得品德教育。
三、鼓励学生践行国学精神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成为一个行为高尚、思想正确的优秀社会公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向国学的优秀道德标准看齐,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程生活中的积极行动。以打扫卫生为例,教师可以对时刻保持自身座位整洁的学生进行表扬,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以此形成良好的风气。教师要时刻注意每一位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的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将自身的得到的道德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还要对其他有错误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让所有学生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意义从而便于下一阶段的国学德育教学。
教师还要长期关注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一般会跟随学生一生,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向国学优秀道德标准靠拢,将对道德精神的认识变为道德习惯,最终成为学生的不可动摇的道德信念,帮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结语:国学是道德教育的宝库,但是教师在利用国学进行德育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方法,让国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进行道德实践从而达到道德方面的“知行合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丽青,郑艺.在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中渗透德育[J].中国教师,2019(01):106-107.
论文作者:尹肖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国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论文; 价值观论文; 道德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