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学生能力素质的中考阅读填空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填空题论文,素质论文,能力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悄然兴起了一类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猜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探索发现能力的阅读填空题,这类试题构思独特,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对初中数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本文对几类中考阅读型填空题作一评析。
一、阅读——理解——抽象,考查学生归纳猜想和探索发现能力
例1 (1997年常州市中考题)问题:你能比较两个数1997[1998]和1998[1997]的大小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写出它的一般形式,即比较n[n+1]和(n+1)[n]的大小(n 是自然数)。然后,我们从分析n=1、n=2、n=3,……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出结论。
(1)通过计算,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在空格中填写“>”、“=”、“<”号)。
①1[2]___2[1];②2[3]___3[2];③3[4]___4[3];④4[5]___5[4];⑤5[6]___6[5];……
(2)从第(1)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n[n+1]和(n +1)[n]的大小关系是___。
(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 试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1997[1998]___1998[1997]。
课本在归纳法则、性质时,大都采用从特殊到一般再到应用的方法。本题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考查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1)提出问题;(2)抽象成数学模型;(3)从简单的情形入手;(4)发现规律;(5 )归纳猜想出结论。因此,本题具有考在课外、源于课内、源于教学又引导教学的作用。
二、阅读——理解——应用,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2 199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500亿千克,年人均375千克,据估计,我国现有耕地1.39亿公顷,其中约有一半为山地、丘陵,平原地区平均产量超过4000千克/公顷,按现有潜力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平原地区粮食增产1.2成是很有把握的, 同时在本世纪末保持人口每年自然增长低于千分之九,或每三年自然增长不超过2.8%。 如果到世纪末要使我国粮食人均达到385.5千克,那么到本世纪末山地、 丘陵地区粮食应增长百分之几?(精确到0.1)。
请阅读上述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按下列要求解答问题:
解:1994年山地、丘陵地区粮食产量已达到___亿千克;到本世纪末人口达到___亿人;粮食总产量达到___亿千克,山地、丘陵地区粮食产量应达到___亿千克。
设到本世纪末山地、丘陵粮食应增长X,则列方程为__。解得X=__,故到本世纪末山地、丘陵地区粮食应增长___。
此题将我国人口与粮食产量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即密切联系实际又密切联系课本,文字长、数据多,信息大。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检索、理解、分析,并联想所学数学知识进行选择和组织,从而建立数学模型使之数学化,借助数学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因此,本题既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梳理信息能力和列式计算能力,又考查应用数学意识及心理素质。
三、阅读——理解——概括,考查学生概括表达能力和严谨求是的作风
上述解题过程不完整,缺少的一步是___。
该题以教材为背景,通过实例操作过程,要求学生概括解题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观点,并用语言表述出来。题型构思精巧,内容既熔阅读、理解、叙述、解答于一炉,又融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于一体,有效考察了学生的概括表述能力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能力。
四、阅读——理解——探索,考查创新能力
例4 (1)如果平行四边形内角的平分线能够围成一个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是___。
(2 )上述问题中的“如果……能够围成……”是否意味着有不能围成四边形的情况?请说明理由___。
此题属探索思维型填空,突出考思维,重在考能力,它一改填空题一题一空的形式和只考概念及计算的单一模式,集中对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进行考查。第1题是在给定条件下探索结论的多样性, 主要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第2 题更具挑战性(必须画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