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监督一把手的切入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切入点论文,把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不少干部对监督一把手的问题深有感触:上级监督一把手——太远;下级监督一把手——太难;同级监督一把手——太软;法纪监督一把手——太晚。此言道出了对监督一把手的无奈,也道出了对加强监督一把手的热切期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先后在乡镇、市直部门和县一级担任党政一把手。根据20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平时的思考,我就用人上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杜绝用人腐败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制衡一把手用人的权力,迫使其“孤掌难鸣”
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其表现之一就是用人不公、用人不当。要杜绝用人腐败,首先必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努力消除一把手的“一言堂”和家长制作风。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决杜绝一把手的用人腐败。
1.阳光型作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加大透明度,实施阳光型作业,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是避免一把手用人腐败的关键。实行任前预告制,对拟选拔任用的岗位,由组织部门提前公布,让干部和群众充分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选拔任用的民主推荐、考察、酝酿和讨论等过程中,通过广泛沟通、征求意见、增强常委集体选择权等措施,确保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选拔任用干部,有效解决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干部选拔任命后,要通过任前公示制、试用制等措施,加强干部选拔任命后的跟踪监督管理。
2.开放式选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认为,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辟人才选拔的渠道,实行开放式选拔人才,才能实现“两全其美”:一方面可以制约一把手滥用权力,另一方面又能广揽人才,避免“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近几年,全国各地纷纷实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实践证明,这是选拔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单位内部实行竞争上岗、竞聘上岗,也可以破除一把手凭个人好恶用人的不良风气,让干部用业绩说话、凭能力升迁,使人才脱颖而出。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可以在职称等级、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方面提出明确的特定要求,由政府部门实行聘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对票决制、“海选”等选拔方式,按照“稳妥、规范”的原则,实施先试点、后完善、再推广的程序,从而进一步拓宽选拔人才的渠道。
3.制度化把关。就一把手本人而言,虽然工作辛苦、压力大,但面临的诱惑也很多,如果不时刻加强党性修养,稍有不慎,便极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会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由此可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各种监督机制。我认为,在重点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严格执行的同时,要严格落实以下几项监督制度:一是人大评议监督,二是政协民主监督,三是纪检监察监督。同时,要继续强化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机制。通过健全各种监督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真正让一把手无时无处不在有效的监督范围内,从根本上杜绝一把手用人方面的腐败。
二、严格一把手用人的责任,要使其“在责难逃”
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关键位置,在用人问题上起着特别重要的导向作用、把关作用,一旦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的重点也应该是一把手。为了严格一把手的用人责任,避免出现“集体决策,无人负责”的局面,建议建立一把手用人责任机制。
一是实行一把手推荐责任制。一把手推荐干部,必须按组织程序办事,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不能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不得以书记办公会定人的方式取代“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等规定程序。一把手对自己推荐的人选,要在推荐材料和有关会议上陈述推荐的理由,并表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避免一把手凭个人好恶推荐使用干部,避免一把手借推荐使用干部之机以权谋私。
二是实行一把手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马谡失街亭,诸葛亮自贬三级。这靠的是诸葛亮道德的自律。我们加强对一把手用人的监督,不能只靠个人自律,也要建立他律机制。为此,要作出规定:一把手推荐使用的干部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坚决追究一把手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
三是实行一把手用人把关负责制。对集体研究使用的干部,一把手也必须充分了解情况,切实加强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把关,确保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如果一把手把关不严,在用人上出现重大失误,必须在常委会上作出检讨。
四是实行一把手用人严重失误引咎辞职制度。在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一旦下属出现严重问题,其主管领导就会引咎辞职。我们也可借鉴这一做法:凡一把手推荐使用的干部或一把手直接管理的干部违法犯罪,造成恶劣影响的,不但要按有关规定追究一把手的党纪政纪责任,而且要责成其引咎辞职。如果发现一把手严重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有“卖官”行为的,必须依法严肃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三、优化一把手用人的环境,避免其“忠孝难全”
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这是“忠”;为自己的家庭尽心尽力,这是“孝”。虽然自古道“忠孝难全”,但忠孝不是对立的。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一把手,舍小家为大家是一种高尚的境界。然而,一把手是人不是神,所以既要加强对一把手用人方面的监督,也要优化一把手在用人方面的环境,帮助其消除一些人为障碍,争取让他们做到“忠孝两全”。
一是以保障收入养廉。现在各级一把手的工作压力都很大,什么工作都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动不动就“一票否决”,感觉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压力大、责任重,但一把手的“利”是不是与此对等呢?像我这样的县处级干部,每月1300多元的工资,到外地出差,按财政部门的规定,出差补助只有12元,住宿补助只有50元。这与现实的市场行情相差较大,致使一些干部不得不另辟“蹊径”。因经济上的亏空而大搞用人上的腐败的现象,也就必然产生。
二是以“异地为官”保廉。一把手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三亲四眷,也有老朋友、老上级、老部下,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避免,逼着一把手都做“六亲不认”的圣人未免脱离实际。我到汨罗任一把手五个年头,没有为一个亲戚朋友揽过工程,没有为一个亲戚朋友安排过工作,没有在人事问题上徇过私情。除了自己“硬扎”,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因为我是外地人。所以,我认为,干部的交流制度、回避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而且还要扩大交流的范围。党委政府及一些要害部门的一把手都要交流,不但要以出生地、生活地为依据交流,而且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也要交流。既要把一把手交流到“陌生”的地方为官,尽量避免一把手在用人上遭遇“情感埋伏”,又要把一把手从“根据地”交流出去,尽量避免一把手在用人上深陷“情感旋涡”。
三是以“换位思考”促廉。当一把手,是组织的培养、信任,要求其家庭作一些牺牲是应该的。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并不因你是一把手就没有具体问题需要组织照顾解决。比如,确实德才兼备的直系亲属该不该提拔重用,还有配偶、子女的工作问题等。我认为,一方面,一把手自己要走正路,要严格按规矩、依程序办事。对那些搞暗箱操作,甚至大搞裙带风、大搞“家庭作坊”的一把手,组织上要严肃查处、严厉追究。另一方面,组织上要开正门,针对一把手的实际情况,只要合情合理合规定,可以适当照顾。有时候,组织关心和以权谋私只有一墙之隔,如果组织上能够换位思考,及时解决一些一把手的具体问题,对一把手的成长是有利的,也更有利于加强对各级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四、严把一把手任职的关口,防止其“重任难当”
为什么有些地方卖官鬻爵成风,干部“前腐后继”?为什么有的单位年复一年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关键是一把手缺乏担当重任的应有素质。确保将高素质的人才选拔到一把手岗位,防止其“带病上岗”,是对一把手监督的超前到位,也对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确立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首先,拓宽视野,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一把手的选任,不能拘泥于按部就班的选拔模式,而应当拓宽视野、不拘一格,让高素质的人才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一把手的选拔要力求优中选优。如对县乡两级党政一把手的选任,可采取差额选举、公开竞争的办法,经组织考察后确定2名以上候选人公开竞争。在一些部门公开选拔时,可拿出一定的正职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同时,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建立健全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对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品德优秀的人才,要实行破格提拔等制度,让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从下一级岗位破格晋升到上一级一把手岗位,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严把入口,用人慎之又慎。对一把手的选拔任用必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一是把好推荐关。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搞好选拔任用,重点是把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意测验等关口,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将大多数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二是把好考察关。对一把手的考察应更广泛、更全面,不但要走访其单位的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还要走访知情的群众;不但考察其工作圈、社交圈,还要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察,把一把手的真实情况弄清、弄透、弄准,必要时,上级主要领导要对下级一把手亲自考察了解。三是把好集体讨论关。党委在讨论决定一把手的任免时一定要坚持充分讨论、集体表决,防止选拔任用工作的随意性,杜绝违反程序任命干部的情况。
最后,强制培训,持之以恒育人。提高一把手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各级一把手要作出强制培训的硬性规定,规定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提出目标要求,使各级一把手政治上长期保持清醒,思想上时刻自我警醒,眼界上紧跟时代潮流,业务上不断精益求精。一是进行定期脱岗培训;二是可安排下级党委一把手参加上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2003年,我们安排了两个专题,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参加市委中心组的学习,效果不错,使学习时间、学习质量都有了保证。三是以考促学。要避免形式主义的“考试风”,采取考试内容提前通知、考试时间定期安排、考试成绩张榜公布的方式,以严格的考试制度来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