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医院 产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700例初产妇中随机选取186例,分别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收集相关常规护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产妇疼痛程度及自然分娩产妇产程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娩疼痛程度减轻(P<O.05);剖宫产率下降,自然分娩率升高(P<O.05);观察组初产妇的宫缩频率、第一、二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26.34,21.65,20.63,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起积极作用,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疼痛,缩短了产程时间,提高了整体分娩质量。
关键词:初产妇;人性化护理;产程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zed nursing in primipara natural childbirth.Methods In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of 1700 cases of primipara 186 cases randomly selected,mark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all the 93 cases,control group:given routine care,collect related conventional nursing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humanized nursing care.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uerpera childbirth way,natural childbirth puerpera pain degree and the natural childbirth puerpera labor time.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hildbirth can alleviate pain(P < 0.05);The cesarean delivery rate,natural births increases(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rimipara contractions,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of time a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 = 26.34,21.65,26.34,P < 0.05),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 Carrying out the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first-time mothers,during labor,the positive role to improve the natural births,reduced pain,shortens the time of labor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delivery.
Key words:First-time mothers;Humanized nursing;Labor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有资料显示人性化护理可明显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因此对于初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注重“以人为本,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给产妇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2013年1月起我科在特需病房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初产妇自然分娩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初产妇186例,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5.50岁,入院时胎心、胎位及骨盆外的测量都正常,均无妊娠合并症,生理状态良好,待产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宫缩和疼痛,伴随着一定的焦虑、烦躁等心理反应。产妇的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除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外,由专职产科护士进行从入院至分娩结束的全程全方位贴身服务,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产妇疼痛程度及自然分娩产妇产程时间。
1.2.1 人性化护理
1.2.1.1 营造人性化的住院环境。①建立家庭化病房,本科设立4个单间,有分别供特产妇及家属休息的床,每张床旁有折叠沙发供家属休息。为增加家庭气氛床上用品采用粉红色碎花图案的纺织品,与新生儿床上用品、服饰成一系列。各病房配备电视、空调、茶几、沙发、单独卫生间,热水、开水24小时供应。②建立人性化分娩室。在不违反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布置的像家庭一样温馨,使产妇感到亲切自然。
1.2.1.2 健康教育 对待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包括分娩三产程持续时间,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适及应对技巧。消除产妇恐惧心理,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1.2.1.3 替代经验 在不影响待产妇休息的前提下,专职产科护士引导自然分娩产妇用自信鼓励的语言讲解自然分娩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利用榜样的力量更进一步增加待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1.2.1.3 社会支持 临产后产妇家属及丈夫的社会支持很重要。能使产妇明白自己不是孤军奋战,他有坚强的后盾。特别是丈夫,可以在专科护士的引导下帮助产妇做一些事情,如握手、按摩、擦汗等使产妇倍感亲情、爱情的温暖和关怀。
1.2.1.4 生活护理 鼓励产妇在宫缩期间少量多次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休息,维持体力。
1.2.1.5 使用舒适体位 根据产妇需要选择待产及临产的自由体位,如走、蹲、坐。以产妇舒适或有助于胎头下降为原则。
1.2.1.6 加速产程进展 临产后宫缩不强且胎膜未破,鼓励产妇在室内随意走动,使用刺激乳头、指压合谷、三阴交穴位等方法有助于加强宫缩,促进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
1.2.1.7 减轻宫缩阵痛 根据每位产妇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放松措施,如听轻音乐、翻阅婴儿杂志等以转移产妇的注意力。指导产妇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如深呼吸等,调整其恐惧、紧张的情绪。
1.2.2 疼痛判断标准 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疼痛分级标准,将产痛分为3级。轻度疼痛(1级):腰腹部轻微酸胀痛,不影响休息,即为良好;中度疼痛(2级):腰部明显疼痛,但仍能忍受,常伴有出汗,呼吸促、睡眠受干扰,即为较好;重度疼痛(3级)腰部强烈疼痛、不能忍受、多伴有喊叫、辗转不安,甚至哭闹,即为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在社会越来越来重视人性化护理[3]。3.1 人性化护理可减轻分娩疼痛
从生理上讲,分娩疼痛来源于子宫肌肉阵发性收缩及胎儿经娩道出[4],同时产程中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和致痛物质的释放同样加重疼痛。因此加强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本研究中通过人性化护理减少了致痛物质的产生而使分娩疼痛减轻。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分娩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3.2 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缩短产程
产程中精神心理因素不良会造成产妇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血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使产妇消耗过度,造成难产。而人性化护理通过对产妇行系统化健康教育,使产妇得到了鼓励和支持,避免了因精神因素造成的产力异常而导致滞产,有效缩短了产程。
3.3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自然分娩率
初产妇缺乏分娩相关知识和分娩直接体验,害怕产痛,恐惧自然分娩。导致剖宫产率上升。有研究[5]显示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通过人性化护理使产妇得到了鼓励和支持,增强了自然分娩的信心。因此分娩过程中积极应对配合医护人员使胎方位不正轻度头盆不正得以纠正,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O.05)
此外,护理人员亲切和善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将会增加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了初产妇的难产率,保证母婴安全,提高分娩质量,人性化护理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苹.第一产程心理疏导和早期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456.
[2]陆景琴.32例初产妇分娩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5:131-132.
[3]彭秀.音乐疗法在第一产程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255.
[4]章帮秀,黄伟如,谭润娇,孙正芳,黄雪英.实施舒适护理对初产妇第一产程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2,07:1189-1190.
[5]张佑清.初产妇分娩期心理护理对产程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3,06:106-107.
论文作者:周红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产妇论文; 初产妇论文; 自然论文; 疼痛论文; 产科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