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宝宝注入“爸爸能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量论文,爸爸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爸爸和孩子“玩”的意义
根据对三岁的孩子所作的有关“爸爸与孩子的接触方式和孩子成长的关系”的调查表明:能够经常和爸爸一起愉快地玩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有趣的是,若爸爸是在无奈地带孩子,没有乐趣可言,那么这些孩子和那些不跟爸爸玩的孩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可见,爸爸能否和孩子愉快地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社会适应性的高低,而社会适应能力又直接关系到人际交往、适应环境、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可不要小看爸爸和孩子的玩——特别是亲子间愉快开心的玩。
爸爸和妈妈的不同
在和孩子的接触方式上,爸爸妈妈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异。就拿给孩子“举高高”这件事来说,举的方式、上举的速度等等,爸爸妈妈都有不同,爸爸的大胆能让孩子体会到冒险的快乐。孩子从小就能从妈妈柔软温暖的怀抱中和爸爸粗大有力的手中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不同,与妈妈的温柔爱护相比,爸爸则更多的是让孩子体验冒险、刺激、兴奋的角色。
其实,孩子本来就有渴望温柔宁静和兴奋刺激这两种需求,而兴奋和刺激就是通过玩,特别是和爸爸的玩来实现的,所以,从小能和爸爸玩得快乐的孩子,其基本需求就能得到满足,身心便可得以全面发展。
爸爸的豪爽大度可带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宽容气质
如果给自己孩子的性格戴上“爱哭”、“慢半拍”的帽子,就很难避免对孩子的训斥和责怪,可如果同样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呢?“爱哭”是感情丰富的表现,“慢半拍”是因为做事认真仔细,这样看待孩子个性中的特点,就有可能使孩子扬长避短,向好的方面发展。可是,要让一天到晚长时间和孩子打交道的妈妈如此冷静地观察分析是很不容易的,这时候如果爸爸登场,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给妈妈提个醒:“那正是我们孩子的长处呀。”那该有多好!不过,只有平时多和孩子接触、了解自己孩子的爸爸,才能担当起这个角色。
爸爸的男性文化无论对男孩女孩都是不可缺少的
孩子要从高处跳下来时,妈妈常会说:“危险,不要跳!”而爸爸则很有可能说:“没关系,试试看,爸爸在这儿。”于是,孩子在爸爸的鼓励下,就会跳下试试。向自己,向未知挑战的精神就是这样萌发的。在男女性别差异逐渐减少的今天,男性和女性的差别还是存在的,男性文化(爸爸文化)中就包含了挑战、冒险的内涵,其中有的在妈妈看来可能是瞎胡闹,但是,让孩子以各种形式体验爸爸文化,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对女孩都是十分必要的。
爸爸的幽默感可调节家庭气氛和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口袋里装满了西瓜籽、甲壳虫之类的东西回家,特别是男孩子常会有类似的事。这时,妈妈大概会叫起来:“哎呀,多脏,快扔掉!”可孩子偏偏爱把妈妈不喜欢的虫子、石块等“破烂”当宝贝。如果是爸爸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情景,不仅不训斥孩子,还会和孩子一起玩起来。爸爸的这种幽默感、亲切感对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孩子遇到挫折、做错事时也是同样,家庭中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那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欣慰的事呀。当妈妈烦躁发火,唱红脸时,爸爸就该多唱唱白脸了。
不妨让孩子陪爸爸玩一玩
把陪孩子玩当成任务来完成的话,爸爸累,孩子也不会觉得有劲,那么不如试试让孩子“陪”爸爸玩,钓鱼,踢球,做木工,听音乐,爬山,野炊,什么都可以,只要是爸爸和孩子都能感到快乐、兴奋就行。其实,爸爸热衷于某种兴趣、爱好,其认真投入的身影就是孩子良好的精神食粮。
育儿这件事,实在是件劳神费心之事。但是,和孩子朝夕相处,伴随孩子成长所体验的酸甜苦辣,是任何其他经历所无法替代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在不断地受教育,成长,成熟;和孩子共欢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父母自身,如果能把“育儿”看成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那么父母也就可以从中体验到更丰富有趣的人生经历,感到更充实、更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