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青松身份证号码:33060219900614XXXX;2 许佳丽身份证号码:33062119881210XXXX;
3 倪水江身份证号码:33062119760727XXXX
摘要: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已步入崭新的阶段,公路设计等级日渐提高,公路路况指标方面已被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如果在施工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可能会导致沉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进而发生各种路面质量病害。因此,为了避免这些质量问题产生,就在施工的基础上强化软地基技术水平,以保证公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就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 软土地基及其危害
通常情况下,软土是指长期沉积在水下的一种饱和粘性土,广泛分布在我国山间盆地、沿海内陆平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较大的孔隙比、较小的渗透系数、较高的含水量。在软土多样化特性作用下,软土地基存在一定的危害,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强度较低,如果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已低于路堤、路面具体荷载,软土路基局部或者整体剪切将会被破坏,导致路堤出现塌方现象,桥台被破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一旦路面或者外部承受较大的荷载,软土地基便会出现沉降变形现象,导致公路无法正常使用,尤其是沉降不均匀面积过大,公路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出现开裂,进而,出现路面沉陷、桥头跳车等现象,导致整个路段无法投入到使用中。
2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法
2.1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也为公路工程地基施工中的重要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地基中进行设置塑料排水管,通过竖向排水体,加载构筑物或者土体自身重量,加强地基。此种方法主要是在建造构筑物前进行应用,对于建筑场地进行加压。逐渐的对建筑物中土固结,通过流出水分,增强土地强度。
2.2 置换法和强夯法
土质置换法为对于土地展开替换,采取具备较高承载力度、极强稳定性的粗粒土等对于软土进行替换,进而显著的将软土路基强硬度进行增强,另外降低公路工程建设的后期阶段产生不良的情况如不均匀沉降等。经过此种方法,可以将公路工程施工期间的不良土质以及较差稳定性情况进行良好的处理。具体实践期间,可以应用的途径包括强夯置换法、换土垫层法以及挤淤置换法等。在对于浅层软土、不均匀的路基情况下,可以广泛的实施此种方法;强夯法为采取重锤,在一定的高度状态下落夯击土层,对于此动作进行不断的重复,辅助实现土地的固结,获得路基强度的提升。
2.3 深层搅拌技术和加载法
深层搅拌法为采取现代化搅拌机设备,对于固化剂和软土路基内部软土成分展开深层搅拌,使得固化剂于软土路基内获得充分融入,构建起较强硬度、稳定性的硬结,实现软土路基承载功能的大大增强。同时,采取渗层搅拌方法相对便捷,仅具有固化剂以及搅拌机便可,所以无需投入较多劳动力,因而当前已经广泛的将其应用在公路工程施工环节。在此期间,引起注意的问题为,深层搅拌期间搅拌机应该充分确保具有足够的时间以及合理份量的固化剂;加载法举措可以对于已完成填土路面产生沉降问题进行防控,同时将软土路基自身强度、有关抗压性能进行增强。通常,采取加载法,多数都要实施填土加减法,或者采取降低地下水举措。通过填土法,做到将地基内部总体压力有效的提升。降低地下水,在砂层的中间部分地基可适用。由于此方法会相对影响到周围环境,所以仅对于施工区域及时打入相应钢板对整体施工实施良好维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注浆加固法
在处理软土路基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注浆加固法,借助压送设备,将具有较好的胶结性、填充功能的浆液材料顺利注入到土层中,使其有效作用到软土地基中土颗粒间隙、岩层裂缝等中,扩散、固化等基础上,确保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强度。就注浆加固法来说,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深层搅拌法、深入性灌浆,也就是说,在处理公路软土路基中,如果采用注浆加固法,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建设地区各方面情况,采用适宜的处理方法,比如,如果属于淤泥质土,地层含水量或者属于粉土、粘土,其承载力不超过120kPa,施工人员要采用深层搅拌法,有效处理软土地基。在采用深层搅拌法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准确把握具体搅拌时间,准确把握搅拌配比,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科学均匀搅拌,确保软土地基顺利硬结,避免原有软土性质受到影响,增加其处理难度与处理成本。
3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
3.1 工程概况
我国某公路工程,为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2.5m,双向四车道,全长11.029km,荷载等级为挂车-120,汽车-超20级。经地质勘探,该区域地基为软土性质,且具有较强的潮湿性,需要在实际施工前做好路基的处理。
3.2 软土路基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在该路段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技术有:第一,清表。整平地面,将腐殖土以及芦根进行清除;第二,测量放线。严格按设计图、工艺流程进行中线测量,重点控制路基两侧边脚、边沟以及路基边线的测量质量;第三,铺设首层土工格栅。提前处理好一侧沟壁,从该侧沟壁向另一侧横向铺设土工格栅。铺设时先确保格栅搭接部分不宜超过20cm,再用22号铅丝沿搭接部分逐步绑扎,铺设好之后再排压整平,铺设范围不得超出设计宽度;第四,填筑山皮土。铺筑、倒运等土工作业采用推土机、装载机完成,填土厚度约50cm为宜,填筑时须实时观测山皮土的高程,填筑完毕后将填土整平,按照操作规程碾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第五,第二层土工格栅铺筑。根据放样位置从一侧向另一侧铺设,之后使用压路机碾压整平;第六,第一层改良土铺筑。提前做好土以及石灰材料的化验分析,根据一定配比做好改良土的标准击实试验,根据配比做好灰土拌合,严格按技术标准控制灰土含水量、铺设厚度、铺设宽度、土层压实度等项目参数。对于首层填筑,其厚度为50cm为宜,并在施工当中对其宽度以及厚度严格控制,保证压实标准在85%以上,并在压实后及时检测,在满足要求后再进行二层土铺筑。二层改良土厚度为30cm,三层改良土厚度为20cm,其施工方式同第一层施工相同,保证压实度标准控制在90%以上;第七,铺筑第三层土工格栅,并填筑第二层改良土。
3.3 竣工验收
软土地基处治完毕后,工程部及时按照以下质量标准组织竣工验收:①砂垫层:砂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适当洒水,分层压实;砂垫层宽度应宽出路基边脚0.5~1.0m,两侧端以片石护砌;砂垫层厚度及其上铺设的反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②反压护道:填筑材料、护道高度、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度不低于90%。③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和稳定性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堤填筑速率和预压期等做出必要调整。
总而言之,在公路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意识到科学处理软土路基的重要性,要将其放在核心位置。所以,积极应用针对性处理举措进行解决。通过采取科学的方法,切实增强软土土基的稳定性、硬度,进而为公路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杜锋.浅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处理方法[J].低碳世界,2016,03:144-145.
[2]何春林.挤密砂砾桩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华东公路,2016,01:79-80.
[3]刘敏辉.强夯法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53:49-50.
论文作者:吴青松1,许佳丽2,倪水江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土地论文; 土路论文; 公路论文; 固化剂论文; 路基论文; 地基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