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论文_普琼

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论文_普琼

(云南省通海县人民医院产科 云南 玉溪 652799)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保障产妇生命健康安全。方法: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出血原因进行预防和有效处理,进而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结果:加强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可以降低产妇损伤和出血状况,也为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预防;处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095-02

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将会对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现代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原因包含了切口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只有在了解导致产妇出血的原因之后,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切口因素

1.1 出血的原因分析

手术切口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主要是因为手术切口发生裂伤,具体表现在:(1)子宫下段的横切口较低、较小;(2)胎儿的头部较大,加大产妇分娩难度,进而导致切口裂伤;(3)产程较长,导致局部受到的压力过大,进而引发裂伤,或者是宫壁切口处的血管被切断等[1]。

1.2 预防和处理

对手术切口的长度和高度需要根据胎头大小和产妇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决定。如果产妇子宫下段形成良好,就可以在胎头耳廓水平作横切口,如果下段形成不佳或者是胎头过大时,就适宜从两端向上延长切口,以避免切口出现撕裂。在进行切口之前,需要扶正子宫。若胎儿的头部过低,深陷于盆腔中,需要助手从产妇阴道内将胎头上推到切口下。如果在切口的时候遇到曲张大血管,应先结扎血管,在这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情况,需要快速的运用卵圆钳夹住切口的边缘,同时给宫缩剂,然后再缝合切口,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在缝合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对产妇的输尿管造成损伤[2]。除此之外,针对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到宫颈的产妇,则需要进行阴道和经腹部联合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产妇子宫收缩乏力

2.1 原因分析

导致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产程延长;(2)双胎、巨大儿;(3)羊水过多等,上述原因均会导致产妇子宫出现过度膨胀的情况,进而导致产妇出现妊高征、胎盘过早剥离、宫内感染等情况。

2.2 子宫收缩乏力的预防和处理

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情况较为常见,其预防和处理的方式有如下几种:(1)缩宫素的运用,主要是在胎儿的头部分娩出后静脉滴注,该类药物发生作用时间为30min,并且有受体饱和现象;(2)卡贝缩宫素:如缩宫素效果不佳,可静脉注射卡贝缩宫素,半衰期可达2小时;(3)卡前列氨丁三醇:如缩宫素效果不佳,可在子宫壁注射或三角肌注射,但哮喘病人禁用。(4)麦角新碱,将之注射到子宫壁上,可以增强产妇子宫平滑度,同时发生作用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患高血压的产妇慎用;(5)前列腺素类,如米索前列醇和卡前列甲酯栓,这类药物可以增加产妇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有效缓解产后2h内出现的出血状况;(6)按摩子宫,这一方法只适用于出血量少的情况;(7)宫腔填塞:可选用纱条或球囊填塞压迫止血;(8)B-Lynch 缝合: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导致的产后出血,子宫按摩和宫缩剂无效并有可能切除子宫的患者;(9)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该方法对凝血功能障碍和三胎以上妊娠产后出血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3]。(10)止血药的应用:如果宫缩剂止血失败,或者出血可能与创伤相关,可考虑使用氨甲环酸。

3.胎盘因素

3.1 原因分析

由于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主要原因是:(1)胎盘粘连;(2)前置胎盘;(3)胎盘早剥等。因此,胎盘娩出后,需进行仔细的检查,判断胎盘是否出现粘连、残留和血管断裂等情况。

3.2 胎盘因素的预防和处理

产妇在胎儿娩出之后需要等待胎盘自行脱落,如果在剥落的过程中出现出血情况,可以借助人工徒手剥离形式,促使其完整的娩出来,同时用纱布擦拭宫腔。在胎盘完全娩出后,需要检查胎盘母体是否完整,如果存在残留,可以用纱布擦拭宫腔残留的组织,但是在现代剖宫产术中很少出现这一情况。针对胎盘粘连情况,出血多出现在胎盘附着面,然后借助于宫缩剂在其中发挥效用,运用徒手的方式对胎盘进行剥离,如果子宫和胎盘发生内陷,则考虑胎盘植入。如果完全植入不出血,可以结扎脐带根部,术后运用MTX或者是5-FU进行治疗,以促使胎盘自行剥落。前置胎盘术前则需要通过B超详细的了解胎盘附着的位置,合理选择切口位置,避免切入胎盘,如果胎盘偏向到一侧,可以将下段作为横切口,对没有胎盘的一侧先切,进而对切口扩大,取出胎儿,然后卵圆钳夹住发生出血的位置,如果胎盘剥离过程中出血,需要运用缝合的方式止血。

4.凝血功能障碍因素

4.1 原因分析

产妇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出血,主要体现在:(1)羊水栓塞;(2)胎盘出现重度早剥;(3)产妇患有重度子痫前期;(4)产妇的肝功能受到损害;(5)产妇患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产妇在剖腹产术中产后出血不凝的情况[4]。

4.2 凝血功能障碍预防及处理

对具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预防术中产后出血可以通过:(1)输血补充凝血因子;(2)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凝血酶原复合物;(3)抗纤溶治疗,这一方法在早期是禁止使用的,大多在后期使用,才能够通过特血乐、止血芳酸等充分发挥止血效果。除上述提到的防治措施以外,必要时还可以对产妇实施子宫切除手术,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展开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包含了切口因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这四方面,并结合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从而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孙彩凤,蒋雅琴.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6):758-759.

[2]张奕,王忠.剖宫产术中综合处理预防双胎产后出血[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27-3929.

论文作者:普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论文_普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