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娄底市某社区208例高血压病患者问卷调查论文_文红艳

2015年娄底市某社区208例高血压病患者问卷调查论文_文红艳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易患因素、治疗依从性和控制率。为普及高血压病知识提供依据。方法:在此,我们引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娄底市某社区208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娄底市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5.66%;患者治疗依从率为38.54%,控制率为32.97%。结论:所以针对此次调查结果可知对高血压防治知识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建立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心有重大意义,而对患病时间短、年纪较轻的高血压病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防治知识知晓率 依从性 控制率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根据2004年科技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 ;即1991年全国调查有高血压患者9000万.现在全国则约有高血压患者1亿6千万,且随年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持续增高[3]。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4.15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了54%。并且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多,给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5年7月17日至20日在娄底市某社区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入选标准:①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4];②自愿参与调查者③易于沟通与交流的高血压患者。共调查208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37-88岁,平均年龄为66.9911.38岁;男性94人,女114人;城市人数208人;病程2个月-45年;身体质量指数(BMI):过轻:12人,正常:84人,过重:56人,轻度肥胖:26人,中度肥胖:12人重度肥胖:2人,16个人未登记身高体重;是否遗传:不知道是否遗传:16人,是遗传:94人,非遗传:98人。

1.2 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载自健康普及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问卷包括五个方面:①患者的基本情况②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③患者的其他病史情况④高血压病的治疗情况⑤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情况。本文中的知晓率是指高血压患者中知晓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人数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治病依从性指的是就诊的高血压患者遵循医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控制率是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的人数占依从医嘱的患者的百分比。本次调查问卷总共发放问卷208份,回收份,208回收率100%;有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病依从性与控制率的有效问卷分别为198份、192份与188份,有效率为95.19%、92.31%与90.38%。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SPSS Statistics Output Document,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调查显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45.66%;其中男性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与女性的知晓率分别为20.61%和25.05%;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大于67岁与小于等于67岁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27.99%和17.67%;患病时间大于10年与患病时间小于等于10年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27.99%和17.67%。回答正确率最高的是“您知道预防高血压有哪些方式”,66.35%选择“以上都是”;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是“您认为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控制,会发展成下列哪些疾病”,只有40.3%选择了“以上三种都可能”;64.42%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来源于医务人员。

2.2 治病依从性

患者总的治病依从性为38.54%;其中男性患者依从性与女性患者的依从性分别为18.75%和19.79%;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大于67岁与小于等于67岁的治病依从性分别为22.40%和16.14%;患病时间大于10年与患病时间小于等于10年的治病依从性分别为22.40%和16.14%。

2.3控制率

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为32.97%;其中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控制率分别为14.89%和18.08%;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大于67岁与小于等于67岁的控制率分别为20.74%和12.23%;患病时间大于10年与患病时间小于等于10年的控制率分别为20.74%和12.2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3.1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病依从性、控制率状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危害人群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避免高血压合并症,减少高血压引致残疾和死亡的关键[5]。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病依从性和控制率是高血压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的重要参数,是反映一个社会对高血压控制状况的有效指标[6]。本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高血压病治病依从性、控制率均很低,这些都意味着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非常艰巨。其中64.42%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来源于医务人员,患者自身的高血压知识储备量很少。所以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以及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的关注程度必须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我们注意到女性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病依从性要比男性略高,考虑女性对高血压的关注程度更大。其次可看到年龄越大、患病时间越长的患者在知晓率和治病依从性上也优于其他患者。这些不平衡因素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是很不利的。调查中高血压病知晓率和治病依从性越大,其控制率也越高,可以考虑它们在一定条件上是成正比的。所调查的高血压患者中,他们的血压控制率达到了32.97%,比以往的数据增高了几倍,说明近些年来患者自我健康知识和医生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还有高达67.03%的患者血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地方的社区调查,要想准确的代表全国的水平,就看这个调查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必然存在很大的误差。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血压控制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亚洲的印度[7],仍有90%多的患者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8]。在我们的统计结果中,高血压是由于遗传的有94人,其实是在向我们透露在血压状况上父母辈对子女辈的影响很大。在如此严峻的现状下,我们不得不重视高血压的防治。

3.2高血压控制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从二十一世纪“人人享有健康”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防治高血压病应大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级预防,高血压可防可治,要群防群治[9],即用群体的方法防治群体的疾病。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10]。这些都更好的说明了社区防治的正确性、可取性和可靠性。

3.2.1提高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水平

统计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高危人群。对高血压患者加强其教育和管理,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血压监测。教育管理的形式可以是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如高血压的特点、原因、并发症、危害及高血压的防治等。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群众对高血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病依从性、控制率和群众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3.2.2早发现

临床表明高血压发生以后,患者一定要关注高血压的症状,只有了解了高血压的症状表现,才能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发现高血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因为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高血压发生以后,可出现夜尿、多尿、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等,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等高血压危象。被诊断出高血压也不要过度焦虑忧郁,心情往往会影响病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容忽视。

3.2.3高血压药物治疗

已有证据说明降压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压药,顾名思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降低血压,不同类别降压药可能有降压以外作用的差别,这些差别是在不同病人选用药物时的主要参考。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正确的按时按量服用高血压药物。而不是症状出现就服药,没有症状就停服。倘若服药期间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汇报,不要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就谎报虚报轻报病情。这都是危害健康的愚蠢的危险的行为。

3.2.4非药物治疗

主要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病人都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特别是对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高危人群。最终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并发症。所以吸烟者尽量戒烟,肥胖超重者减重,喝酒者尽量戒酒,缺乏运动者保持适当运动,高盐饮食者减少摄盐量,喜食肉者多吃瓜果蔬菜,精神压力大者保持心理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础。

综上,我们知道防治高血压并不是从单一的方面就足够的,需要综合治理的。无论方式如何,这都是为了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让高血压远离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肖惠敏,姜小鹰,陈小春.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高血垤杂志,2000,8:103—112。

[3]华琦.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一)高血压诊疗新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6(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80.

[5]李卫勇.社区高血压病防治[J].医学信息,2012,25(2):402.

[6]王增武,武阳丰,赵连成,李莹,杨军,周北凡.中国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知晓率、控制率的演变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

[7]Deepa R,Shanthirani CS,Pradeepa R,et al.Is the 'rule of halves' in hypertension still valid?-evidence from the Chennai urban population study.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03,51:153-157.

[8]王增武,武阳丰,赵连成,李莹,杨军,周北凡.中国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知晓率、控制率的演变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

[9]罗琪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与社区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8):512.

[10]徐桂荣.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及健康教育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3):312.

论文作者:文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2015年娄底市某社区208例高血压病患者问卷调查论文_文红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