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_赵钧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环保局 225000

摘要:站在市场的角度分析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有利于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影响市场化环境监测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缺少管理制度、监测审核要素多、监测技术不足等。本文从市场出发,对可行性环境监测策略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监测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监测问题;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对可行性监测策略进行深入探索,总结经验与教训,推行创新思想和先进技术的联合使用,提高市场化监测工作质量,解决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和协调好地方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晚上市场制度,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监测市场化概念

政府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部门,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今天,对市场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新的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制度,提高政府的监测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保障。环境监测市场化是一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制度的探究,对市场中的检测资源进行明确,充分的了解市场需求,将监测市场与环境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扩大环境监测范围,获取到更加准确的监测数据,从而实现环境监测市场化全面发展[1] 。

(一)引入公共性

环境监测中,以前公共属性环境监测多数由政府来完成,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力度和效果,对政府环境监测效果不佳的情况进行改善;

(二)拓展非公共性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主体是将环境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在市场中发挥出最大应用价值。

二、环境监测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检测工作中受到了市场的影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便可以促进环境监测市场化全面发展。

(一)监测工作特殊性

从内容上来看,环境监测内容存在变动性、多样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中各要素进行长期的、全面的监测。环境监测市场化本身并没有公益性的特性,因此不能对环境监测内容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它的重点在于对某一时期环境要素展开监测与分析,然而短时间的分析和监测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样无疑增加了执行环境监测市场化的难度。为此,环境监测市场化不能作为主导监测机构,只能为政府监测提供辅助性的措施。

(二)环境检测工作的长期性

要想牢固掌握环境质量, 针对其变化趋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相应监测人员一定要对其进行长期观察和监测,对其变化因素进行分析。 如雾霾天气监测,要分析雾霾产生原因,这就需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通常情况下要想完全解决这样的问题十分困难,长期性的环境监测,要求环境监测机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而环境监测市场化能够确保检测机构固定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条件不成熟

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需要监测制度以及监测技术的支持,但是我国的监测条件较为落后,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优质水平。环境监测工作缺乏先进技术的指导和科学设备的支持,市场化监测机制很难完善,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除此之外,从业人员素质对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也是非常关键的,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最终检测结构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市场环境非常复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环境监测在公益性服务范畴中,但是市场的目的在于追求经济效益,这种情况下引入市场化环境监测,必然会出现很多不良因素,难以对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保证。虽然当前环境监测市场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政府,但是政府始终需要以市场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情况下,不准确的数据信息就会造成错误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不得不按照传统监测站获得的信息为准,这使得监测市场化的进程受到严重阻碍[2]。

三、环境监测市场化策略

(一)扩大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

我国区域经济有着不同的发展状态,地区经济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环境监测工作很难全方位的开展起来。要想实现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需要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生态环境状态等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监测计划,充分的结合市场需求,创新环境监测技术,更新环境监测理念,促使环境监测在实仓中的主导权得到提升,构建出不同层次的市场监测产品。这对不同地区而言,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当地设置环境监测市场化试点,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对市场进行进一步扩大,最终建设成全国统一的监测市场。

(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市场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一定要将相应规则以及政策等作为前提条件,从而为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并且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保障。一个完整的市场规则和政策体系中存在管理政策、经济政策和技术曾策等相关内容。具体管理政策方面,一定要结合我国的法律规范为监测市场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价格相应法律当做市场环境发展的基础性内容。针对不同市场监测而言,市场主体均享有平等的机会,市场通过相应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决定其进入或者退出。当今市场经济政策条件下,政府属于主导部门,政府对市场上的融资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做出相应的预算管理,对服务价格机制做出科学规范,通过这种方式为环境监测市场提供相对良好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相应的技术和政策方面,必须要将结构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进行充分落实,可以对国际上一些相关规定进行科学借鉴,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服务和技术标准,图1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流程图。

(三)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调整

伴随着环境监测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相应政府部门一定要对环境监测中的各项职能进行转换和调整,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环境保护上的意识也随之提升,在环境监测市场化内容上也提出了更高的压球。相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价格市场作为主导,这种情况下促使监测资源标准很难实现,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借助市场监测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当下,我国环境监测市场拥有着十分强大的队伍,对于环境监测市场而言,怎样才能找准位置,促使其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点研究问题,引入相应的市场监测机制促使市场的主导地位被动动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针对这一情况,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

(四)完善相关法律

在我国,环境监测领域逐渐引入了社会化检测机构,但是针对环境监市场化而言名字啊法律、 犯规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部分地区能够进行开放检测的项目有清洁生产和排污申报、污水接管等。 部分地区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主要依据有环境质量公布数据和环境事故调整征收依据等。对此,在环境监测市场化条件下,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市场化可以保证环境监测样品数据的精准性、科学性,从本质上来看,环境监测市场化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1)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性环境监测领域中,这是对政府职能的有效补充,并不是弱化政府的职能;(2)在非公共性环境监测市场中,市场成为环境监测的责任主体与实施主体,将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前环境监测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培育并逐步放开监测市场,对市场规则与政策进行完善,积极促进政府进行角色转换,这样才能为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东.分析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体系与保障措施[J].低碳世界,2016(12)20-21.

[2]张叶安.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保障措施[J].科技资讯,2015(05)114-115.

论文作者:赵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基于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_赵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