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论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深入而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涵:一是经济运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二是经济性质属于社会主义,是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是市场机制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其中有三条是最根本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在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宏观调控下,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理论上说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干,从实践上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基本实现形式。

一、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现在的任务是要更好地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真正结合起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相结合,是根本方向

邓小平提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其要义有三: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三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找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点。

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表述为“在高度科学技术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以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以此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本质论”,从根本上说,与上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涵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靠发展生产力,所以邓小平指出:“我国综合国力达到世界前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真正体现出来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用“最终”来说明“共同富裕”的时段性与目的性,也说明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只有经过这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

如何发展?根据邓小平理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的手段,利用什么手段发展,要以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根据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形成优胜劣汰,运用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率,更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2.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是制度基础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机制,它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是不受社会制度规定的。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除了具体运行机制的一般要求以外,还有与社会经济制度相结合的特殊性质,即在市场基础、经济目标、运行结果等方面,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就具有不同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所有制结构来说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谁就可以支配财富为谁的利益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基础。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有更大、更健康的发展,使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分配关系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即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收入分配。分配的依据是各种要素的实际贡献,但劳动力(包括体力劳动、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是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3.市场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是运行规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要坚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新认识和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意义来说,有两点是特别突出的:第一,从坚持“以人为本”出发,落实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与“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同时并行、相互结合的;而不是西方资产阶级所传播的、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对发展中国家作为要挟武器的、而他们自己又并不实行的“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我们坚持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将市场机制的效率功能引入社会发展的目标轨道,即以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为前提的发展自觉性,来疏导市场机制的自发性,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市场经济与党的领导相结合,是政治保证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地位是全方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一般市场经济的区别,就在于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他还把“四个坚持”比喻为“成套设备”,说明“四个坚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特别强调:“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邓小平之所以把“四个坚持”视为“成套设备”,因为这个“成套设备”是包含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主导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体现着经济关系的本质内涵,规定着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而党的领导正是“四个坚持”的集中表现。在这里。党既要从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社会协调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又要引导市场机制服务于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领导是包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内的。

二、积极应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国际竞争环境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以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之策。

1.正确判断经济全球化的形势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当今世界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在客观上有联通世界市场、扩大资源配置范围、提升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交流等作用。但是,从本质上说,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是国际资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扩张。它们依仗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强势,利用由它们主导的市场体系和游戏规则,在全球范围抢占市场、掠夺资源、转嫁风险、输出垃圾,并伴随着意识形态渗透和武力讹诈,企图在攫取经济暴利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政治的全面控制。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连“有良心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不否认。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他新出的《全球化及其不满》一书中自白:“这样的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背后隐藏着见不得人的动机,它完全是为美国的金融利益集团和寡头集团服务的。”

2.全面分析国际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有社会主义制度作保证,又有了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入世界市场的初步经验,加入WTO,直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另一方面,我们对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依仗其强势的经济实力,滥用或违反WTO条款的市场冲击,在思想认识、相关法规特别是专业人才和政府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准备不足。现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已满。目前正在进行全面开放,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分销以及基础电信等敏感部门,都要取消限制,国际跨国公司大军正在抢滩中国市场。而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都处于守势:农业和部分制造业,都由于结构不合理而缺乏抵御进口产品冲击的能力;服务业因经营机制和管理水平滞后而处于明显弱势;特别是金融业风险最为突出。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判断和认识。

3.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针对上述形势,应当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全面开放以后,既给我们增加了市场冲击力和经济风险,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尽快把履行承诺、开放市场带来的影响,由负面引向正面,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由“经济入世”提升到“产业入世”,正确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努力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

首先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实力,作为应对国际竞争最根本的举措。要立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特别要重视原始性创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必须强调消化吸收,把引进作为自主创新的条件之一。同时要建立自主创新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政府应做好科技发展规划,指导协调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并组织重点攻关。

其次要熟悉并有效运用世界贸易规则,以合法保护我国的权益。WTO的运作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制订、主要反映发达国家利益的。它宣称“公平贸易”,实际上不公平,当然要通过今后的谈判、斗争,不断修改。但在修改以前是必须共同执行的。如果不能熟练地把握这些规则,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蒙骗和挤压。

还要不断完善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内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增强市场竞争的主动性。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凭借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企图冲击和垄断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同时又不断设置新的贸易壁垒,破坏世界自由贸易与市场公平竞争。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一方面有效地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另一方面保护和促进我国产业在对外开放中掌握主动权,增强对外竞争的能力。

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的经济运行虽然基本上进入了市场化的轨道,但作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推进。

1.切实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建构的。它的基本内涵:一是经济运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二是经济性质属于社会主义,是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是市场机制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当十几年前全党的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精神以后,改革实践出现快速的推进,国民经济也赢得持续高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证明了市场机制的高效率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相结合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某些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倾向也一直存在:例如,在理论上宣扬或变相宣扬新自由主义,多年来几乎成了某些舆论载体的主流。新自由主义在西方也有若干流派,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宣扬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泛滥,有三个问题造成的影响最大、最深。一是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中央提出“国有经济有退有进”,本意在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化和做强国有经济。他们就提出“国退民进”,范围是“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顺序是“靓女先嫁”,结果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按照这样的逻辑,就是国有经济全部退出,那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如何坚持?二是经济运行的问题,只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不承认市场缺失。即使出现了重大失衡,国家进行必要的宏观经济调控,又总是遇到“要反对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的阻力。三是关于收入分配问题。中央提出按要素贡献分配,是为了调动各种资源投入社会主义建设,鼓励全体人民奋发有为,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他们却片面夸大甚至无根据地夸大资本要素及某一部分人的贡献,造成收入分配过分悬殊,损害了一些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其中有三条是最根本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在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宏观调控下,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机制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系统工程。按照中央的部署,要在21世纪前10年实现这个目标。为此,必须突出研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激活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企业,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方针,使一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是市场体系完善的基础。

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对市场体系的建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直接到市场去自主竞争,才有望真正显现效率,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所以,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从国有企业内部体制来说,一是产权制度改革,除部分必须由国有独资经营以外,一般应实行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形式。二是建立合乎企业实际需要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做到权责明确、监管有力,关键是健全的董事会制度和外派监事会制度要真正建立起来。三是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办法和可行的奖惩制度,做到激励有力、监督有效。四是保障员工权益,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让广大员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共谋发展。从企业外部体制来说,一是“政企分开”,政府不要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创造并逐步健全产权交易的市场环境,严格规范交易规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经济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重大决策问责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发展和搞活农村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激活农村市场主体,关键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制度创新,发展壮大;同时保护和鼓励农村私营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不仅在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要进入国际市场。国家已经制定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各地应当清理与中央精神不符的相关政策规定,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银行在市场主体中处于重要地位。企业自主权的核心是投资自主权,使投资、决策、收益、风险承担相统一。而企业项目投资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可见银行是最大的项目投资者。商业银行要通过提高自主审贷和投资决策的能力,一方面以优化结构为导向支持和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避免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使整个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2)建立起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支配经济运行的客观经济规律仍然是价值规律。各生产部门和企业,根据反映市场供需变化的价格变动来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才能提高效益,适应社会需求,客观上维持社会供需总量的平衡和推动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假如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和行政限制,就会影响公平竞争,使市场信息失真,妨碍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降低社会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以“政府调控”的名义对一些重要领域的市场进行行政垄断、以审批手段抬高市场准入门槛、直接干预信贷资金分配、进行地区封锁保护地方落后企业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市场运行带来消极影响,造成国家的资源浪费和效益损失。应当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问责制等有效机制加以克服。

(3)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是,由于体制转轨尚在进行,人员素质、思想认识和市场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致使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运行。为此,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切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是健全法制。尽快进一步完善法制体系,包括制定规制市场主体、规制市场运行、规制市场调控与监督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规,并要制订和完善保证司法公正的法律程序。二是建立诚信体系。当前市场信用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制度方面讲,主要是缺乏市场信息公平制度、失信惩戒制度、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从文化环境方面讲,主要是缺乏守信理念和信用道德的彰扬,没有建立起守信与背信的道德评价标准;从实践方面讲,往往是守信者利益受损,背信者频频得手。为此,必须尽快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疏通信用信息市场开放的渠道,并用法律保障,减少和避免因缺乏信息而受骗上当。同时,建立失信惩戒制度。三是依法加强市场监管。明确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并建立职务问责制,提高失信预警和处置能力,将市场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3.建立效率与公平相协调的和谐发展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就是要将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既要利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提高效率,又要维护社会主义的公平,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不公平的问题也已经突出地存在,主要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比较明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都拉得过大;机会不公平,包括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市场交易不公平等。

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统筹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调整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在改革初期,针对当时平均主义、效率不高的实际情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目标,应当说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在实践中,有时没有真正兼顾公平,具体表现为:在市场很不成熟的情况下,按市场竞争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因条件不平等,竞争过程也不平等,结果造成初次分配不公平;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又不配套,税负不公平,对高收入调节乏力,对低收入群体缺乏有效保障,再加上对腐败和经济犯罪未能扼制住,等等,以致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引起人民群众不满,挫伤了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宏观上抵消了由提高效率产生的成果。为此,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要有科学的要素贡献评估体系,而且要确定劳动力(包括体力劳动、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地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这里要特别提到对体力劳动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分配方面出现了三大误区:一是对广大体力劳动者的作用有所忽视,未能很好保障他们在改革中的权益,企业领导自定高身价,普通职工无法过问企业经营状况,停薪下岗不知所由;二是过分压低了劳动力的价值,把工资(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压到了仅够维持劳动者本人基本生存开支的水平,而根本没有考虑劳动者及子女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培训)费用;三是未考虑劳动者必须拥有的对剩余劳动的分配权。应当走出这些误区。第二,政府要完善再分配制度,包括对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与政策支持;实行公平税赋,对高收入者进行有效的税收调节;要限制一些垄断行业和垄断收入。第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创新改革思路,保障劳动群众的权益。第一,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新的思路和办法:要“有进有退”,从宏观的资产结构优化来考虑;要听取广大职工意见,保障职工利益;要强调信息透明,操作规范,如,大中型国企就不应向管理层转让,小国企转让时要切实公开资产评估信息,并允许职工集体按同等条件收购。第二,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现在一些地方的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竞争很激烈,这本来应当有利于提高效益,但在实践中却产生了恶性竞争,对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引导不同所有制企业联营,或以股份制形式重组,并鼓励职工参股,使之真正成为多元主体的混合经济。第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保护和发挥劳动群众的积极性,是提高效率的基础。现在有些企业,特别是在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劳资矛盾突出,对职工的劳动保护、工资、待遇、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及人格尊严维护等方面,问题较多。因此,要使工会具有充分维护职工权益的权力和手段,并要帮助职工提高维权意识。

(3)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我国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的现代化,取决于农业现代化。当前城乡差距是最明显的差距,要将“三农”问题作为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工程来抓。首先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方面要进行合理调整,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并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使农村人口有受教育、参加科技培训、享受文化生活的平等机会。发展工业和各项事业,都不能侵犯农民的切身利益,对在建设项目开发中失去土地的农民,要给予足够的补偿。对侵害农民利益的事件,要认真查处。总之,要使农民公平地享受到国家发展的实惠。

当我们全党特别是各级干部,真正掌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提高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找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办法,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

标签:;  ;  ;  ;  ;  ;  ;  ;  ;  ;  

论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