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高校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5)07-0060-08 高校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是指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富有成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所需求的特质群,其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动机、态度、价值观、个人特质等。我国有关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成果不少,但基本上都是研讨高校教师的通用性或一般性胜任力,专门研究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成果还较少见到。[1]众所周知,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因此研究其教学胜任力很有必要。本研究探讨了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四维度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可以为高校选聘教师、开展教师培训、评估教师的教学绩效并为高校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和统计法等方法。首先,收集和梳理有关高校教师胜任力与教师教学能力的代表性文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旨在获得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维度和指标体系。接着,编制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结构问卷,并分三次向相关专家发放,以获得专业权威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统计分析确定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指标体系,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 二、研究过程与程序 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选择教学胜任力的指标并建构相应的指标体系。 1.指标的筛选与分析 (1)指标使用频次的统计。 选择恰当的指标是构建胜任力指标体系的首要任务。为构建合理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我们选择和梳理了与教师胜任力有关的27篇代表性文献,并对这些文献中使用的教师胜任力指标进行定量频次统计。统计结果是:出现6次的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出现5次的有个人特质、热爱学生、言语表达;出现4次的有专业能力、责任心、问题解决能力、尊重他人、多媒体运用、专业知识、组织能力、观察力、幽默;出现3次的有思维严谨、成就动机、终身学习、沟通能力、亲和力、学科专业知识、育人水平、关心学生、人格特质、调控能力;出现2次的有关系特征、成就意识、服务水平、聆听技巧、自我完善、批判思维、进取心、团队合作、教育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善于思考、敬业、教学理论知识、宽容、反思能力、信息加工、成就导向、职业道德、情感道德、情绪特征、领导能力、认知特征、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师德、了解学生;出现1次的有获取信息、沟通技能、与人协作、政治素养、不满现状、人际理解能力、创新意识、教育信念、接受挑战性、师生关系、启发能力、专业态度、灵活性、教材驾驭能力、教学机智、教学策略、健康水平、善于相处、阅读能力、教学反思、热爱教学、职业态度、严格要求、教学艺术、成就欲、社会服务意识、创新、主动性、人际互动、营造氛围能力。 (2)指标统计结果的分析。 从指标使用频次的统计结果来看,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责任心、专业知识、多媒体运用、问题解决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言语表达、尊重他人、热爱学生、组织能力、观察力、幽默14项指标的出现频率不少于4次,说明这些是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显著教学胜任特征。除此之外,大多数指标的出现频率较为分散,因此,仅仅依靠指标统计结果来选择胜任力指标,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没有科学性。根据指标构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本研究综合考虑了以下问题。 首先,可供借鉴的相关研究成果有限。目前,在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较成型的教师教学指标体系,在我们收集的27篇代表性文献中,绝大部分指标反映的是教师的一般性或通用性胜任特征。因此,教学胜任力指标大多需要从教师一般胜任力指标中进行分析和筛选。另外,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一般只强调课堂教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仅涉及教学目标、教学仪态、教材准备、教学效果、教学机智、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外显指标,而教师个人的特质、态度、动机等内隐指标往往被忽略。科学的教学胜任力指标应包含对教师教学有重要影响的内隐指标,如教育信念、责任心、关爱学生、自我反思等。 其次,有些关键指标的出现频率不高,但它们可能是决定高校教师能否胜任教学的关键因素,如自我反思能力、主动性、适应性等。因此,有些低出现频率或未被提及的指标应根据需要加以考虑。 再次,部分指标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其中,有些指标可进行归纳和概括,如教育理论知识、教学理论知识等可概括为教育类知识;教学反思、教学机智、教学策略等可作为二级指标归入教学能力中;而教学动机中的成就动机、成就意识、成就欲是相似指标,可归纳为成就导向。还有些指标需划清维度,如调控能力、情绪特征既可作为课堂教学能力的特征,也可作为教师的个人特质;成就欲、成就导向及社会服务意识等反映教师动机的指标也是教师个人特质的表现。所以,在选择指标时需要综合考虑指标的属性特征。 本研究在最终确定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时需采用德尔菲法,结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关于如何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与权重,将在专家咨询的结果分析中作进一步的说明。 2.指标体系的初步选择与解释 (1)一级指标。 胜任力一般被划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动机与个人特质等维度。在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时,我们可以将社会角色与自我概念理解为:“高校教师的身份是什么,应具备何种素质,他们为何奋斗。”这样一来,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与教学动机实现吻合。据此,可初步将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动机与教师特质维度作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4个一级指标。 (2)二级指标。 根据每个维度的类别属性,我们可列出若干个与之密切联系的子特征,即二级指标。以下分别从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动机和教师特质4个维度分析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二级指标。 第一,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是指高校教师对高校教学的感性与理性认识的成果总和,它集中体现为分析学生、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认识和体验。高校教师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其知识结构应包含教育知识、学科知识与通识性知识。教育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师对教育者、教育对象及教育影响的认知总和。学科知识是高校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其教学工作的载体。通识性知识是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质量的保证,具体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等。虽然通识性知识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教师也不可能精通每一个领域,但它是高校教师素养的综合体现。博学的教师不仅可以实现学科知识的融合,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结合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高校教师还需掌握一定量的通识性知识。 第二,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它反映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我国学者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给出了多种解释。薛天祥指出,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预见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2]周川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有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他还提出,在新世纪,高校教师还应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反思教育能力、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几种核心能力。[3]这些界定和分析对于我们理解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概念和构成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简要概述,我们可以概括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实施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来看,教学能力应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三类;从教师的认知状况、思想状态及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因素来看,教学能力可归结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三类;从高校教师特征与时代发展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能力应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指标的选择上,教学实施能力与操作能力在内容上基本一致,主要体现为言语表达能力、演示能力、多媒体操作及课堂提问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体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和教材驾驭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能力两个方面。此外,良好的激励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力,是教学艺术与智慧的综合体现,而适应能力与观察力则属于个人特征范畴,暂将其纳入教师特质之中。 第三,教学动机。教学动机是驱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动力,它决定着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因此,教学动机是教师教学胜任力的重要指标维度。根据上文教师胜任力指标引用的统计,成就欲、成就意识、成就感、不满现状、热爱教学等指标可以统一归入教学动机的范畴中。一方面,职业兴趣是个人从业的基础,热爱教学应该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首要动机,也是高校教师促进自身发展的最大源泉。另一方面,自我实现是教师的核心教学动机,成就欲、成就意识、成就感、不满现状等都是自我实现的重要表现。 第四,教师特质。已有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文化、心理及群体特征比教学内容更易被关注、模仿和学习,其个性和人格的影响力往往比知识和能力更大。教师特质包含教师个性特质与教师人格特质两个方面。个性特质指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均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如进取心、诚实、顺从、懒惰、畏缩、害羞等。人格特质指在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和引导个人行为,并使个人在应对不同种类刺激时都能做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如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智慧、情绪、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等。个性与人格构成了个人特质的主体。 就教学工作的具体角色而言,教师需要充当教学的思考者、领导者、交往者与协调者。高校教师的多重身份决定了他应具备多方面的个人特质。从思考者角色来看,高校教师需具备严谨的思维、良好的观察判断力、条理性;从领导者角色来看,高校教师需具备自信心、责任心与感染力;从交往者角色来看,教师需具备主动性、乐观心态、创造力、沟通品质;从协调者角色来看,教师需具备亲和力、协作精神、宽容接纳品质。同时,为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高校教师还应具备主动性、适应性、乐观心态、精力充沛及幽默感等个人特质。 此外,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关系,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以便了解学生、赢得信任,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根据教师胜任力指标统计分析结果,可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所需的高校教师特质归纳为热爱学生、诚实正直、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四个方面。 综上所述,教学知识维度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和通识性知识3个二级指标。教学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材驾驭、信息运用、言语表达、演示能力、课堂管理、多媒体操作、启发能力、激励艺术、教学科研、教学反思11个二级指标。教学动机包括热爱教学、自我实现和成就导向3个二级指标。教师特质包括责任心、自信心、幽默感、乐观积极、思维严谨、敢于创新、主动性、善于沟通、善于观察、亲和力、适应性、精力充沛、热爱学生、诚实正直、尊重信任、严格要求16个二级指标。 3.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 指标体系在初步构建后,还需作进一步的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德尔菲法。经过多轮次的专家征询、意见归纳以及对指标体系的反复修改,最后专家意见基本达成一致。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1)咨询专家的构成。 本研究选取北京、浙江、湖北、江苏、福建、河南、陕西、吉林、广西、重庆、江西11个省市从事高校教务管理、教学理论研究及工作在教学实践一线的23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其中包括20位男性和3位女性;专家年龄段为36-67岁,其中,36-45岁专家有5位、46-55岁有13位、56-67岁专家有5位;专家教龄都在11年以上,其中,教龄为11-20年的有3位,21-30年的有15位,31年及以上的有5位;专家的职称均为教授;从专家的学历来看,除3位为本科学历外,其余均为研究生学历。此外,专家中有博士生导师11位、全国模范教师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位、省级教学名师3位、校级“十佳教师”2位。总体上看,专家群体具有专业代表性、地域代表性和权威性。 (2)咨询问卷的形成。 在文献梳理和研究组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情况自行设计了咨询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咨询说明及正文,包括指标项目维度设计、分类、修改建议及赋值;第二部分为专家基本资料与评估信息,包括专家的基本情况、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及专家进行判断、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的主要依据。其中,指标重要程度依据里克特(Likert)的评分方法,数字1、2、3、4、5代表该指标在此维度中的重要程度,1代表特别不重要,2代表不重要,3代表一般重要,4代表比较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专家权威程度主要由专家对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用判断系数Ca表示)和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两个因素决定。熟悉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被赋予不同的系数;判断依据分为4类,并将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不同的量化值。 (3)咨询的过程与结果。 首先,第一轮咨询。共向23位专家邮发了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咨询表,回收咨询表23份。按照咨询工作的程序,将专家的意见汇总如下。 第一,关于指标维度的设计。各位专家基本上同意4个一级指标维度的整体设计,但有些专家对指标维度的层次设计提出了修改建议。具体来说,专家对教学知识维度没有不同意见;对于教学能力维度,有专家建议其指标层级可从教学环节角度去进行设计,如可归纳为4-8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增设三级指标,这样就可解决二级指标略显宽泛的问题;对于教师特质维度,多数专家认为,现有的二级指标缺乏分类和归纳,且指标设置数量过多;对于教学动机维度,多数专家认为,可以考虑设置以职业为主体的一级指标,并在该范围内设置职业理解、职业态度、职业动机及职业情感等同一类属的二级指标。因为教师的职业品质实质上是客观教学活动与个人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心理动因表现为教学态度和情感的转变。教师动机暗含的教学态度水平与情感是影响教学行为的关键因素,教学行为与教学情感态度具有一致性。因此,根据指标设计的整体原则与功能要求,选用教师职业品质作为一级指标比教学动机更为合理。根据多数专家的意见,我们将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修改为知识素养、教学能力、职业品质和人格特征4个维度。 第二,关于指标项目的调整。关于知识素养维度,根据专家的意见设置3个二级指标,即教育知识、专业知识、一般知识。关于教学能力维度,设置5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将原来的3个三级指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升格为二级指标,并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之间设教学实施、教学管理2个二级指标。另将三级指标多媒体操作、信息运用分别改为教学媒体运用、信息获取,同时增加教学目标分析、理解学生、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组织、教学机智5个三级指标。专家认为,演示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语言与姿态相结合的展示能力,与多媒体操作存在重合,且较多专家认为,多媒体操作的范围过小,将操作改为运用更为合适。由此,根据专家的建议可将教学目标分析、理解学生、信息获取、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5个三级指标归纳到二级指标教学设计维度中;将语言表达、演示能力、教学媒体运用、启发诱导、教学机智5个三级指标归纳到二级指标教学实施维度中;将教学组织、激励艺术、教学评价3项三级指标归纳到教学管理维度中。关于职业品质维度,设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2个二级指标,其中前者包含对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情感两项内容;后者包含责任心、进取心、自我要求、教育信念、成就导向及团队协作6项内容。关于人格特征维度,设自我特质、人际状态2个二级指标,将三级指标思维严谨、敢于创新、情感丰富及包容赏识分别修改为批判思维、创造性、情绪控制、宽容性,剔除原有的乐观积极和主动性两项,因为乐观积极、主动性与进取心有重合。有专家认为,精力充沛只是反映教师的身体状态,不属于教师人格范畴,可以删去,但在指标赋值中,专家均给予精力充沛指标较高的评分,考虑到此项指标的特殊性因而暂且保留。综上所述,人格特征维度设自我特质、人际状态2个二级指标,并设置自信心、正直性、适应性、创造性、幽默感、精力充沛、批判思维、情绪调控、公正性、宽容性、亲和力、人际沟通12个三级指标。 第三,关于指标项目的表述。在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的表述方面,大多数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在具体指标的描述方面,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指标的涵义应处于同一水平,同时注意指标交叉重叠的情况。如有专家提到,动机与知识、能力、人格特征不在胜任力的同一水平,多媒体操作与演示能力有交叉之嫌;二是指标表述用词应尽量保持中性,以减少测评的主观倾向性。如有专家认为,善于沟通、乐观积极作为测查指标不太合适。三是指标表述范围需体现层次性,在追求精确性的同时要避免狭隘化。如有专家提出,教学动机指标缺乏针对性,未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胜任特征。 综上所述,经过第一轮专家函询,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确定为知识素养、教学能力、职业品质与人格特质4个维度,教育知识、专业知识、一般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研究;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自我特质、人际状态12个方面的内容,教育理论性知识、教育实践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目标分析、理解学生、信息获取、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语言表达、演示能力、教学媒体运用、启发诱导、教学机智、课堂组织、激励艺术、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对学生情感、对教学情感、责任心、进取心、教育信念、自我要求、成就导向、团队协作;自信心、正直性、适应性、创造性、幽默感、精力充沛、批判思维、情绪调控,公正性、宽容性、亲和力、人际沟通39个指标。 其次,第二轮咨询。在第一轮问卷函询过程中,由于有3位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不够,所以第二次共向20位专家邮发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咨询表,回收咨询表20份。专家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指标维度的设计。专家认为,此次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维度及指标的设定与第一轮相比更加全面、系统,在表述上也更加准确、合理。在整体设计上,各位专家的意见已趋向一致。但在具体表述层面上,专家又提出了一些建议。根据相关成果和专家建议,保留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和人格特质3个维度的表述,将职业精神改为职业品格。 第二,指标项目的修改。根据专家的建议,在知识素养维度,将二级指标改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通识知识,在学科知识方面增加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2项三级指标;在通识知识方面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在教学能力维度,将教学设计中的理解学生、教材处理、信息获取分别改为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信息获取与处理。因为多数专家认为,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而理解学生这一表述更偏向于对学生的情感和课堂的组织管理,所以改为教学对象分析更为合理。而将教材处理改为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是考虑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不仅限于教材,其范围更加广泛。将信息获取改为信息获取与处理则,主要基于教师并非将信息获取后简单地拿来就用,而是有一个分析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教学实施方面增加师生互动指标,将演示能力改为教学演示、将教学媒体运用改为教育技术运用,同时删去教学机智指标,因为有部分专家认为,教学机智虽然比较重要,但在一定程度上它是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集合,并且不易量化,另外,它在教学实践知识、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选择及幽默感等诸多指标中都有所体现,故此删去。关于教学媒体运用的表述,专家们认为用教育技术更符合发展现状。在教学研究和改革方面设置教学反思、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3项指标。对于教学反思与研究,多数专家认为,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的欠缺是阻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凸显其重要性而增设了教学改革指标。在职业品格维度设3项二级指标,其中,在职业态度二级指标中设责任心、进取心及严谨性3个三级指标;在职业情感二级指标中设关爱学生、热爱教学与专业认同3个三级指标。多数专家认为,对学生情感与对教学情感作为三级指标不够具体,此前的关爱学生、热爱教学表述更为准确,因此也作了相应调整。多数专家认为职业情感还应包括对专业学科的情感,故而增加专业认同指标。另外,根据专家建议,增设职业追求二级指标,其中包含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及职业境界3个三级指标。在人格特质维度,设自我特质和人际特征2个二级指标,因为有专家提出,人际状态是静态形式,而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人际状态作为二级指标不够准确,因此将其改为人际特征,与自我特质相对应。同时删去创造性、精力充沛及亲和力3个三级指标,增加合作精神指标,并将三级指标人际沟通改为沟通能力。针对第一轮征询中专家提到的关于三级指标繁多的情况,多数专家认为,教师的人格特质虽然是影响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其指标项目数应控制在总维度的平均水平。有专家提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其实是知识素养、教学能力与个人特质的集合,指标中的批判思维也是产生创造力的必备因素。另外,沟通能力其实也包含了亲和力,因为良好的亲和力是沟通能力的基础。因此,根据专家的建议,适当调整了指标的数量,删减了与教学胜任力相关度不高或交叉重复的条目。 综上所述,经过第二轮专家函询,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指标体系包含知识素养、教学能力、职业品格与人格特质4个维度,教育知识、学科知识、通识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追求;自我特性、人际特征11个方面的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学科基本知识、学科前沿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对象分析、信息获取与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教学演示、教育技术运用、启发技艺、激励艺术、师生互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责任心、进取心、严谨性、关爱学生、热爱教学、专业认同、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境界;适应性、坚持性、自信心、幽默感、批判思维、自我调控、公正性、宽容性、沟通能力、合作精神41项指标。 最后,第三轮咨询。第三次向原来的20位专家邮发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咨询表,回收咨询表20份。经过两轮函询,专家对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已非常熟悉,通过两轮意见反馈之后,专家对持有争议的地方相互妥协,对新修订的指标体系基本上都给予了肯定并达成一致。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的结果 (1)指标项目得分情况。 表1是经过三轮次的函询和不断修改后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各指标项目得分情况。 (2)建构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 经过三轮次专家函询和反复修改,我们最终建构起高校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1个(见表2)。 2.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1)专家的年龄与教龄结构。 专家的年龄与教龄能反映专家在该领域的经验,并影响对问卷内容的理解。参与本研究的20位专家的年龄呈橄榄型结构,以中年为主体,青年、中年及资深专家各占一定比例。专家的这种年龄结构证明其对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有较深刻的认识。大部分咨询专家的教龄在20年以上,较长的教学工作经历可以保证他们对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各项指标的内涵有较好的理解力。 (2)专家的学历与职称结构。 在本研究中,咨询专家的学历与职称层次都很高。专家的高学历和高职称保证了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很容易对问卷内涵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专家的积极系数。 专家对咨询的积极系数一般用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美国社会学者艾尔·巴比提出过一个简单的等级规则:“要进行分析和报告撰写,问卷回收率至少要有50%才是足够的,要至少达到60%的回收率才算是好的,而达到70%就非常好。”[4]我们第1轮共发放问卷23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第2轮和第3轮各发放问卷20份,全部回收并均有效。此结果反映本研究得到了专家们的积极支持。 (4)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主要由专家对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和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两个因素决定。专家的判断依据分为四个方面,根据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影响程度量化表,得出本研究咨询专家的判断依据Ca=0.867。频数及频率分布情况见表3和表4。 根据20位专家的判断依据选择,在较大判定依据上,工作经验频数为13,占较大依据总体的50%,说明专家们普遍能依据其实际教学经验提供咨询意见。在中等判定依据方面,理论分析频数较多,占中等依据近30%,说明理论分析是专家提供咨询意见的另一重要依据。 根据专家对问题熟悉程度系数表分为5个等级。本研究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0.87。频数及频率分布见表5和表6。 本研究中的专家权威程度Cr为(0.867+0.87)/2=0.868,一般认为Cr≥0.70为可接受水平。由此可见,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函询结果具有可信度。 (5)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经过三轮函询后,41个条目中有39个条目的均数不小于4.0,非常重要的项目占50.8%,比较重要的项目占40.2%,一般重要的项目占9%;指标项目均分为4.42,标准差为0.03,误差比14.7(按经验,离散误差比≧3则表示呈正态分布)。这说明,各指标项目均比较重要,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比较高。 经过三轮次函询和修改完善后,20位专家的意见基本达成一致。专家整体学术权威性较高,对咨询的问题积极关注和支持,意见集中程度较高,咨询结果权威程度0.87,结果可信。标签:胜任力论文; 胜任素质模型论文; 工作分析论文; 特质理论论文; 自我分析论文; 动机理论论文; 教育咨询论文; 工作选择论文; 教学反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