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科睡美人论文的比较分析_睡美人论文

不同学科领域“睡美人”论文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睡美人论文,学科论文,领域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童话故事中存在王子唤醒睡美人的美丽故事,早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就已经注意到科学文献中存在类似的睡美人现象[1]。科学成果(通常是科学文献或技术成果)在刚刚发布时名不见经传,在沉寂很长时间以后突然吸引科研人员的大量关注,这种文献被称为“科学中的睡美人”(Sleeping Beauties in Science),这种现象又被称为迟滞承认现象(Delayed Recognition)[2]。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文献通过不同的渠道被发表出来,科学文献中的“睡美人”也越来越多,学者们发现许多未能及时被认可的“睡美人”论文是超前的论文,有些甚至包含着重大发现。对睡美人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揭示科学发展史上重大科技成果,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研究

      2.1 基本概念

      在对“睡美人”论文的研究过程中,Barber[3]、Stent[4]曾分别提出了“抵制发现”、“早熟发现”的概念,之后,Garfield[5]提出了“迟滞承认”的专业术语,Van Raan[6]称科学中被迟滞承认的论文即为“睡美人”论文。可见,无论是早前的“抵制发现”、“早熟发现”,还是近期的“迟滞承认”、“科学中的睡美人”,指的都是同一现象。相关概念梳理见表1。

      从上述相关概念的辨析中可知,沉睡和唤醒是“睡美人”论文的重要特征。“沉睡”指论文被发表之后一直没能得到科学共同体的关注而处于零被引或低被引的状态。“唤醒”即引用之前零被引或低被引的文献,首次引用之后该文章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大量关注的状态。

      

      2.2 研究现状

      “睡美人”论文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1],当时所用的术语是“阻滞发现”和“早熟发现”,Garfield[5]表示“阻滞发现”和“早熟发现”都是“睡美人”的子集,表达了他对“睡美人”现象产生根源的认识。早期阶段对“睡美人”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睡美人”论文的个案分析和定性研究,如Barber以Helmholtz、Oliver Heaviside等学者的研究为例,对科学发现被科学共同体抵制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2]。

      随着引文分析工具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使得针对“睡美人”论文的系统和定量的研究成为可能。Garfield[5]以SCI数据库中1980年发表的45万篇论文为研究数据集,从中仅找到4篇符合“睡美人”标准的论文;Sarah[7]从2000万篇高被引的论文中仅找出17篇“睡美人”论文。这一主题的研究正在不断吸引科学计量学领域之外研究者的兴趣。

      国内学者对“睡美人”论文的产生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睡美人”论文产生于如下情形:论文发表时其作者的学术地位不高[2];论文发表的刊物为核心刊物,但非权威刊物[8];论文所载研究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其技术难度使得他人难以涉足[8];科学发现走在了时代前列,而时代的技术成熟度不够充分,同时代科学家忽视了其重要意义[1,9]。不同学者对“睡美人”论文的唤醒有不同的理解。陈敏杰、马费成[10]提出,论文的唤醒是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沉睡状态的论文由于某种机制的触发而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人们的大量关注的现象。张丽华、张志强[2]则认为,论文在紧接睡眠期之后首次被引用,引起科学界广泛关注的现象叫做唤醒。武夷山、王海燕[11]提出,唤醒就是引用了原先零被引的文献,利用了原先无人问津的技术。

      已有研究表明,迟滞承认现象在科技文献中是独特、稀少的[1]。另一方面,Garfield[5]提到,“睡美人”和早熟发现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时代。然而迄今国内外针对“睡美人”论文的研究还不多,针对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原因在于“睡美人”现象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捕捉其完整的发展阶段比较困难,同时,研究工具的缺乏导致了研究难以深入。

      3 研究设计

      3.1 “睡美人”论文选择标准

      虽说“睡美人”论文的定义描述了该类型论文产生、沉睡及唤醒状态的特征,但以此特征作为“睡美人”论文的选择标准,不免过于宽泛,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有必要量化“睡美人”论文的特征,细化现有判断标准。

      Cole[12]、Garfield[5]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睡美人”论文的界定标准进行了探讨,但真正将量化的标准用于“睡美人”论文的判定出现在

等人[13]的研究成果中。他们以SCI数据库中1980年的全部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为“睡美人”论文设定了一些判定条件,然而这些判定条件都太模糊,没有得到科学共同体的广泛认可。

      Van Raan[6]不仅提出了“科学中的睡美人”的专业术语,还界定了“睡美人”论文的三项具体指标:(1)沉睡时长s(length of the sleep),指论文处于沉睡状态的时长;(2)沉睡深度cs(depth of sleep),指论文沉睡时长s内,年均至多被引用1次称为深度沉睡(deep sleep),年均被引1~2次称为浅度沉睡(less deep sleep);(3)唤醒强度cw(awake intensity),指紧接沉睡期之后的4年唤醒期(awaking period)内被引用次数(不含自引),这三项指标被后来的研究者[14]所广泛接受。大多数学者都将上述指标界定为一个范畴值,如

等人[13]对“睡美人”论文标准的阐述:在论文发表的3~5年内只有1~2篇的引文,从第6年开始至少每年平均被引用100次;Ohba等人[14]也有类似的界定:沉睡时间超过5年,在沉睡期间年均引文不超过1次,在接下来的某些时间引文数量突然显著增加。

      可见,现有研究对“睡美人”论文指标值的设定不够明确,指标本身也有待细化。为了增强指标的可操作性,并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本文界定了3项新的判定指标及其对应的量化标准,如表2所示。

      

      若沉睡期<5年,意味着前期的沉睡期太短,接近于文献正常引用的时滞,不足以构成被唤醒的条件,同时,若唤醒拉升比<5,意味着唤醒之前的低被引到唤醒时的高被引之间的转化不显著,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唤醒。另外,若唤醒持续时长<5年,意味着文献唤醒后处于高被引状态的时长短暂,这种“昙花一现”似的唤醒,难以避免在唤醒后出现频繁的“过山车”似的波动性,也不是真正的唤醒。因此,表2中的三项判定指标必须同时满足量化标准才是“睡美人”论文。

      3.2 学科选择及数据来源

      根据不同学科间“睡美人”现象的表现及学科特点,研究选择了图书情报学、物理学和医学三大学科领域。图书情报学是人文社科类的代表,同时也是“睡美人”论文相关研究的主力,但其自身领域科学文献的迟滞承认现象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该领域“睡美人”现象有利于揭示“睡美人”论文在理工学科中的表现;医学也是一个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领域,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进展迅速,互相渗透,在医学领域形成了很多分支学科,医学文献的数量逐年以指数级迅猛增长,这一趋势在所有学科领域中表现最为突出,庞大的文献数量是否意味着医学领域中新的科学发现能够得到及时的认可,这一疑问也使得对医学中“睡美人”论文的研究具有价值。

      因此,选择国内图书情报学、物理学及医学三大学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物理学报》以及《中华医学杂志》,从CNKI数据库中查找文献并查看其引用情况。为了揭示“睡美人”论文相对完整的动态特征,本文将获取文献的时间范围初步界定为已经发表10年的文献,即选择1994年、1995年在上述三种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文献,从中筛选出符合“睡美人”论文特征的文献进行研究。

      4 数据获取

      通过CNKI检索发现,《物理学报》、《中华医学杂志》在1994年、1995年共发表文献711篇和1306篇,依据判定指标的量化标准加以筛选,其中符合“睡美人”特征的文献分别为9篇、11篇;而《中国图书馆学报》在1994年、1995年两年共发表273篇文献,符合“睡美人”特征的只有2篇。为了获取和其他学科领域相近数量的符合“睡美人”特征的研究样本,研究将《中国图书馆学报》论文发表年份扩大为1991~1996年,这6年期间《中国图书馆学报》共发表了680篇文献,符合“睡美人”特征的文献共12篇。三个不同学科领域全部32篇“睡美人”论文基本信息见表3。

      对上述“睡美人”论文的重要特征数据进一步整理,结果见表4。

      5 不同学科领域睡美人论文分析

      5.1 不同学科领域“睡美人”论文在沉睡期的特征

      “睡美人”论文的沉睡特征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管理“睡美人”现象。提取表4中“睡美人”论文被唤醒之前的沉睡期引用量和沉睡时长,按学科领域计总,从沉睡期平均引用量、沉睡时长、沉睡深度三个方面分析“睡美人”论文在沉睡期的特征。统计数据见表5。

      

      由表5可知:

      (1)图书情报学、物理学、医学领域“睡美人”论文在沉睡期的平均引用量分别为8.42、9.78、6,在相对漫长的沉睡期中,三个领域的科学成果均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2)图书情报学、物理学、医学领域“睡美人”论文在沉睡期的平均沉睡时长分别为10、7.78、8.45。也就是说,图书情报学领域“睡美人”论文的平均沉睡时长最长,而物理学领域的最短。具体而言,其中沉睡时长大于10年的有:图书情报领域编号为2、4、5、6、9、11共6篇文献;物理学领域编号为13、20的2篇文献;医学领域编号为26、29、31、32共4篇文献。

      

      

      (3)图书情报学、物理学、医学领域“睡美人”论文在沉睡期的平均年均引用量分别为0.84、1.26、0.71篇。只有物理学领域“睡美人”论文平均年均引用量在1~2之间,处于浅度睡眠状态,其他两个学科均小于1篇,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具体来说,其中年均引用量均小于1的文献有:图书情报领域的1~8以及10号共9篇文献;物理学领域的15、16、20、21号共4篇文献;医学领域的23、25、26、以及28~32号共8篇文献。

      (4)从整体上看,文献在发表之后的8.74年的时间内,平均年均引用量只在0.94篇,使得文献在发表后如此长的时间内仍得不到广泛应用。

      5.2 不同学科领域“睡美人”论文在唤醒期的表现

      “睡美人”论文的唤醒特征研究有助于推进科学成果的有效利用。提取表4中“睡美人”论文在唤醒持续期的相关数据,按学科领域计总,分别从唤醒拉升比、唤醒持续期的平均引用量、平均时长、唤醒强度四方面对“睡美人”的唤醒期的特征展开分析,统计数据见表6。

      

      由表6可知:

      (1)图书情报学、物理学、医学领域“睡美人”论文在唤醒初年的平均引用量分别为8.17、10.44、5.09,唤醒初年的拉升比分别为9.7、8.29、7.17,可见,图书情报学领域“睡美人”论文从沉睡状态被唤醒时文献引用的激增趋势更为明显,物理学领域次之,医学领域的最不明显。

      (2)“睡美人”论文被唤醒后将有一段时间处于高被引的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唤醒持续期”。三大学科领域“睡美人”论文在唤醒持续期的平均引用量分别为55.5、47.67、45.18,平均唤醒持续期时长(年)分别为12.17、12.44、14,可见,医学领域的“睡美人”论文的平均唤醒持续时长最长,物理学领域次之,图书情报学领域最短。然而,图书情报学领域“睡美人”论文在唤醒持续期内的平均引用量最大,延续了先前论文从沉睡状态到被唤醒时文献引用的激增趋势。这一趋势用唤醒持续期的唤醒强度指标表示,图书情报学领域“睡美人”论文的唤醒强度为4.56,医学领域的唤醒强度最低,为3.23,物理学领域“睡美人”论文的唤醒强度居中。

      (3)从整体上看,文献在唤醒初年的平均引用量为7.9,较之先前的沉睡前,唤醒初年的引用量平均拉升8.4倍。“睡美人”论文的唤醒持续期约为12.87年,在此期间,一篇论文平均引用49.45次,年平均引用3.87次。可见,“睡美人”论文通过唤醒实现了科学共同体对某一研究的关注,有利于形成新的研究热点,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6 研究结论

      (1)“睡美人”在科学文献中是独特和相对稀少的现象

      首先,“睡美人”在所有科学领域均存在。除本文研究的三大学科领域外,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其他学科领域也存在着“睡美人”现象。Garfield[5]识别的所有“睡美人”论文中,生命科学领域占43%,物理领域占22%,还有12%在化学、工程和数学领域。但本文的数据获取和研究显示,三大学科领域中“睡美人”论文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1.3%,0.8%。“睡美人”论文的数量是非常小的。由此可见,“睡美人”现象在科学文献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特、稀少的现象。

      (2)不同学科领域的“睡美人”论文有着共同的沉睡和唤醒机制

      “睡美人”论文的产生都是因为生不逢时,或文献发表时作者的名声不够,或所发表的是一项早熟的科学发现等,使得所发表文章没能够得到科学共同体的公共认可。Van Raan[6]在对“睡美人”的研究中发现:深度睡眠状态下,睡美人经历的睡眠周期越长,睡眠后被唤醒的概率就越小。然而本研究却发现,尽管图书情报领域的“睡美人”论文处于深度睡眠的状态,沉睡周长最长,该领域的“睡美人”论文在唤醒期平均时长和平均引用量上的表现却异常强劲,说明“睡美人”论文唤醒与其沉睡期的情况并无直接关联,其唤醒大多是机缘巧合。Burrell[15]认为,睡美人是被偶然唤醒的;傅杰青[9]则表示,科学发现明显取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成熟性。

      (3)“睡美人”现象在图书情报学中的表现最为明显

      根据上述对不同学科领域“睡美人”论文比较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处于深度睡眠状态的图书情报领域的文章平均沉睡时长最长、唤醒强度最大、唤醒拉升比也是最大。由此可知:在所研究的三大学科领域中,“睡美人”现象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表现最为明显,在医学领域的表现次之,在物理学领域的表现最不明显。

      虽然科学文献中“睡美人”文献存在的数量极少,但对“睡美人”现象的研究仍然值得关注,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睡美人”现象的探索更是一个值得相关领域学者关注的研究方向。论文对图书情报学、物理学及医学三大学科领域的“睡美人”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睡美人”现象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一般规律,从而为睡美人论文的有效甄别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深入到文献内容层次的更深入的睡美人现象的产生和唤醒机制的研究还没有展开,这将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标签:;  ;  

不同学科睡美人论文的比较分析_睡美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