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
摘要:广州花城广场是城市新景观轴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西塔(IFC)、儿童活动中心、广州大剧院、广东博物馆和广州图书馆等大型重要公共建筑。以其中文化艺术广场作为空间形态研究的重点对象,分析广州花城广场在空间形态布置上的特点,以此了解场所内活动人群的流向和特点。
关键词:空间形态;花城广场;景观轴线;活动场所
1区位及建设背景
1.1广州市区位
广州市地处中华华南地区,广东省省会,是一座检查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果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海陆空交通枢纽中心。
广州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故有“花城”之美誉。
1.2花城广场区位
花城广场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的核心区,建设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是广州“新中轴线”的一部分。核心区内有39栋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据预测,珠江新城核心区未来每天人流量达81万人次,将是服务广州、服务华南地区、服务全国乃至世界的窗口。
花城广场所在轴线上有广州塔、东西塔、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融入世界建筑大师设计理念的大型公共建筑,每一件都堪称是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因此,花城广场是展现广州自我魅力的最新舞台,代表着广州的新形象。
2总体规划
2.1总体规划结构
总体规划中,珠江新城花城广场位于城市“现代景观轴线”上,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最重要轴线之一,是城市所有景观轴线中唯一联系“山、城、江、田、海”五大城市特色元素的轴线,而花城广场作为轴线中的中心位置,将是城市与珠江最佳的结合点。
2.2规划主题
珠江新城核心区规划主题为“宝瓶”,通过两条造型独特的道路构成地块的总体形式,犹如一座幽雅的宝瓶立于珠江之畔,同时有“永保平安”的深刻寓意。
2.3功能分区
珠江新城核心区从北往南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市民活动广场、休闲景观公寓、双塔商业广场、文化艺术广场和娱乐庆典公园。
本文将重点分析文化艺术广场的空间形态。
2.4设计理念——“新粤天地开世界,搏浪藏姣(礁)蕴宝瓶”
“海文化”作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文化之一,已随珠江的千古奔流深入到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利用“海浪”与“礁石”元素重构海心沙岛和四大公建区域,将城市主轴打开,把珠江引入城市肌理。
3 空间形态分析
3.1视觉连续和空间焦点
花城广场核心区内有39栋高层建筑,还有广州塔、东西塔、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沿宝瓶型道路行走,连续的高层建筑和不同风格造型的公建使人在行走中能不断探索各种建筑以及建筑周边的各种使用空间。
花城广场的空间焦点始终是西塔和广州塔。广州塔,塔高450米(加天线560米),外形是圆形渐变网格结构,晚上有彩色渐变的灯光。西塔,总建筑面积40.96万㎡,建筑高度400米,主塔楼平面设计类三角形。超大的体量和高度,使西塔和广州塔成为了地标式建筑,无论何时都会出现在取景框中。
花城广场作为城市新形象的代表,夜景的设计也是有趣而特别的。除各种高楼固有的灯光设计,广州塔的螺旋形灯光同样是夜景的焦点。螺旋形的彩灯,渐变的色彩,使广州塔有着千变万化的色彩。而广场上与地面铺装结合的LED灯带,使整个广场空间明亮起来。在清凉的夜晚,花城广场会吸引许多市民来进行各种康体活动和休息休闲。
3.2场所的占有和使用
花城广场内除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建筑外的空间布置也是人性化的。
以文化艺术广场为例。广场四角分布着儿童活动中心、广州大剧院、广东博物馆和广州图书馆,广场中轴线是开阔的广场,主要用于南北游客的交通,广场和四大公建连接的区域,设计有疏林草地和景观平台,为游人提供停留的场所。人们可以通过多条园路穿过疏林草地和景观平台,进入各个公建的所在区域,近距离地与公建接触。如站在中轴线的广场中,只能感觉是远观广州大剧院,但沿园路穿过一片绿地后,就能马上感觉到广州大剧院就在面前。
疏林草地和景观平台的设置如过渡地带,使文化艺术广场分成了动-静两个场所。广场上是“动”场所,开阔的空间分布着流动的观光人群和进行康体活动的人群,晚上由于气温宜人,又有足够的照明,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尤为明显。晚上活动的人群有一部分是观光游客,大多数是附近居民,足够大的广场可供舞蹈、打太极、极限运动和散布。
疏林草地和景观平台是过渡空间,以“静”为主。绿化和木平台是亲切的让人愿意在此休息的元素。绿地虽被划分为不规侧状,但微地形的处理使改空间层次显得更加丰富。广州地区常绿植物品种丰富,大树的种植使空间形成了一个温度宜人的小气候。空间内有树荫、宽树池、木坐凳、石坐凳等人性化的设计,给予人们多种不同的休息方式的选择。晚上城市内热气散尽后,此处聚集很多休息的人。只要是可以或适合坐下的地方(草坪除外),都会有三五成群的人们在休息闲谈。这种空间的塑造是成功的,在花城广场如此大尺度的广场上,布置如此细腻有人情味的空间,是一种周全的考虑。
穿过过渡地带,即进入广州大剧院等公建的所在地。公建在假日和特殊日子因为需要接待大量的市民和游客,所以周边场所都设计成流动的、不适合停留的空间。广州大剧院周边就是大片的水体、草地,没有乔木灌木,没有坐凳,没有树池,焦点就是建筑。人们进入此空间,会沿指示牌径直找到建筑入口进入活动或只是在周边行走参观拍照。在普通的日子,共建及周边场所是“静”的。
3.3叠隔
夜晚,花城广场有两处大型喷泉,一是双塔商业广场的双塔(音乐)喷泉,一是娱乐庆典公园内的喷泉。花城广场南北跨度1.8公里,东西长接近1公里,如此超可视范围的大型广场,喷泉这类减少距离感的设计必不可少。
喷泉会在夜晚定时开放。双塔商业广场的双塔(音乐)喷泉是30x17米的椭圆形开放式喷泉。喷泉与周边没有特意的设立阻隔。晚上喷泉开放时,在喷泉的水雾中从南往北看,整个城市中轴线的各种造型的高楼尽收眼底,起到了很好的淡化距离的作用。娱乐庆典公园内的喷泉的淡化距离作用更加明显。娱乐庆典公园内的喷泉开放时,会与广州塔融为一体。虽然广州塔与娱乐庆典公园隔江相望,但大型喷泉加上蓝色灯光造成的雾气,让人产生广州塔就在面前的错觉。
3.4网景
文中一直提到的广州塔,其实不在花城广场内,是在与广场隔江相望的南岸上。由于其特殊的高度和设计,使广州塔成为了花城广场内很好的借景。虽然广州塔不在广场上,但每一个进入广场的人首先会被广州塔吸引,为接近它一直往南走。这种景观也很好地体现了城市的景观轴线和开放的新形象。
4小结
合理的空间形态布局、良好的城市形象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广州花城广场作为广州景观轴线上的“宝瓶”,其设计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在,它为世界展示了广州城市新形象、新名片。其中各种空间形态的组成与灵活变化是花城广场上吸引游人、为居民提供城市服务的重要因素。花城广场还有许多值得探索和分析的场所与空间,在慢慢深入了解广州后,才能一一发现与改进。
论文作者:邹思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花城论文; 广州论文; 广场论文; 空间论文; 喷泉论文; 轴线论文; 珠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