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燕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 01404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经头颅CT影像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法舒地尔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法舒地尔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造成的脑血管痉挛,其临床有效率高,且安全、稳定性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法舒地尔;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患者颅内血管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管中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本文旨在研究分析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收集我院收治的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经头颅CT影像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8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8.5±5岁。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9±5.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注射治疗,先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mg/50mL尼莫地平药物,然后采取静脉滴注方式,注射药量为1mg/h,14天为一疗程。
1.2.2观察组:采取法舒地尔注射治疗,先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30mg/2mL法舒地尔药物,然后采取静脉注射方式,8小时一次,14天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取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给药2、7、14、21、28天颈内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以及Lindegaard指数,对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进行分析。显效: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症状消失,头痛、头晕情况显著改善;有效: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症状明显好转,头痛、头晕情况减轻;无效: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症状无好转或加剧,头痛、头晕情况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临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逐渐增多,而该疾病各年龄段均有机率发病,但多发于50-60岁年龄段,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在临床治疗中,常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两大类,一是颅脑损伤性,另一种是非损伤性,也被称为自发性。据相关资料统计[2],我国每10万人中,就有5-20人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其患病率仅次于脑出血和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头晕、呕吐、颈硬,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蛛网膜下腔出血显得尤为重要,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痊愈的主要因素,许多患者在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3天左右,常发生脑血管痉挛症状,并在1周后达到患病高峰,常引起脑缺血、脑水肿、脑疝等并发症,同时,也是致使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3]。本文通过对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发现,采取法舒地尔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造成的脑血管痉挛,其临床有效率达到97.5%,且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景鑑,杨树源,魏伟等.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Ⅱ期试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36-40.
[2]梅运涛,崔传举,李艾帆等.法舒地尔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4,35(1):135-137.
[3]林小祥,蒋小齐,耿建国等.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6):896-897.
论文作者: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蛛网膜论文; 脑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尼莫地平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例数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