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友好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科;治疗;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036-01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心血管内科中比较常见,对治疗的要求比较高,一旦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心血管内综合性治疗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状况的手段之一,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1]。我院针对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研究,实施心血管内科综合性治疗后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均为相同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5.83±2.47)岁;发病时间最长8h,最短2h,平均发病时长(4.36±1.35)h。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66.08±2.15)岁;发病时间最长9h,最短2h,平均发病时长(4.29±1.43)h。两组患者在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的比较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医学对比研究的要求,具有研究的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第一时间对病情进行评估,并对病情进行分级。以患者的病情为标准,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的措施主要包括给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每次服用剂量为40mg,每天服用1次,并且配合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之前先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为300mg,将尿激酶溶栓溶于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以静脉注射的形式治疗,待尿激酶溶栓治疗12h之后,再皮注低分子肝素钙。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效果,两组患者均配合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
1.3疗效判定
判定标准[2];显效--各项症状基本消失,ST-T明显改善;有效--各项症状有所消失, ST-T有所好转;无效--各项症状几无消失, ST-T无改善,病情甚至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据冠脉造影中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分级为2级、3级血流者为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后再通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分级为1级、0级血流者为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后未通。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获取到的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包加以处理,以P值得大小作为组间数据是否存在差异的标准,若P值在0.05以下则表示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较高,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之后患者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等,若未及时接受治疗,会受到严重的死亡威胁[3]。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比较多,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多数研究认为该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血小板大量聚集而造成的。有关研究表明[4],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间,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而采取相应对策,而这也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手段之一。
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可以快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配合阿托伐他汀或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同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溶栓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使用的尿激酶溶栓治疗,起到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心血管内科综合性治疗的作用,对患者健康的促进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栋.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6(7):107-108.
[2]杨震,贾绍斌,王学忠,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6,33(6):763-767.
[3]蒋桔泉,丁世芳.急性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7,34(4):284-286.
[4]赵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5,34(24):5046-5046
论文作者:谢舒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心血管论文; 尿激酶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