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183;人本#183;师本#183;生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人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的基本内涵有三:1.“为了学校”,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2.“在学校中”,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学校的自我觉醒、自我努力、自我提升;学校的问题需由全校人员(校长、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分析、解决;3.“基于学校”,教育工作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释放出学校的活力。校本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有:校本管理、校本德育、校本课程、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的基本目标是: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
人本,即以人为本,一切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关注人的潜能的展现、个性的张扬、主体人格的自由发展。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反面是以知识为本,以技术为本。以知识为本是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没有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结合起来。以知识为本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是脱离学生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灵动的内心世界的知识;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是呆板的教育,是忽视教育对象、目中无人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学生变成了书本知识的奴隶。以技术为本是技术至上,技术主义。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享用现代技术所带来的各种便利,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物质高度发达、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同时,人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浮躁、功利和空虚,物欲横流却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学校中以技术为本的现象大量存在。学校建设重资金投入、规模数量而轻视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的创新;重硬件建设、设备更新而轻视设备的使用,导致资金、设备浪费严重;讲求图书的数量,忽视图书的管理,图书内容陈旧,阅读率低;倡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出现“逢课必多媒体”的现象,教育部门对学校采取的各种达标检查活动,往往实行硬指标一票否决。学校中以技术为本的做法导致的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贫乏,师生自主性的压抑。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都是错误的。知识和技术都是人类创造的,都是为人所用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人本并不否定知识和技术在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们才会科学地利用和发展当代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使知识和技术造福于人类。
校本的本质是人本。学校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组织,人是学校中最活泼、最重要的因素。校本教育理念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校本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校本管理要激励人。管理不能只是压制、管束,不能“只管不理”或“重管轻理”。管理要调动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挖掘师生发展的潜力,使教育不仅仅成为教师谋生的职业,更是教师发展自我、享受生活的事业;学习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个性、培育情感的过程。
校本德育要完善人。校本德育是具体的,应该把德育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具体的行动,具体的案例。校本德育是有较强针对性的,因此必须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校本德育不能生硬呆板,而应该丰富多采,灵活多样、形象具体。校本德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仅要传授基本的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是校本德育的最终目标。
校本课程要关注人。学校应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课程领域,校本课程要关注学生,注重联系学生地生活经验和实践,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照顾学生的兴趣,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如果说国家课程是反映国家意志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的、统一的要求的话,校本课程则是反映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个性化课程。
校本研究要发展人。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体,应该在学校研究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地将校本研究作为自己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该选取教师身边所遇见的、学校实际中所发生的关键问题做为研究的课题。教师需要学习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育学的有关理论,需要借鉴、吸收他人的先进经验,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反思,需要与同伴间相互探讨和取长补短,需要得到高校专业人员及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可见,校本研究的过程,应该成为教师不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校本培训要成就人。教师培训一直是我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由师训机构或某一校外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培训,常常不能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师所获得的知识、技术常常与实际工作脱节。校本培训是学校自身所组织的培训活动,培训的出发点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的需要,培训的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培训的方式要做到教、研、培一体化,培训的目的是探讨与解决学校和教师实践中的难题,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水平。要使校本培训的过程,成为成就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师本,即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师本不是对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的强化,而是对教师地位、作用、价值的反思。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教师是被管理者,按照上级或领导的指令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履行自己的职责,缺少工作的灵活性和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教学工作依照上级统一制定的课程计划和统一的教材,遵循规范的大纲。教师是教书匠,是知识的容器,把知识灌输传授给学生,教育变成教师枯燥乏味的重复性的体力劳动,教师教得身心疲惫。学校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要还教师以“教育自主权”,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唤醒教师内在的激情和潜能。教育是一门艺术,学校中的教育情境是千差万别的,丰富多采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个性化地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是新课程的建设者,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教师都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实施的自由,有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的自由。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往、对话、沟通、理解的过程,是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是行动研究者,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解决教育中的实践问题,获得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专业素质的发展,使教育效率得到提高,教育教学成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师本体现的是对教师主体性的尊重,对教师潜能的激发,对教师个性的包容,对教师成功的追求,对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师本的实现,首先必须依靠教师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其次教师必须具备对教育事业的真爱,最后学校必须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校为本必须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没有教师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师丧失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只能把教育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应付了事,以校为本的教育理念只能成为一个口号,校本管理、校本德育、校本课程、校本研究、校本培训就无从谈起。因此,师本是校本的根本保障。
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生本教育理念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学内容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实行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只看分数和结果;忽视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常常出现漠视、体罚学生的事件。这些问题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践踏,对学生“鲜活生命”的压抑。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结构上,强调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的倾向;在课程内容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改变“繁、难、偏、旧”的现状;在课程实施上,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程评价上,强凋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在课程管理上,设置校本课程,照顾学生的选择性和适应性。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目标。
生本是校本的目的和归宿。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保护学生的人格发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教学成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让每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学校要为学生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把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总之,以校为本的最终目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格完善的合格人才,是学校的办学目标。
宋依摘自《湖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