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资本主义经济与超越经济: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经济观之比较_经济论文

超越资本主义经济与超越经济: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经济观之比较_经济论文

超越资本主义经济与超越经济——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经济观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经济论文,马尔论文,资本主义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2)10-0032-05

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结合现实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切入点。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公开而普遍的思想:这就是 从超越资本主义经济走向超越经济,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提出了取消经 济优先性的口号。本文试图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思想为代表,比 较分析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经济观方面的种种差异,从而重新阐明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 中的优先性地位。

一、经济活动与人的本质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经济观上的第一个分歧,体现在经济活动与人的本质实现的关系 方面。也就是说,人的本质能否在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中得以实现。对于这个问题,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认为,经济活动与人的本质实现并不对 立,人的本质即使不能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完全的实现,至少可以得到部分实现;我们可 以创造符合人的本质要求的经济活动条件。马尔库塞的观点完全相反,他认为经济活动 与人的本质实现是完全对立的,人的本质不可能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得到实现,也不存在 符合人的本质需要的经济活动,人的本质只能在经济活动之外才能得以实现。

先来看看马克思的思想吧。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提出过几种不同 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理解是在1844年提出的,马克思 在批判异化劳动时指出,人的本质活动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注:马克思著:《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 6页。)。第二种理解是1845年提出的,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宗教本 质时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注:马克思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页。)。第三种理解 是1857-1858年提出的,马克思在设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提出,人的发展目标是“个 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注:马克思著:《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这三种理解之间无疑是有区别的,其中第一种理解和第三种理解是从理想的角度来说 明人的本质,第二种理解则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第一种理解带有很重的黑 格尔色彩,第二种理解具有更多的唯物主义意味,第三种理解则包含较强的人文主义气 息。不过,在我看来,三种理解之间的共同点才是最为关键的。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有 一个东西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这就是要求经济活动能够服从于人的控制。自由自觉的活 动当然必须以人对活动的自由控制为前提,而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一个前提,这就是“ 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 注:马克思著:《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 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页。)。可以说,在马克思的人性观中,要实现人的本质, 是离不开这样一个前提条件的。

那么,这样一个前提条件能否在经济活动中得以实现呢?毫无疑问是可以的。因为社会 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盲目性,由社会对自己的经 济活动进行有计划地管理。当然,不可能由个人完全控制自己的经济活动,更不可能由 个人控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只能是由人类共同控制全社会的经济活动。

再来看看马尔库塞的思想。马尔库塞对于人的理解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他继承了弗洛 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本能说。根据本能说,人是一个生物性个体,具有一些最基本的本 能冲动,这些最基本的本能冲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本能,另一类就是死本能。 生本能也称“爱欲”,指向人的享乐能力的发展和满足,而死本能则导致人的攻击和破 坏。这些本能冲动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想要加以满足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了 想要去满足的无穷能量。因此,从生物性个体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要求自己的生存 完全建立在满足自己本能冲动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人活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 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满足自己的本能冲动以获得快乐。这种行为原则叫“快乐原则” 。它表明个体只会为了自己的快乐而行事,而不会为自己快乐之外的原因去活动。对个 体来说,他最不能容忍的现象是将自己作为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而不是以自己本身为 目的。

那么人的这种本能需要在经济活动中能否得到实现呢?答案是否定的。马尔库塞认为, 经济活动与本能冲动是完全对立的,在经济活动中,人的本能冲动不是得到了满足,而 是受到了压抑。那么经济活动又是如何进入人的生活领域的呢?马尔库塞指出,每一个 肉体上的个体都是缺乏的。作为一个对象性的存在物,他“缺乏足够的手段和资源,以 全面地、无痛苦地、不费吹灰之力地满足本能需要”(注:马尔库塞著:《爱欲与文明 ——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5页。)。因此, 他不得不进行一定的劳动,只有通过一定的对象性活动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这也就是 说,劳动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是,就对象性活动本身来说, 它并不能直接满足本能冲动的需要,因为劳动并不是人的本能冲动之一,马尔库塞指出 :“缺乏,是妨碍生命本能满足的障碍,因为后者追求的是快乐,而不是安全。”(注 :马尔库塞著:《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 87年版,第90页。)所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的本能不是得到了满足,而是受到了 压抑,人的本质不是实现了,而是被非人化了。人的本质要得到实现,不是在生产劳动 的过程中,而是在生产劳动的领域之外进行的,或是在消费中,或是艺术创造中。

上述分析表明,在马克思的经济观中,经济活动与人的本质实现并不相互对立,人的 本质可以在经济活动中得以实现;而在马尔库塞的观点中,经济活动与人的本质实现是 根本对立的,人不可能在经济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而只能在经济活动之外实现人的 本质。

在这种区别中,马尔库塞的局限性何在呢?在我看来,马尔库塞的局限主要有两个:一 个是对经济活动的狭隘理解。在他那里,经济活动唯一的意义就是给人们提供必要的消 费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其实,人们从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 ,还有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个人与他人全面关系的建立,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在经 济生产中才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注:马克思著:《经济 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109页。)。另一个是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而不是社会性,从而造成了个人本能 冲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对立。

二、经济优先性与理性优先性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经济观上的第二个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优先性地位。在这个问题上,两个人的回答也是完全对立的。马克思正是通过承认现实 经济关系的优先性而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而马尔库塞完全否认了经济在社会总体中的 优先性,并将优先性地位归于人类的理性。

我们可以首先来分析一下马克思的思想。对马克思来说,经济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中 具有特殊的地位。列宁曾明确地指认过这一点,他说,马克思的独特方法就是“从社会 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 做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注:列宁著:《什么是‘人民之友’以 及他们是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第117-118页。)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特殊地位,就体现在它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决定性 前提和条件。

不过,经济优先性还是一种历史性现象,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活动所具有的 地位和意义是不同的。在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原始社会里,经济活动在整个社会中并不 居于主导地位,社会制度“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注:恩格斯著:《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2页。);在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里,经济领域一直是社会领域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决 定着整个社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关系;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工作日的缩短, 经济活动就不再具有决定性意义了,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人类能力的发展。资本主义 社会无疑是一种阶级社会,其经济活动就具有决定其他活动的优先性地位。

马克思的经济观在第二国际以及斯大林那里被变形了,变成了超历史的经济决定论。 按照马克思的意思,经济只有在特殊的社会形态里才“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注:“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 社,1972年版,第478页。),但在斯大林的教科书里,经济优先性具有了超历史的意义 ,它存在于包括原始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在内的任何社会中。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思 想的。

马尔库塞与第二国际的思想相反,他既否认经济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的优先性地位 ,也否认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优先性地位,取代经济优先性地位的是理性。马尔库 塞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并不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历史 的发展是由人的认识决定的。

马尔库塞指出,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人类还不能自觉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创造物 ,也就是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时期 ,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条件:理性却可以通过人的自觉意识而作用于整个社会了。世界不 仅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更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产物;人已经完全能够依据自己的意识来 支配和创造世界。他转述了黑格尔的一段话说:“在太阳升上天空和行星围绕它旋转前 ,一切早已为人脑中存在的神经中枢所察觉,即一切在思想中,在建立现实世界的精神 中早已存在了。尽管阿拉克萨哥拉是第一个指出奴斯主宰世界的人,但至今人类才提出 了思维应主宰精神实在这一认识原理。因此,这是一个壮丽的精神上的开端,一切思维 的存在物都沉浸在这新纪元的欣喜之中。”(注:马尔库塞著:《理性和革命——黑格 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这就是说,在思维与实在之 间,在人与现实社会之间,应该是思维主宰实在,应该是人主宰现实社会,而不是相反 。

由此,马尔库塞提出了著名的“历史替代性选择”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只需要 认出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性,并且提出合乎理性的新社会,就可以将现实不合理的社会改 造成合理的社会。用马尔库塞的话说就是:“人们认为是真的,正确的和善的就应该在 他们的个人和社会实际生活中成为现实的。”(注:马尔库塞著:《理性和革命——黑 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不过,为了给这种历史替 代性选择以一定的客观基础,马尔库塞要求正在设想新社会的人们必须是“根据社会已 被利用的、尚未被利用的或被滥用的改善人类条件的能力来分析社会”,从而寻找当代 社会的“种种历史替代性选择”(注: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 识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导论。)。

可以说,经济优先性与理性优先性的对立,其实质就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承认经济优先性,也就是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否认经济优先性,也就是否认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以理性取代经济,实质上就是承认思想、意识和意志在历史发展 过程中的决定地位。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马尔库塞对“历史性”这个概念的把握也还不够准确。尽管他看 到了经济优先性的历史性,懂得只有在一定的社会阶段,经济才具有优先性地位,但是 ,他并没有看到,经济优先性的丧失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只有到了真正的共产主义社 会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仍然具有优 先地位。

三、超越资本主义经济与超越经济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马克思和马尔库塞都持一种批判和否定的态度,都要求改变 资本主义现有经济领域的根本状况。但是,在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点上,二人又 提出了绝然不同的回答。马克思要求以一种新型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取代现有的资本 主义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而马尔库塞则要求从根本上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活动的强 制性影响。

从马克思的观点看,现有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在人 与人的关系方面,构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交换关系在表面上体现为一种自由平等 的关系,而实质上却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公正关系,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这 种最广泛的剥削关系。另一个是在经济内部的客观规律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 着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必然 会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剥削关系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秩序找到掘墓人——无产阶 级,而经济危机则会以铁的规律埋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正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在伦理方面和经济规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马克思要求以一种全新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在这 种全新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平等关系将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不 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私有制必将被公有制所取代,社会化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将随 之得到解决。

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被一种全新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所取代,这是一种超 越。但是,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所超越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而不是经济本身。资本 主义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仅仅意味着经济的某种历史形式,而并不意味着经济本身。马 克思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经济,也仅仅是批判和否定经济的这种历史形式,并不批判和 否定经济本身。这也就是说,在新社会里,经济仍然可能存在,仍然可能具有它向来所 具有的优先性地位和意义。所以,恩格斯在设想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时就认为, 自由王国仍然是建立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只不过在自由王国里“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 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生产劳动从“一种负担”变成了“一种快乐”(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3页。)。

但是,马尔库塞不仅要超越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而且要超越经济本身,超 越一切经济形式。因为在他看来,本能冲动与经济活动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它根本不可 能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满足。这里所说的经济活动并不是哪一种形式的经济活动,而是一 切经济活动。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个社会条件下的劳动,对人来说都是一个必然王国 。马尔库塞指出:“物质生产不管组织得多么公正,多么合理,它决不是自由和满足的 王国。”(注:马尔库塞著:《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上海译 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马尔库塞认为,一切经济活动对于本能冲动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基本压抑”,而资 本主义经济活动除了产生这些“基本压抑”之外,还会产生“额外压抑”(注:马尔库 塞著:《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第23页。)。由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经济形式所产生的“额外压抑”是可以消除的,因为 这些压抑不是由经济本身造成的,而是由资本主义统治造成的。而由经济本身造成的基 本压抑是不可消除的,它是个人生存的必要前提。

面对不可消除的而又必不可少的基本压抑,人们应该怎么办呢?马尔库塞认为,唯一的 办法是尽量缩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时间。他说:“非压抑性秩序只是在最成熟的文明 阶段,即在用最少时间、最小身心能量满足所有基本需要的时候,才是可能的。它们反 对受操作原则支配的自由观,而把这种自由留给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这是将以普遍地得 到满足的生存需要为基础而出现的一种生存方式。自由王国被看作处于必然王国之外, 因为自由不在‘生存斗争’之中,而在它之外。拥有和获得生活必需品乃是一个自由社 会的前提,而不是其内容。必然王国、劳动王国,乃是不自由的王国,因为在这个王国 中决定人类生存和功能的,不是人自己的目标和功能。而且那种目标和功能也不允许人 类机能和欲望自由消遣。”(注:马尔库塞著:《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 学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143页。)

从上面的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是要求通过消灭私有制 而使经济活动变成实现人的本质的一种活动方式;而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是 要求尽可能废除一切经济形式,真正的经济自由意味着“摆脱经济的自由——摆脱经济 力量和经济关系的控制”,意味着“免于日常的生存斗争、免于谋生的自由”(注:马 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版,第5-6页。)。

超越经济必然性,获得真正的自由,这是人类奋斗的最高目标;但是,要求在资本主 义条件下实现这一目标,则是根本不可能的。马尔库塞根本没有看到经济必然性在资本 主义社会里存在的根本原因,因而不可能真正意识到超越经济必然性的漫长性。正是这 种不切实际的要求,使马尔库塞的学说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试图重新恢复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是自卢卡奇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长期努力方向,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贡献。但是, 通过贬低乃至取消经济的优先性地位来确立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则偏离了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既要批判和超越经济的资本主义形式,又要坚持在现实条件 下的经济优先性,这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标签:;  ;  ;  ;  ;  ;  ;  

超越资本主义经济与超越经济: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经济观之比较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