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JPEG2000相结合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

与JPEG2000相结合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

张良[1]2003年在《与JPEG2000相结合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时代,数字多媒体产品的有效传输和版权保护是信息产业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多媒体数据压缩和数字水印作为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而受到众多研究者关注。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现代应用分支,近几年,包括数字水印在内的信息隐藏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在详细分析信息隐藏技术特点以及JPEG2000图象编码系统的基础上,与JPEG2000标准紧密结合,提出了叁种信息隐藏算法。一是结合信息隐藏技术的感兴趣区图象编码。感兴趣区编码是JPEG2000标准所提供的一项重要特性,本文对标准中规定的两种感兴趣区编码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而后创造性地提出利用信息隐藏技术来对其进行补充,将部分背景区的编码信息隐藏在感兴趣区系数的冗余位,通过控制嵌入量可以调节感兴趣区和背景区的相对质量。二是用于JPEG2000图象版权保护的小波域鲁棒性双水印算法。水印系统受到攻击时水印信息各个部分的受损程度并不相同,本文提出的算法借助于小波分解的多分辨率特性,利用一个参考水印来调整主水印各个部分的可信度,减少攻击造成的影响。叁是基于信息隐藏的图象数据恢复技术。该方案针对JPEG2000基本编码系统,首先对量化前的小波系数进行非线性处理;然后估算出量化以后各个小波系数上所存在的冗余的相对大小,根据估算的冗余对各个嵌入点处的嵌入强度进行图象自适应调整;最后根据小波分解的特性选取码流中的重要信息作为隐藏信息嵌入到图象的高频分量当中,从而实现对码流的非均等差错保护。

孙圣滨[2]2007年在《基于图像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迅速普及,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共享,传播日益频繁和深入。它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比如信息窃取,多媒体信息的版权保护,信息篡改等。而传统信息安全保障手段(密码术)并不能真正解决此类问题。人们提出了信息隐藏技术。实践证明信息隐藏技术是解决上述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因而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信息隐藏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后起之秀,基于图像的信息隐藏则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有:(1)本论文对图像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一种在图像DCT域内的信息隐藏方法。为了在保证隐秘图像视觉质量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载体图像的信息隐藏量,首先根据HVS特征和模糊理论将载体图像的各个DCT子块分为叁类,然后根据DCT子块的类型不同,自适应变化嵌入每个DCT系数的秘密信息的位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图像质量和信息嵌入量方面,都优于DCT域内固定嵌入位数的信息隐藏方法。此外,在秘密信息提取时,本文提出的算法不需要参考原始载体图像,实现了提取信息的盲检测。(2)小波域内基于整数小波变换的方法嵌入信息,达到秘密信息的无损恢复。在小波域内的算法与当前JPEG2000压缩标准相兼容。基于HVS的分类技术,自适应的嵌入秘密信息,在保证视觉不可见的前提下,有较大的信息嵌入量。嵌入位置选择整幅图像的中频区域,对JPEG压缩,滤波、高斯噪声等都有一定的抗攻击性。本研究将促进图像信息隐藏技术实用化、商品化的进程,解决多媒体信息传输与传播中目前亟待解决的信息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经济意义。

钱颖[3]2011年在《大容量数据的安全传输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网络规模迅速扩张,网络的高速发展给数据传输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接连不断的信息泄密和网络犯罪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在信息化时代,数据是承载信息的基础,信息的交流离不开数据的传输,因而数据的安全传输成为非常严峻而且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保护秘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攻击者窃取或者篡改。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隐藏技术是信息安全传输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数据安全传输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对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性能较好的基于图像的大容量信息隐藏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RSA加密算法对图像进行加密置乱,通过实验证明能够有效抵抗攻击,并提高信息的安全性。2.提出了基于小波域的图像信息隐藏方案。利用小波分析的特点,同时利用人类视觉系统对图像所具有的亮度掩蔽效应,结合人眼视觉特性及隐秘信息自身特征自适应地调整中高频子带系数实现信息的嵌入。3.研究JPEG2000图像的特点,将小波变换与图像的特点相结合,提出基于JPEG2000的信息隐藏算法,对载体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小波分解,然后根据人类视觉系统的掩蔽特性选择小波系数,将隐秘信息分别嵌入到小波系数的不同频率域中。有效提高了信息隐藏的容量,同时兼顾了容量和鲁棒性之间的均衡性。

利祥[4]2016年在《压缩域图像可逆信息隐藏》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数字媒体信息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这种方式虽然快捷和高效,但是也会引发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数字媒体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因为网络上的数字媒体文件很容易被非法拷贝和恶意篡改,从而侵犯版权所有者的知识产权。作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种新兴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信息隐藏中的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将一些标识版权所有者信息的水印嵌入到要发布的数字媒体产品中,并且水印信息的嵌入不会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一旦遇到侵权问题,版权所有者就可以通过提取产品中的水印信息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此外,信息隐藏技术还可以应用在隐蔽通信领域中。信息隐藏中的隐写术可以将机密信息嵌入到公开的图像、视频等载体文件中进行传输,攻击者一般很难发现隐藏的信息的存在,因此极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压缩域的图像可逆信息隐藏技术,选取了两种压缩图像进行研究,即JPEG2000压缩图像和分形压缩的图像。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信息隐藏的相关知识,然后针对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做了以下工作:(1)针对JPEG2000压缩图像,本文通过分析JPEG2000图像编解码流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直方图自适应移位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案。该方案选取了图像高频子带部分的量化小波系数作为信息嵌入位置,通过分块和小波系数直方图移位实现了信息的嵌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是有效的,而且在信息嵌入容量和嵌入信息的不可感知性方面比现有的一些方案有着更好的表现。(2)针对分形压缩的图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改图像分形码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定义域块的滑动步长为偶数来影响每个值域块的分形码中前两个参数的数值,然后通过修改这两个参数的值来实现信息的嵌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有效的。

殷颢玻[5]2015年在《二维码与图像信息隐藏相结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因特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传输已经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秘性,信息隐藏技术应运而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信息隐藏技术已成为信息安全、通讯、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中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二维码与信息隐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基于二维码的图像信息隐藏技术存在的问题,接着给出了二维码图像信息隐藏模型,然后提出了两种新的图像信息隐藏算法,分别是基于二维码的LSB新算法和基于二维码的DCT隐藏新算法。基于二维码的LSB新算法是先将秘密信息1转换成二维码图像,再将二维码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然后将秘密信息2利用LSB算法写入到灰度图像中,这时的灰度图中保存了两份秘密信息,达到提升容量的目的。基于二维码的DCT新算法是将秘密信息编码为二维码,并转换为灰度图像,再将灰度图像利用DCT算法隐藏到载体图像,从而实现信息的DCT域隐藏。第五章研究了两种算法的抗压缩性能,通过计算机仿真说明了本文算法具有一定的抗JPEG类压缩能力。最后一章总结全文内容,并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孔祥维[6]2003年在《信息安全中的信息隐藏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数字信息使我们的社会和日常生活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数字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在给我们带来创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挑战性的问题。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信息内容监控、数字安全通信等问题促使信息安全发展新的概念,具有伪装特点的信息隐藏应运而生,并成为隐蔽通信和数字媒体保护的有效手段,迅速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主要对信息安全中的新方向——信息隐藏在数字媒体保护和隐蔽通信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解决信息隐藏应用于数字产品发布过程中的版权保护、秘密信息隐蔽传输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字产品版权保护系统,鲁棒数字水印方法,信息隐藏性能评价和对掩密系统安全性攻击的掩密分析四个方面。 在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系统方面。本文通过研究数字作品的网络销售渠道和权益关系,分析了管理、版权机构、监管等知识产权部门的作用,设计了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数字产品版权保护系统模型。 在数字水印系统部分,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区域统计量的鲁棒数字水印的嵌入模型和基于最小错误率的水印检测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推导。依据此模型提出了针对打印扫描图像的盲水印系统和方法以及基于对象的盲水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无需原始图像,对多种攻击具有鲁棒性的特点。 在信息隐藏的性能评价方面,研究了常用的峰值信噪比,加权峰值信噪比等前人提出的感知性能评价准则,指出针对信息隐藏的性能评价不能单纯从视觉特性出发,提出从信息隐藏的数据特性和感知特性出发,结合局部特性来考察失真误差的变化的思想,并据此提出基于局部区域误差统计分布和视觉掩模方法评价信息隐藏性能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从数据失真和感知失真两方面对信息隐藏进行性能评价,而且结合了嵌入容量、安全性与人眼视觉特性等多种因素。 从信息对抗的攻击角度研究了信息隐藏的安全性问题。在深入分析目前的掩密术原理基础上,提出了掩密术的安全统计攻击模型和有针对性的掩密分析方法,并设计了一个统计滤波器和图像复杂度的掩密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方法对于替换原理的空域掩密术可以有效地揭示隐藏信息的存在。

罗俊[7]2011年在《基于指纹识别和信息隐藏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广泛普遍应用的情况下,互联网上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身份认证系统作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在互联网信息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信息时代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论文首先对指纹识别技术和信息隐藏技术这两种作为研究基础的两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下来对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各种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它们的缺点和优点;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将指纹识别技术和信息隐藏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网络用户身份认证的可行性,这种身份认证技术利用用户的指纹特征的生物识别特性,如独特性、不变性和非易失性等,将用户身份信息数据作为秘密信息嵌入到用户指纹图像中,从而综合了信息隐藏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二者的优势。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信息隐藏和指纹识别技术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具体内容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信息隐藏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系统客户端采集用户的指纹图像,再使用信息隐藏算法将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加密后嵌入到指纹图像中;这个嵌入了用户身份信息的指纹图像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应用提取算法将用户身份信息提取出来,并检索中央指纹数据库,将接收到的指纹图像与检索到的用户指纹特征模板进行指纹匹配,认证用户是否为其声称的身份;如果认证通过,用户被授权进行进一步的操作;2.采用JPEG2000有损压缩技术的实时量化水印的信息隐藏算法以克服低速网络环境中系统反应过慢的问题。3.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

陆亚[8]2007年在《运用小波变换的JPEG图像隐藏信息检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863计划"网上信息安全综合分析与监控系统"着眼于通过技术手段和政府监管相结合,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信息内容安全体系架构。本文是该课题的一个部分,对互联网中的图像进行隐写分析,判断其中是否包含秘密信息,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图像隐匿技术通过互联网传递秘密信息。本文研究的是针对图像频率域隐匿技术的通用隐写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如下:论文首先介绍了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课题提出的背景,论述了对互联网上图像进行隐写检测的必要性。并从信息隐藏的定义、分类、特点和框架等方面对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原理作了介绍。接着,论文详细分析了基于图像的隐匿技术,主要从空间域图像隐匿技术和频率域图像隐匿技术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介绍了常见隐匿技术的算法原理和特点,特别对几种常用的JPEG图像隐匿技术JSteg、OutGuess、F5等作了详细的研究。然后从图像空间域隐写分析技术、频率域隐写分析技术和通用隐写分析技术叁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常见隐写分析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现有特定隐写分析和通用检测这两大类隐写分析技术各自的不足和优点。在前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小波变换基于YCbCr图层高阶统计量的JPEG图像通用隐写分析算法,该算法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隐匿算法。由于JPEG的图片使用的是YCbCr颜色模型,而不是计算机上最常用的RGB颜色模型,所以若仍在RGB色彩层上构造高阶统计量,必然会淡化隐写后图像的特征,所以本文提出在YCbCr色彩层上处理高阶统计量,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正确率。最后论文总结了所做的主要工作,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伊晓玲[9]2008年在《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媒体的传播越来越便捷,但版权侵害也随之增多,为了保护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人们对数字水印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小波变换理论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数学分支,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局部特性,因此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应用小波分析方法进行数字图像水印的嵌入和提取问题作了研究,提出了基于DWT和DCT的数字图像水印新算法,本文主要工作有:(1)对小波分析基本理论和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的典型算法作了阐述,给出了典型数字图像水印算法的详细过程。(2)对DWT数字水印算法、DCT数字水印算法和DFT数字水印算法进行了编程实现,并通过实验对这叁种算法在水印的不可见性、抗噪声性能、抗JPEG压缩性能、抗滤波性能、抗剪切性能和抗旋转性能等六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DWT数字水印算法和DCT数字水印算法都具有良好的性能,其优缺点能形成互补。(3)对DWT数字水印算法抵抗JPEG压缩能力较弱而DCT数字水印算法抵抗JPEG2000压缩能力较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DWT数字水印算法和DCT数字水印算法在抗旋转实验过程出现的水印反色、偏移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4)借鉴已有的DWT与DCT相结合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结合DWT数字水印算法和DCT数字水印算法的优势,针对两种算法各自的弱点,提出了新的DWT与DCT相结合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5)对所提出的DWT和DCT相结合的数字图像水印新算法进行了编程实现,并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在其他性能没有降低的情况下,抗JPEG压缩和JPEG2000压缩都具有良好的性能,抗剪切性能有所提升,同时使抗旋转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水印反色和偏移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实验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

杜娟[10]2004年在《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作品传播和拷贝变得越来越方便,同时使得数字作品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版权保护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数字水印技术是通过在原始数据中嵌入秘密信息——水印(watermark)来证实该数据的所有权,它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数字产品版权保护和数据安全维护技术,十分贴近实际应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论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了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回顾了数字水印的研究背景、发展现状。分析了对数字水印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主要应用领域、典型算法、水印攻击分析。 2.研究了小波分析的基本思想、提升框架理论,分析了9/7小波的提升实现。通过对图像小波分解的研究给出了小波变换在数字水印中的应用优势,并对几种典型的基于小波变换的水印方案进行了评述。 3.针对王卫卫和Inoue提出的水印算法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波低频系数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本文方法,水印的检测不需要原始图像和原始水印。 4.对本算法、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域的中频系数位置换的公有水印算法和Kundur提出的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域的量化公有水印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虽然嵌入水印后图像的质量有所下降,但在抗JPEG和JPEG2000攻击方面,水印的鲁棒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与JPEG2000相结合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D]. 张良. 天津大学. 2003

[2]. 基于图像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D]. 孙圣滨.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3]. 大容量数据的安全传输技术研究[D]. 钱颖. 中北大学. 2011

[4]. 压缩域图像可逆信息隐藏[D]. 利祥. 浙江大学. 2016

[5]. 二维码与图像信息隐藏相结合的研究[D]. 殷颢玻. 西安科技大学. 2015

[6]. 信息安全中的信息隐藏理论和方法研究[D]. 孔祥维.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7]. 基于指纹识别和信息隐藏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8]. 运用小波变换的JPEG图像隐藏信息检测研究[D]. 陆亚.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9].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研究与实现[D]. 伊晓玲. 西安科技大学. 2008

[10].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研究[D]. 杜娟. 西北工业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  ;  

与JPEG2000相结合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