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创新
邱显衡
摘要: 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引入勤工助学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勤工助学学生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勤工助学学生规模的壮大,很多管理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模式的分析,从问题入手,对于产生的原因进行合理化的意见建议,以此来提升勤工助学管理的新高度。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已经开展了很多年,这种模式是一种双赢模式。于图书馆而言,能够有效地解决员工薪资不足而导致的员工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增加收入的方法,但这其中的问题不容我们的忽视。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情况阐述
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依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将需求向学生告知,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和学习时间安排,自愿提出申请,再由图书馆管理负责同志进行筛选,以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优先,选录的学生则辅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按时间计酬劳。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深受学生们的喜欢,这应该是图书馆管理的一种资源利用创新管理,不仅给贫困学生以生活上的改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再辅助进行图书摆放等工作时,也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济和思想上都有所收获。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图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现象比较熟悉,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总结,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图书馆忽略岗前培训,学生专业性较差
很多图书馆在录用勤工助学学生时,往往会在学生的选择条件上下功夫,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在选人用人时,也进行了一定的筛选,但当学生被录用后,往往三天内通知其可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岗位培训。学生在接触工作时,由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简单讲解,然后直接开始工作,学生“两眼一抹黑”,在迷茫和懵懂中,开始辅助工作,这其中的工作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怎样做,而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很多的工作失误也随后产生,有时,在连锁反应下,学生频频出错会影响学生的工作信心,降低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逐渐地失去工作兴趣,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图书馆忽略的岗前培训其实往往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提升图书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一步。
在土地整治项目整治后进行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即拍摄竣工后影像图,并对工程实施前后的航拍影像的对比,可直接真实反映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规模,检验施工的数量和质量、工程完成的全面性和实际效果。利用竣工后的影像数据,还能从整体上评价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的合理性,同时可以从局部查看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改变了以前项目竣工验收在实地只能看局部而不能整体评价的缺点,大大提高了项目竣工验收检查的监督能力和手段。
(二)学生流动性太大,很少长期坚持
在临床疾病中,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疾病种类,此类病情归于心血管疾病,加之老年人身体情况以及记忆力都有所降低,发生服药不当是常有的事情[5]。此外,患者对此类疾病缺少一定的认识,老年人患者与子女的沟通时间较少,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实施心理护理时需加强此方面的应用对策,进而使患者感受到关心与鼓励,根据医嘱实施治疗,改善老年人不良情绪。
为了挽留学生长期工作,可以采取一定的薪酬刺激工作。薪酬刺激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酬劳上,一般的都是按照月份计算,每个月开资,不足一个月的,按照月工资除以30天,再乘以工作的天数,给予工资酬劳。为了解决学生的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进行。用“钱”刺激,抓住学生的“心”,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长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薪酬上的增长。以月为单位,每增长一个月,薪酬增加10元,也可以更多,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工作热情就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很多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考虑到这样的薪酬增长方式,思想意识里会主动提出长期工作。在薪酬的刺激下,很多学生也会对工作更加用心,本人认为,这样的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刺激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工作更加安定。
(三)缺乏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方式单一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岗前培训,尊重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统一授课、模拟工作、特殊情况应急训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讲解。图书馆应该设立专人负责,挑选学生合适的时间,将学生分批次、分类地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前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老师也应该让学生对整个图书馆的历史、图书馆的工作性质以及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等方面有个整体的了解。培训最后,老师应该有个评估,这个阶段也应该有淘汰的过程。一些学生经过培训后,发现自身不适合工作,可以提出退出申请。整个岗前培训的过程不应该太长,可以分阶段,从最初的统一培训,逐渐到具体的岗位培训。这样一个岗位培训下来,学生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促进及早地融入到工作中。
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往往偏向于低年级的学生,而根据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只能坚持一年或者不到一年的时间,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坚持两年的时间,这个流动特点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学生刚刚熟悉情况就要离开,而新来的学生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其中的差错就会频频出现。再加上学生的流动状态会给学生的心理以暗示,学生会认为自身的行为比较自由,不会受到管制,很多学生在出现工作失误后都会选择离开。虽然这种方式表面看是图书馆受到损失,但真正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学生的这种思想会影响到他们的责任感的树立,这对于他们以后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学生的这种状态,图书馆的管理还没有特别好的方式。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创新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凭借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意见建议供参考:
(一)多种方式进行岗前培训
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方面,对于学生的管理,大多数的都是监督和惩罚方式。有带学生的图书馆管理员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工作内容进行评价与分配,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最主要的方式是训斥与指导,有的管理员会进行鼓励,但这种现象比较少,大部分的管理员都会将学生认为是“下属”,对其管理比较严格。然而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于工作的热情不高,整个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应付管理员上面,而没有经历和兴趣对待自己的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这种现象在平时属于“隐性危害”,很多管理员乃是图书馆的管理者都很难注意这个方面,他们往往不会理解,被他们忽略的勤工助学的学生层面的工作积极性往往会有很大的作用。
(二)根据工作时间长短逐渐增长薪酬
2.3.3 经产妇各分娩年龄组胎盘相关高危因素发生率 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胎盘高危因素发生率逐渐增加,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图书馆馆员要以身作则做表率
图书馆馆员密切接触着勤工助学学生,馆员的举止言谈对勤工助学的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一意义上看,馆员的政治品行、道德作风和工作风格会极大的影响着勤工俭学的学生,馆员需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强化自身的学习,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身教重于言教,语言文明,职业道德良好,业务技能熟练,为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做好表率,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导引学生正确价值观、劳动观和金钱观的确立,使学生在学到图书文献知识的同时,社交能力、人际互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给予权力以激发工作热情
面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特别是这一部分群体中,很多都是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引导管理员对所管理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在时间上、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同时,在工作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力,让学生能够有工作热情,同时也赋予一定的责任,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工作中,结合自身的实际,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多思考。有的学生也会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工作的过程中,创新一些工作方式,不要忽略了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往往他们的一些建议会给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会让图书馆的一些工作得到创新。
三、结束语
可以肯定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模式是高职院校管理上的一种创新,也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当前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学生部分的管理,重点还是以思想为主,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提升认识,自主地激发出工作热情,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下一步的研究中,笔者将针对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能够给学生带来的积极促进影响进行进一步研究,让学生在经济上获得收入的同时,也能进行一定的能力上的促进,达到勤工助学的最佳效果。
徐艺只得呐呐地说:“曾真……嗯……我跟你说,胜利大厦……只是我们正在争取的一单业务,其他的,我……我可真的什么也不知道。行,有什么情况我随时告诉你。”
参考文献
[1]马骏.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创新探析——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8).
[2]邓敏.基于工作团队的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模式探析——以广西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4):105-107.
[3]白小羽.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广西北海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5):58-60.
[4]徐磊.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勤工助学工作[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3(09):90-94.
[5]李玉辉.浅谈如何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5):136-137.
[6]陈若乒. 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2011,(12):86-89.
(作者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标签:高职院校图书馆论文; 勤工助学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创新模式论文;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