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为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学除了要讲授知识外,更应当重视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培养学生理性的思想价值取向,正确的法治意识和科学的公民意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形成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国家法律的认同,从而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借助中外对比,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潮日益侵蚀着高中校园,导致一些学生缺失了政治认同,产生了思想偏差。所谓政治认同,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理解、认同、支持、拥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大政方针,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观念,正确看待我国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不足,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成为国家的建设者。
二、借助思辨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所谓思辨问题,就是对某种辩论性论证和说理性解释进行的分析、理解、评估、选择和判断的一种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思辨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让学生在维护或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比如,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思辨问题: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老人碰瓷事件频发,一些人认为不应该扶老人,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扶老人?应该怎样扶老人?运用生活中人们争议的话题,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并对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所坚持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辩论,学生基本上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即要扶老人,还提出了很多策略,比如拍视频、找路人作证、报警等。通过一系列辩证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三、实例引导,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要有许多方面的能力共同发展的过程。其中就包括:语言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发展、以及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不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只在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培养学生的情绪心理以及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高一政治《公民的政治生活》课程的教学中,在学习"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关知识时。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知识的输出来强行记忆,一旦学生遇到国家与个人利益真正冲突的情况,学生真的会首先考虑国家的利益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教师在教学时,不妨给学生引用更多实际例子,告诉学生国家给我们带来安全幸福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注重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例如,在解释经济生活这一单元中"商品"这一概念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例如"为什么商品会出现?"如此学生将分析商品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引导分析商品经济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理念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以及访谈。教师可以密切围绕从政治教学内容中提取"主题",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如《公民的道德建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和服务公共事务来理解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认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当教师教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引导学生以不良消费行为作为主题组织活动。
五、选择具有争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理性思维
具有两难性、辨析性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争议问题,在研究这类的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其中的疑难、明确其中的关键点和重点以及矛盾,可以极大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高中阶段政治学习的难点也应该体现在争议问题中,比如生活如何在法治下变得更加美好等问题,通过学生之间意见的分歧来引发争论。教师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重要性以及探究性,从而确保问题是具有探究价值的。对于实际的争议问题选择,教师可结合课程标准、社会热点、生活实际来采用教材中给出的争议问题,也可以自行设置争议问题。
以人们对打麻将这一娱乐活动的看法为例,争论群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认为打麻将属于赌博行为,并且对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诱惑,对生活也是完全没有用处的,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属于落后文化中的一种,不应得到支持和鼓励;另一种则对打麻将活动抱以支持的态度,认为打麻将是一种民间的娱乐活动,适当的参与可以人们的心情,同时也能促进邻里间的交流,并且是中国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文化。像这种富有争议的问题就以为适合让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这也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话题,都能够给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对文化的选择产生理性的思维和意识,从而逐步的实现对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六、开展社会性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像社会调查、主题访谈、志愿者服务等都属于社会性实践活动。在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主体以及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地方文化保护、社会公共问题改进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服务公共事务的意识,并具备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对社会的差异性、长期存在的矛盾以及现实性都能够有所认识。让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差异,对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能有所认识并承担,从而实现对学生理性思维、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激发。比如在高中政治有关消费观念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不良消费行为设置"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专题调查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学生可以自行布置工作内容,比如查阅网络资料、编写调查问卷、实地调查超市和市场中的商品包装等。之后,小组内成员再对各自的调查和工作成果进行汇总,从而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能够了解很多的环境知识,同时,个别小组还会提出绿色消费和环保消费的建议,从而最终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的培养和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把政治教学的基础工作做好,也就是,教师本身要认同核心素养的价值,结合高中生的身心规律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推进高中政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36(1):26-32.
[2]邱斌,左群.试述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4):69-74.
论文作者:荣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素养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政治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