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形势研讨会综述_政治论文

俄罗斯形势研讨会综述_政治论文

俄罗斯形势学术讨论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形势论文,学术讨论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久前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上海东欧中亚学会、上海社科院欧亚研究所以及解放日报社等联合举行“近期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及中俄关系”学术讨论会。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教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东欧中亚学会的部分会员参加会议,就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包括总统大选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和中俄关系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与会者对这些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根据记录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关于俄罗斯当前的政治形势

与会的多数学者认为,俄罗斯的政治经过几年动荡,已经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上海外国语大学杨希钺教授认为,当前俄罗斯政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政治斗争力度降低,已纳入法制轨道。 自新宪法生效以来,俄罗斯的政治多元化、多党制的议会民主已经确立。国内各种主要政治势力各得其位,纷纷倾向“中间政策”,极端派已经失去社会基础。(2 )政治变革尚未结束,俄罗斯的政局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①没有一派政治力量占明显优势,政治斗争不会停止;②经济滑坡减缓,但没有走出经济危机;③车臣危机尚未完全解决,围绕车臣危机,各派政治力量仍在分化组合之中。

关于俄共等左翼力量的复兴问题

近年来,俄罗斯政局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以俄共为首的左翼力量的崛起。目前,以俄共为代表的左派力量已经成为俄罗斯社会中主要的政治力量,在俄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关于俄左翼力量崛起的原因,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华东师大潘世伟副教授认为,俄左派重新崛起,是俄政治生活、政治体制越来越正常的表现。左翼力量的上升,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1)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发展仍未摆脱下降的轨道。 对大数人来说,对改革的承受力已到了一个极限,许多人希望出现新的变革。2 )西方从北约东扩、巴尔干危机、中东和平问题等几方面持续向俄施压,引起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反弹。3 )以俄共为首的左派力量经过了成功的自我调整,已适应了89年以来俄罗斯新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规则。俄共已成为俄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与外部影响也有关联。 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波兰等原东欧国家的左翼力量的崛起,已形成一个基本格局。第二次东欧政治变动,对俄罗斯政局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潘大渭副教授则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俄左翼力量崛起的原因作了如下分析:1)与俄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一方面, 俄罗斯多数老百姓在改革中收入与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人们也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定位,并且逐渐适应了新的经济秩序。但人民的怨言远比过去为多。2)是社会状况。 俄老百姓对苏联政府的高效运作记忆犹新,而近几年政府职能弱化,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3 )民主派的所作所为使广大阶层失望。人们曾希望民主派能使国家振兴,然而这一派上台后却为个人与自己的利益集团大肆捞取好处,使人们对改革派深感失望。其次,在93年的政治事件与车臣危机中,叶利钦使用的武力手段,与人们当初对民主派的期望差距甚远。4)俄罗斯的经济、 政治改革是在人们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推进的。因此,民众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改革的心理准备不足,促成了杜马选举出现了现在的局面。

华东师大姜琦教授指出:俄罗斯左翼力量的崛起,与其说是俄共的胜利,还不如说是叶利钦的失败。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的成功是不牢靠的。俄共要真正站稳脚跟,要做两个工作:1)有秩序的退却;2)加紧理论上的建设。

关于谁可能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分析与预测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1996年是国际上的大选之年。尤其是俄总统选举倍受关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走向,而且牵动着整个国际格局。尤使西方担心的是,如果是俄共上台执政,是否会使俄的形势发生逆转,叶利钦的改革是否会终止?俄共在对外政策上是否会采取强硬的态度。与会的多数学者认为,西方国家这一想法有失偏颇。无论哪一派上台,都会对现行政策作一些调整,但不会出现突变。

据最新的民意测验来看,在49个总统候选人中,呼声较高的有久加诺夫、叶利钦、亚夫林斯基、列别德、日里诺夫斯基等人。与会的多数学者认为:热门的人选将集中在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与现任总统叶利钦两个人。有的学者对叶利钦与久加诺夫竞选的优劣势分别作了比较。叶利钦的优势:1)身为现任总统,手中有权;2)已经组织了强大的竞选班子;3)颁布了有利于争取民心的命令,比如补发拖欠工资、 退休金等等。不利因素:1)车臣战争仍未结束,人员的伤亡与财政的消耗, 不得民心;2)经济连年滑坡,居民收入下降;3)社会治安情况差强人意,犯罪率高,居民缺乏安全感;4)本人身体状况欠佳。 久加诺夫的优势:1)在杜马选举中,俄共得票最多,提高了久加诺夫的声誉;2)俄共在全国各党派中人数最多,组织纪律性强,基层组织扎根于群众;3)在竞选上,采取与其它党派组织联合的策略。不利因素:1)手中无政权;2)在竞选上,财力、人力不足,缺乏必要的宣传工具;3)反对派以苏共的错误来攻击俄共,使之背上黑锅。然而,与会的多数学者认为,叶利钦竞选连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今年6 月份的第一轮选举即见分晓的可能性不大,而一旦进入预定9 月进行的第二轮选举则会对叶利钦更有利。因为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叶利钦有可能采取若干有利于争取选票的措施,例如争取在第一轮选举中失利的民主派等政治力量的支持。但俄共如果运用的竞选策略得当,尽力争取中间力量与广大选民的话,获胜也有可能。

关于总统选举结果对俄政治、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

姜琦教授认为,无论哪一派上台,有三点不会变:1 )向市场经济转轨;2)实行多党制;3)维护俄大国地位。其它一些学者从俄共的角度作了具体分析。

潘世伟同志认为,俄共的根本性质是民主社会主义,该党的纲领、政策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差别远远大于与叶利钦的差别。包括俄共在内的各派政治力量仍将在议会民主、市场经济整个总体框架中运行,致力于俄罗斯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俄共即使执政,也只会是欧洲“左”“右”政党轮流执政的俄国翻版。

潘大渭同志认为,俄共上台不可能执行原苏共政策,而可能向民主社会主义方面发展,在大趋势不变的情况下会向左靠一靠。至于在对外关系上,他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基于意识形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实质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利益。

华东师大赵泓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更为详尽的分析。他认为,俄共曾经提出要恢复苏联、实行计划市场经济的主张,但在竞选纲领中有了改变。俄共申明不恢复苏联制度,不搞国有化,并且再三强调,俄共与苏共有三条基本原则是不同的:1)放弃用革命解决问题的原则;2)承认多种经济成份是现实,并以此为出发点;3 )俄共承认多元化制度的重要性,主张多党制民主。在国际上,俄共竭力说服西方国家相信俄共执政,不会使俄形势出现逆转。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向会议参加者说,如果俄共上台,它的政府将做得更好,改善投资环境,欢迎外来投资。同时,赵泓同志认为,俄共如果上台执政,影响不小,至少在心理上对西方影响广泛。在政策上会有变化,包括对西方的态度。但是,俄不会回到原来的地方,不会出现突变。

也有一些学者从经济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分析。他们认为,俄共在杜马选举获胜后,已经成为最大党团。最近,负责私有化的副总理丘拜斯又被免职,这使西方对俄经济前景产生了怀疑。但是无论从目前杜马力量的配置结构来看,还是从总统的角度、政府方面,以及从国际环境因素上考虑,无论谁当总统,对现行经济政策会作些调整,但不会发生倒退。总体上讲,俄罗斯市场经济的道路不会受到大的威胁。

华东师大杨烨副教授认为,从经济转轨周期与俄国选举的相交点来看,目前的总统大选包括以前的杜马选举都处于底部时期,这对选举具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转轨的底部时期进行选举,对俄共来说,是个优势。当经济处于低谷,社会阶层与贫富差距拉大,人们对改革的承受力到了一个极限。民众对经济改革产生的不满,必然会反映到选举上。而在改革中得益的阶层,还没有形成政党力量。从另一角度来看,不管哪一个政党掌权,应该对经济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总统选举后,当权者必须根据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俄整个经济转轨处于底部地区,要促使经济回升,需从外部注入大量资金,为此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紧缩仍是必须的。叶利钦为争取更多选票,不得不顾及广大民众的反应,提出要增加预算拨款、补发工资、补偿居民因通胀所蒙受的储蓄损失,这会导致外部资金进不来。因此,无论谁上台,都要采取一些安抚民众的政策,但要有一定限度,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也要保持一个限度。总之,俄经济已经朝着复苏和回升的方向在努力,不必担心经济会出现逆转。

关于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形势的评价

复旦大学唐朱昌副教授认为,1995年俄经济形势是转机与危机并存。其一,1995年俄经济好转,经济滑坡速度放慢,工业出现结构性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并且在市场经济转轨中,所有制结构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向市场经济规范靠拢,俄经济出现转机。其二,俄经济仍然没有出现转折点,走出危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总之,俄经济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点,整个经济没有步出危机,原因有五个方面:1 )政局方面的原因。俄的转轨与社会制度的转变结合在一起,政局不稳定,对经济破坏严重;2)高成本、高代价的累积原因,使俄经济积重难返, 而休克疗法,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又造成巨大损失;3 )私有化问题上的失误,表现为三点:①没有形成整体推进的转轨模式;②没有找到以生产力为标准,结合俄实际的转轨道路;③私有化方法上的失误;4 )法制不健全与政府职能的弱化,使私有化带来的了经济犯罪化等消极后果;5)社会丧失了精神支柱,俄人民缺乏正确的意识形态的引导。

复旦大学葛霖生教授指出:对俄经济形势作出评估,引用俄官方发表的数据要谨慎,俄官方的统计数字既有低估的一面,也有高估的一面。对于俄经济形势的看法,他认为,俄经济仍然处于“U ”字型曲线的底部,并将在低谷徘徊一段时间。俄制定的96年经济增长的方案中,第一个方案是国内生产总值实现零增长;第二个方案是3%的负增长率, 力争第一,但不排除第二种可能性。虽然,俄经济降幅减小,但基础很不牢固。俄经济仍将徘徊一段时间,原因有四个方面:1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在滑坡。表现为人才外流、技术老化等等;2 )到目前为止,俄经济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3)经济发展的主力尚在形成中;4)俄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仍大于积极作用,并且缺少抑制负面效应的措施。

潘大渭同志认为,俄经济学家对国内经济持悲观论调的较多。这些经济学家认为,俄经济仍处于危机之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 )经济结构失衡。1995年,俄工业生产滑坡减缓,但凡是生产力回升的门类是提供原料和半成品,这与国家为了维持国内经济状况,大幅度出口产品有关。而消费品供应则减少13—15%,轻工业生产削减幅度最大,俄整个工业结构向原料、能源部门倾斜,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2 )财政紧缩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能低估。财政紧缩导致银行贷款、市场投资大量减少,而95年通胀率与94年相比,并没有下降多少。消费品物价指数无明显下降,是政府行政干预出现的表面现象。俄经济仍有可能出现通胀与汇率反弹,并且资金短缺,造成第二阶段的有偿私有化进展缓慢。俄整个经济仍然处于危机状况。

关于中俄关系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董拜南教授认为,在目前的大国关系中,比较有稳定基础的还是中俄关系。四年来, 中俄关系的发展有两个特点:1)政治关系比经济关系好;2)上层关系比基层关系好。总的来看, 中俄关系的发展有利因素比较多,但也存在不利因素。目前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1)俄罗斯从官方到基层都有一个想法, 认为中国实质上是重视西方外交超过对俄外交;2 )俄认为中国的对外政策带有实用主义色彩;3)“中国威胁论”的存在;4)在经贸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等等。

上海社科院潘光教授认为,近几年内,中俄关系有很多好的表现,但问题仍然存在。第一是边界问题;第二是非法移民问题;他认为,在四分之一世纪里,中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关系,并且中俄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美国关系的影响。

杨希钺同志认为,江泽民总书记在访俄时提出中俄要建立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既不对抗,也不结盟,是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从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利益来考虑,中俄关系的发展是客观要求。中俄关系发展势头看好,并且中俄经济关系中的潜力仍未充分发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学者赵华胜同志则从中、俄、美三角关系中分析了中俄关系与俄美关系。他认为,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中、俄、美三国在亚洲具有特殊关系。美国想在这个地区维持平衡,而唯一可能打破这种平衡的是中国,中美关系的发展今后仍会很困难。而俄与美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特别是在独联体与东欧地区的问题上。比较而言,中俄具有更为自然的战略合作要求。

关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潘光同志认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从93年10月发生议会流血事件与俄民族主义崛起后就已开始。俄罗斯与西方的蜜月期在1991年。到了93年,俄对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已感到怀疑。在94—95年,科济列夫任外长期间,对外交政策的调整仍不稳定,在某一时期,仍是零打碎敲。普里马科夫上台后,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已形成一个基本思路。这个外交思想体系包括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独联体的一体化,搞一个以俄罗斯为盟主的军事、经济联盟。目前,独联体一体化政策正在一步步落实。第二层次是中东欧地区,反对北约东扩。第三层次是加强与亚洲的关系,特别是要加强与中国、印度等国的关系。第四层次是与古巴、朝鲜、越南、中东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恢复传统联系。第五层次是对西方政策上,拉欧洲,特别是拉德国来对付美国。普里马科夫认为,俄罗斯要与西方平起平坐,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董拜南同志认为,普里马科夫外交有三个特点:1 )强调大国外交,强调俄的大国地位;2)强调全方位外交;3)进行周边近邻外交,独联体与东欧地区受到特别重视。董教授强调,无论谁上台,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不会变的。与会的学者一致认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取决于意识形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中俄关系上,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其它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

标签:;  ;  ;  ;  

俄罗斯形势研讨会综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