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双课堂教学模式&以“祝福”阅读教学为例_主体性论文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双课堂教学模式&以“祝福”阅读教学为例_主体性论文

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以《祝福》阅读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性论文,为例论文,教学模式论文,促进学生论文,阅读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目前仍是困扰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笔者在鲁迅作品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尝试,力图通过引入网络平台,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下面以《祝福》阅读教学为例,集中探讨信息技术与鲁迅作品教学的优化整合。教学基本思路是以网络平台的阅读研讨奠定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基础,再在实体课堂上由老师组织、引领、点拨,达到对课文准确、深入的感悟和理解;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上多种语言表达训练,加以深化与扩展,并转化为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一、网络课堂——主动参与,自主研读,注重个性化阅读

《祝福》一课的教学首先在网络课堂上层开。第一阶段为小说单元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小说写读后感。该单元包括《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共有17人选择《祝福》来谈自己的读后感。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也有“整体感知”阶段,但往往局限在课堂上的十几分钟,学生难以放开思维,对作品的感受也容易受时间等的限制而较为浅显。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充分感知,充分获取信息。有的同学就在阅读三篇小说时,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点,将自己的感受谈得非常彻底:“《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背景不同、风格迥异的作品排列在第一单元的目录里,初读时无甚感觉,但是读了两三遍之后,心中便难以平静。字里行间,有一种广博的、崇高的、难以轻易参透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深深地感召着我。我相信,这是一种抗争的精神,一种战斗的精神,一种支持人类同自身命运抗争、同一切黑暗战斗的原动力。”

第二阶段是自主研读《祝福》,评点鉴赏,写对联概括祥林嫂形象。这一阶段的要求比上一阶段有所提高,这样的要求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通过上网搜寻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来寻求答案。这样学生就牢牢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的作业质量之高令人钦佩,如:“可叹亡夫丧子几度悲愁有谁怜;可悲求神问鬼一生尽没冷眼中”“中年丧子,两度丧夫,祥林嫂命运多舛,惨惨惨;鲁镇遭歧,一朝惨死,旧社会封建如磐,难难难”。

初读的感知和再读的鉴赏,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网络平台上尽情碰撞。于是便有了第三阶段的网络课堂:针对同学们帖子中的焦点问题,展开交流研讨。这一阶段主要是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由于有了根据自己的阅读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学生会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乐于探讨,从而培养了他们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将网络平台引入阅读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在此能充分地表达心声、互通信息、共同协作,进行民主的、自由的、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虚拟课堂的引入,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打开了学生色彩斑斓的丰富世界,激发了他们内在的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在主动参与、自主研读、个性化阅读体验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激活,自主阅读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主体性也就相应地获得了发展。

二、实体课堂——深入探讨,教师点拨,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形成的个性化阅读经验,可能还比较零散和粗糙,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这便是实体课堂的教学任务。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确立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祝福)的实体课堂主要进行“我眼中的祥林嫂——经典人物形象解读”的教学,共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两方面的学习内容:①比较同学自拟的三张“祥林嫂年表”,梳理人物经历,感知人物命运。②品读三次肖像描写,解读人物命运。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对三个重要问题(是从学生网络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梳理出的焦点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中间穿插展示学生网络平台作业的精华帖,利用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衔接、推进教学环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物性格及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把握人物形象,准确而充分地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

实体课堂之前网络平台上的自主性研读,可以让老师观察与研究每一个学生,在充分理解学生的经验(他们的阅读兴趣、角度、创造、阅读障碍、疏漏、认识误区……)以后,教师可以及时对自己的预设教案进行修改与调整,以真正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实体课堂的教学便不再盲目。

实体课堂的两课时教学,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这一目标,既考虑到了小说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是重点的因素,又整合了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对祥林嫂形象的评点和鉴赏,以及用对联的形式来概括祥林嫂的形象这一阶段的自主研读成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讨论的问题完全来自学生在网上的交流,教师只是进行了集中和提炼,这激发了学生对课堂讨论和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只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自己结论的依据,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生成新的认识,实现对网络平台讨论的再认识和超越。于是,在生生、师生积极交流的基础上,在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度、适当的引导和点拨的基础上,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主体性得到发挥。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专家在评课时指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文本出发,从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的自主学习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这节课不是灌输型的课,而是探究型的课。教师不仅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且把自己当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学生网上的自主研讨,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标签:;  ;  ;  ;  ;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双课堂教学模式&以“祝福”阅读教学为例_主体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