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省 宁波市 315000)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中占有一定的数量比例,这类群体的发展方向有着一些差异化。如何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支持资源优化,让他们感受到适合自己在高校里的关心支持,让他们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新时代新经济背景下的教育方式的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支持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的情况调研。
在浙江省内经过对浙江万里学院、浙江树人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高校的个案调研。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回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有些受到家庭和民族的影响,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还是保持的较好。满族的大学生,相对人数基数较少,汉化程度较深,对于本民族文化持有量也相对来说较弱。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差异性。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需要身边的同学给予自己民族的尊重,以及对自己的民族行为的理解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心认同感应该更加注重,给予更多的关心。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在校生活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大学生由于在家乡的生活方式是各自不同,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有自己的民族性需要身边同学的理解。高校在做好他们生活安排的同时,也要关注到他们身边同学的相互影响,以免发生矛盾。例如,对于饮食文化,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首先中国各地区的饮食文化都不同的情况下,各个民族有理解。我们高校要理解他们的饮食文化下,给予饮食方面的帮助。很多高校现今都开设了回族窗口。这就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饮食文化的理解尊重。民族服饰的差异性,在新时代新经济的背景下越来越少。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在自己民族节日时期才会穿戴自己的民族服饰,我们高校要正确的对待,对其文化的保护,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内地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发展支持。
在对内地高校的调研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更需要学校给予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一些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家庭的影响下,对于自己的信仰行为有些不一样的认知。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高校要在给予理解的同时,做好教育工作。让他们了解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但是都要在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不可以逾越这一条底线。对于入党意向的同学,作为高校需要积极的引导,细心的培养,让他们在党的光辉下,茁壮成长起来,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民族做贡献,发挥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面对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将其民族文化理解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中华民族团结的认同感,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祖国的未来。在面对不同的资源配置时,首先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心是否认同。只有认同的前提条件下,高校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起来。我们就是要不断地汲取新生力量,才能把高校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空空而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不同的时期的发展方向支持。
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来自于偏远地区,例如,新疆的维吾尔族、内蒙古的蒙古族、云南的黎族、白族等。来到内地高校首先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有些一段适应过程。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就需要掌握住第一手资料。首先对气候的适应往往是第一道坎。例如,沿海城市的季风气候明显,来自西藏的高海拔地区学生刚到内地有些平原反应,会出现醉氧情况。醉氧严重者可能维持数周,严重影响课程学习。倘若有任课老师没有观察到位,会出现上课嗜睡,影响师生关系。这时高校应该是给予生活上的关怀,让他们尽快适应生活环境,远离家乡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组织的温暖。
其次对于进入高校学习后,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课程上的滞后性。因为我国的教育资源虽然在大力进行配置,但地域差异性还是较大。特别在英语这门课程,很多偏远地区的大学生较为吃力。面对4级6级考试,他们的基础较为薄弱,高校在课程发展支持方向上需要更多的投入其中。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专业的选择上,高校需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提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为自己的民族做出更多的价值。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式就是很好的路径,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应用型技能较强,适合在实践中寻求自我价值的提现。所以高校要更多的鼓励他们去参与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更快的融入到整个校园生活环境中。
在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有学校的关心,但是我们更加努力的方向是让他们在毕业后有着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高校在校期间需要更多的关注到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去与留,是每个大学生毕业时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也同样存在。在对省内高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选择回家乡工作等。首先,距离家乡的距离让他们毕业后更愿意离家近的地方工作。其次,对家乡的情怀是让他们选择回家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高校应该做到要将其职业规划做的更为细致。对于因地制宜的家乡发展,给予最为精准的发展方向支持。引导他们在家乡的创业,提现其中的社会价值,拉动家乡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如同一粒种子,可以在家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据比例不大,但是由于基数较大。让我们高校里有着一定数量的生源。让他们在高校里学习到相应的技术,相应的知识。可以加快我国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高校里的培养就尤为关键。作为高校的角色,要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大学整体发展支持。从思想政治上,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从心理发展中,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有自己的归属感。从经济上,解决他们对于学习费用的问题。从课程安排上,让他们有着更多的收获。从未来职业规划上,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更为明确的就业发展方向。只有从方方面面做到对他们的资源支持,才能更好的让他们成长起来,守护起家乡的土壤。
作者简介:张俊(1990.9—),安徽省马鞍山人,助教,研究方向:藏族工艺美术与视觉传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
论文作者:张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少数民族论文; 自己的论文; 高校论文; 大学生论文; 家乡论文; 他们的论文; 民族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