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是实现新常态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常态是一个过渡时期,高速发展到中高速发展的过渡时期,如果不能引领,变成一个长时期的速度不断下降的话,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创新驱动是实现新常态的关键,不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的两大动力减弱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经济体经历了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经济减速换挡的过程。日本和韩国都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变过程,日本的拐点发生在1969年前后,韩国的拐点发生在1988年前后。以这两个年份为界,前10年和后10年的速度大概是从10%降到6%至7%。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两个推动,一个是靠外贸出口,一个是靠低成本。最高的一年出口增速达到40%以上。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出现之后,外贸出口持续下降,去年外贸出口只增长了4.9%,这个速度对GDP的拉动力是非常小的。 国内则是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持续下降。上世纪80年代,人均月工资400元,现在是2000多元,有的地方到月薪3000元,甚至更高,相当于越南劳动力人均工资的5至6倍。过去的发展是政府把土地买下来,然后集中给外商来加工,现在是招商招不到了,劳动力也招不到了。 要素投资驱动变为创新驱动 新常态是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型期。曾培炎同志在经研中心年会上有一段讲话,他说,“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投资驱动逐步转换到创新驱动。一方面是改造老路,摒弃以往过度依赖于消耗资源能源等物质投入、不珍惜环境的高强度投入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开启新路,更多依靠人力资本集约投入、科技创新拉动,迈向质量提升型的发展新阶段。”从时间维度上看,新常态指的不是短期一年、两年,也不是长期的二十年、三十年,而是一个中期的概念。 后发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第一个阶段是要素驱动。就是卖东西,卖矿石、出口矿石,同时也包括土地和劳动力,中国在这方面有个新的创造,就是搞开发区,你到我这儿来,用我这儿的原料、劳动力,“两头在外”。 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包括基础设施的国内现代化和外国资本投入。这两个阶段,基本上我们已经经历了,现在情况发生变化。欧洲是经济增长乏力,走不出困境。美国由于页岩气、页岩油的开发,能源比中国便宜,美国的工业用电相当于人民币每度1毛钱。他到中国来投资设厂,劳动力虽然还便宜,但是能源贵,我们的工业用电每度0.58元,再加上机器人的普及,不用那么多劳动力,如果现在再搞开发区,外资也不来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创新驱动。 若干年前,凡是能够进入创新驱动的后进国家或者地区就都上来了,比如中国的台湾,开始时是生产折叠式雨伞。上世纪70至80年代以后转型做“晶圆代工”,就是半导体晶体的圆片,现在占全世界的2/3,这个产业估计还可以稳定20至30年。 韩国上来是靠什么?是靠信息化,三星的异军突起,使得韩国整个产业带动起来了。当时他搞手机、电视机、计算机的三机合一,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都说这是不可能的:老百姓不需要这样的产品,太专业化了。结果三星还是下定决心,现在只有苹果还能和他较量。 现在国内经济有一种理论:搞好服务业我们就转型了。看看菲律宾,海边度假、旅游的设施非常好,服务业占70%至80%,但没有支柱产业,科技创新匮乏,依然发展不了。这让我想起习总书记的一段讲话: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颠覆式创新是根本途径 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破坏性创新或者叫颠覆性创新这样一个词语。数码相机把柯达的那套系统都颠覆了,胶卷没有了,不需要冲洗照片了,都存在相机里了。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双卡、单卡的录音机,后来光盘出来就把它给淘汰掉了。到了新的时期,液晶显示电视机颠覆了显像管的电视机。 安阳彩管厂黎厂长到美国去收购了一个显像管厂,那个厂投资6千万,卖给他2千万,他觉得捡了个大漏。我说你买上当了,人家是处理给你的。他认为中国当时还有5亿7千万农民,图的是电视机便宜。当时液晶电视要2至4万,但是很快价钱就降下来了,整个安阳彩管厂就垮掉了。这就是颠覆性的创新。 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没有创新,发展受制约,中国的种猪92%要从国外进口,做种的肉鸡100%、肉鸭90%、奶牛95%都需要进口。 英国的樱桃谷鸭击败了它的老祖宗北京鸭,占领了我国肉鸭85%的市场。樱桃谷公司从北京引进原种,经过70年改良育出新品种。樱桃谷鸭生长比北京鸭快一个月,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现在樱桃谷鸭一年出栏11亿只,贸易量占全球市场的70%,而北京鸭只有800万只。北京烤鸭、南京板鸭的原料99.9%以上都已是樱桃谷鸭了,但他们绝不会把纯种卖给中国。英国女王两次为樱桃谷鸭颁奖,奖的就是技术创新。 经过30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100多种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面临产能过剩、水平不高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挑战。最明显的就是汽车,产量世界第一,销售量也是世界第一,但是自主品牌非常少。满大街还是德国的奥迪、美国的通用、法国的标致。 过去我们的制造业就是生产产品,今后就都是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服务,3D打印、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器官工程。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心脏已经做出来了,今后的父母如果担心家族有心脏病史,可以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把心脏干细胞保留在医院里,当四五十年过去,发现心脏不太好时,就启动人工制造,9个月后,人工心脏就发育好了,可以移入人体,毫无排异反应地再工作四五十年。未来的科学是非常了不起的。 制造业将要趋于智能化 未来的物联网和网络技术要服务于制造业,最典型的就是德国的工业4.0计划。德国人认为,工业1.0是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进入工业化社会。工业2.0是20世纪初形成生产线,把零件制造和整机制造分开,零件同样大规模的制造,然后整机在生产线上一个一个配上,从流水线上生产。工业3.0是出现了电子和信息化技术,机器人逐步代替人类操作。 未来10年,工业4.0将通过网络技术来决定生产制造过程,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现在我们的流水线也好,机器人也好,都是死的,只会做同样的事情,要换一个型号需要整个调整过来。将来把网络技术放进去,就能让这辆汽车做这个型号的,下一辆汽车做另外一个型号,体现智能化的随时改进。 网络的变化是世界上的一件大事,最早是桌面的互联网,就是计算机的互联网,后来是移动的互联网,用WiFi,下一代互联网是泛在网,最后是达到宽带、移动、安全、可信、自治、泛在。下一代互联网把物联网的服务放上去,进入产业服务,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CPS,就是Cyber-Physical System,CPS,现在只能翻译成通信与计算及控制的结合的网络。 中国也已有了利用网络提供运行监测服务的案例,比如矿山,过去只测瓦斯和渗水,现在山西的大型矿已经扩展到监测矿山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通风量、温度、湿度、一氧化碳的含量、下井人数等,每一个下井的人都要带一个发声器。大中型的煤矿在山西已经4年没有发生大型矿难了,这就是用技术进步来改变生产方式。 电子商务异军突起,这也是一个创新。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增至14万亿的交易额。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额14551亿元,有望今后某一个时间电子商务会超过坐商。 中国的网络零售市场增长速度是全球最高的,每年增长120%,2011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很快就会和美国接近。电子商务在网上买了之后,货要送给客户,所以出现了快递业务,2009年快递的接件量才18亿件,2014年就超过了120亿件。快递的从业人员现在算不清楚,大约东部沿海地区就接近1千万人,这些就业门径取代了过去大规模造房子的工人。 转变方式要花更大力气 要保持新常态而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十分不容易的。二次大战以后,有23个后发国家想追赶,只有5个国家成功超越了,其他的都没有能够进入创新型发达国家行列。 所谓宏观经济的换档减速不是自动滑行。现在有些舆论认为过去招商引资,经济发展,互相考核,很累,我看新常态恐怕更累,要花更大力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阶段经济发展的难度,无论国内和国际,都比粗放型高速增长要大得多。 要想跨过新常态这个坎,一是要依靠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激发创业创新和人人创业的活力:二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用网络科技来蜕变传统业态,并不只是工业可以应用网络技术,农业、商业都应当走上信息化、智能化的快车道,用最新的科技来实现弯道超车,使国民经济产生质的提升。 在新常态下,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和基础设施还是可以拉动经济发展的,还要保持一定的投资。投资不但是对当前有拉动,而且将惠及子孙后代。但是一定要精准投资,不能搞浪费的、没有实效的形象工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经济,在新常态下将会继续并存,比如电子商务,网上的交易是高度信息化的新产品,但是与之伴生的快递物流业又是劳动密集的,每一个城市都是几十万人在做快递。 在整个新常态阶段,在转变的过程中,投资还是稳定经济与就业的重要方面。 在经济高速发展后,现在中国的工业产品没有哪一个是不过剩的,如何消化,如何削减产能,将是新常态阶段非常棘手的问题。淘汰落后也涉及金融业风险。2008年以后,钢产量从5亿吨突到了10亿吨,这是在银行贷款支持下,大兴土木搞上去的,要削减的话,得考虑有60%是银行的钱。另外,削减下来的工业资产拿来干什么用,怎么转移?不能都成了废铜烂铁。在新常态的关键时期,除了经济转型以外,处理好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等一系列社会敏感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是稳定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摘自作者在第六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的演讲)创新动力是实现新常态的关键_创新驱动论文
创新动力是实现新常态的关键_创新驱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