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提早预防和诊断,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对3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儿中,治愈32例,治愈率88.9%,平均住院15±0.9天,自动出院1例,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1例死亡。结论:加强科学有效、耐心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217-0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消化系统的严重疾病,同时也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和肠穿孔的原因,其特点是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在临床上有三大主要症状表现:腹胀、呕吐、便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还是导致未成熟的婴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故此,分析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的36例患儿均为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36例全部符合《实用新生儿学》NEC诊断标准。36例中,男20例,女16;胎龄<33周8例,33~37周23例,37~42周3例,42周以上2例,平均35.4±0.5周;体重<1500g 8例,1501~2500g 22例,>2500g 6例,平均1760.0±30.6g;发病日龄<6天16例,6~10天9例,>10天11例,平均5.8±0.9天。36例均有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其中便血19例,腹泻8例,高热4例,体温不升5例。电解质紊乱14例,酸碱平衡失调19例。腹部X线片显示腹胀14例,肠壁积气21例,腹腔游离气体10例,合并肠穿孔2例。一般资料有区别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临床治疗方法 36例患儿确诊后即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并合理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1.2.2护理方法
在对患儿进行神志、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等常规观察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如下的观察:
呕吐物观察:呕吐物颜色是否为鲜红色、咖啡色、黄色、草绿色、白色黏液:观察呕吐物量,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大便的性状观察:便次、便量、性状、颜色、黏稠度等,是否为水样便、墨绿色便、鲜红色便,黏液血便、黑便或果酱样血便,有无坏死脱落的肠黏膜,及时将标本送检。
腹胀程度观察:每日定时测量腹围并做好详细记录,观察腹胀的程度,如腹胀如鼓、稍腹胀,腹壁张力是增高或腹软等。
饮食护理:患儿症状轻微者禁食5~6天,症状严重者需禁食10~15天或更长。在患儿无呕吐、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性、有觅食反射,临床状况好转后可以恢复饮食。通常应先鼻饲5%葡萄糖水,观察无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异常后,再改为牛奶(1:1稀释),逐渐过渡到全牛奶,最好是喂养新鲜母乳,食量由少到多。喂奶前务必抽吸胃内容物,如胃内潴留量超过2ml,则停喂1次。恢复喂养过程中,如发现患儿有再次腹胀及呕吐情况,应再次禁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奶不可过早,增奶不能过快,防止复发或病情恶化。禁食期间应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臀、脐部,避免红臀或脐炎的发生。
胃肠减压护理:患儿确诊后即行胃肠减压。其方法是,根据腹胀的情况间断抽吸,如用负压持续吸引,负压为30~40mmHg(1mmHg=0.133kPa),但要注意调节,避免吸力过小无效或吸力过大造成损伤。引流管要保持通畅,每2小时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严密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正确记录引流液的总量,为分析病情、计算液量作参考。
药物输入护理:全静脉营养是患儿进食期间的全部依赖,制剂质量要求很高,pH应调整在人体血液缓冲能力范围内,血浆渗透压一般为280~320mmoL/L,与0.9%NaCl液的渗透压相当。微粒异物不能超过规定,目前各国药典中规定的微粒最大应不超过10?m。同时还要确保无菌、无热原、无毒性 对于某些输液如水解蛋白,要求不能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制剂完成后,每天根据补液总量合理安排补液顺序、速度,早产儿、新生儿及婴儿用氨基酸2.0~3.0g克/(kg·d),早产儿用脂肪乳剂1~2g/(kg·d),足月新生儿及婴儿用1~3可/(kg·d),输注应16h,定期检测血脂,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如有高胆红素血症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等情况时,脂肪乳剂应减量使用或停用。同时兼顾抗生素的滴入,以确保抗生素达到有效浓度。液体输入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技术应熟练,防止药液外渗,输液速度应严格控制,避免发生静脉炎[2]。如发现穿刺部位有红肿、液体外渗等情况,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
口腔及皮肤护理:禁食会给患儿造成口唇干燥,故每日应以生理盐水或50%苏打水给予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的滋生,口唇涂碘甘油。如果遇到患儿有合并鹅口疮发生,应在苏打水口腔护理的同时局部外涂制霉菌素(50万U/日,3次/日)。每天用温水清洗患儿的颈部、腋窝、会阴,大便后及时清洗臀部。
异常体温护理: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皮肤散热快,但产热能力差,临床上常表现为低体温[3],故应注意保暖。体重小于2000g早产儿,应在暖箱内保暖,暖箱的温度应在32℃~34℃,患儿体温维持在36~37℃,体重大于2000g的早产儿在箱外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宜用柔软的棉被包裹患儿,间隔1小时测量体温,确认提问恒定后可改为间隔4小时测量体温。
2.结果
36例患儿通过以上的治疗和护理,治愈32例,治愈率88.9%,平均住院时间为15±0.9天,2例自动出院,肠穿孔3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亡。
3.讨论
3.1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具有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重症监护时间长、家属无法探视、住院费用高昂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患儿家属很容易出现担心、焦虑烦躁、恐惧不安等心理情绪[4]。为此,心理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护理人员应在这时给患儿的家属更多的帮助,以细致真诚和耐心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得到其信任,并针对其心理反映情况给予开导,消除悲观情绪,进而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5]。
3.2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加上耐心细致的专业护理操作,对提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患儿家属的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建议医界同仁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辛霞,赵艳,辛华,曹敏.规范化新生儿输液外渗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1年01期.
[2]谢伍刚,赵静.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9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Jul25(14):4-10.
[3]韩美菊,耿群群.浅谈新生儿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0期.
[4]韩彩英.浅析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8期.
[5]宁岩.3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J].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12月第8卷第24期:1-6.
[6]刘亭,王欣,马盼盼,高玉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年7月第29卷第7期中旬版:1578-1662.
论文作者:陈爱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患儿论文; 小肠论文; 新生儿论文; 结肠炎论文; 早产儿论文; 体温论文; 肠穿孔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