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论文_庄英乐

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论文_庄英乐

【摘要】全方位护理是临床重要护理模式之一,对患者进行心理、疾病、生理等系统的、全方位的护理,较常规护理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中心医院就诊的66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参考组基础上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积极感受、总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考组,疼痛不适、昏迷状态、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评分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考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理正常率分别为57.58%(19/33)、81.82%(27/33)。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正常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面心理。

【关键词】全方位护理;大面积脑梗死;心力衰竭患者;负面心理

心力衰竭、脑梗死均属于临床高危疾病。梗死面积大于25%称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现脑功能障碍,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死亡率极高。治疗用药情况、心脏及脑部病情变化情况均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期间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可极大程度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本研究选取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中心医院就诊的66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参考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5~76岁,平均(54.67±9.14)岁;合并症:5例不同程度失语,9例一定程度意识障碍,3例肢体动脉栓塞,16例偏瘫。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6~76岁,平均(53.83±9.06)岁;合并症:4例不同程度失语,10例一定程度意识障碍,2例肢体动脉栓塞,17例偏瘫。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胶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脑部CT、心电图、心肌酶、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者;家属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无本研究用药禁忌者。(2)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病史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药物滥用史者。

1.3护理方法

1.3.1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监测患者疼痛反应、瞳孔反应、角膜反应、语言反应、吞咽反应等意识变化,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等异常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及时救治,24h动态监护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协助患者开展被动训练,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1.3.2观察组在参考组基础上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1)疾病护理:患者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医生;加强心率、体温、颅内压、血压的监测,发现患者血压、体温等异常下降或升高时,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救治,通过脱水疗法控制颅内压,同时以30滴/min的流速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若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进一步措施。(2)病房护理:确保病房卫生干净,全力做好病区消毒工作。(3)生理护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通常并发偏

瘫,肢体运动功能受限,且触觉减退,易导致压疮产生,故加强患者体位护理及皮肤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承压及血运情况,按摩患者四肢,温水擦浴受压部位,涂抹活血、防压疮类药膏。(4)体位护理:摆放患肢,夜间取侧卧位,健、患侧轮换,白天取坐位,清晨取侧卧位或仰卧位,调高床头至30°,各体位保持时间均不超过2h;手腕、足踝关节以棉垫托扶,定时轻柔、小幅变换体位并进行按摩;发病24h内活动范围宜小,避免翻身扭伤颈部,发病24h后取健侧卧时,将枕头垫于患肢下;严密观察静脉血液流动状况,防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饮食护理:指导患者以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流质饮食为主,且饮水、进食速度宜慢不宜急,进食时调高床头至45°,避免产生呛食引发窒息、肺部感染等。(6)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注意采用温柔、亲切的语气和态度,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常识与治疗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沟通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掌握患者心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干预。(7)延续护理:叮嘱患者在家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和

作息规律,每天进行康复训练2h,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按时来院复查。

1.4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估表评价生活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昏迷状态、疼痛不适、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积极感受、总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6个方面,各项最高分均为100分,其中昏迷状态、疼痛不适、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其他3项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两组心理健康情况。采用自制心理评估量表从心情、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生活态度、社交5个方面进行评价,共计20分,0~5分表示心理状态正常,6~10分表示轻度心理问题,11~20表示中重度心理问题。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6个项目的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积极感受、总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考组,疼痛不适、昏迷状态、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评分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心理状态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正常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脑组织、心脑血管损伤严重,其临床治疗、护理困难较多,患者病房卫生消毒不彻底易导致感染发生,细菌可通过导管等潜入患者体内,导致患者出现发热、感染等情况,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心功能异常、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科学的

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通过密切监测患者心率、体温、颅内压、血压等,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征兆,迅速配合医生的处理,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有助于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有学者证实,58%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悲伤、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较重,容易出现消极或抵触治疗情况,进而阻碍疾病康复。通过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定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耐心告知病情等,有助于及时疏导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念,有助于病情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积极感受、总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参考组,疼痛不适、昏迷状态、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评分均低于参考组,心理状态正常率高于参考组(均P<0.05),提示将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面心理。

参考文献

[1]何俊芹.全方位护理干预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7):3258-3259.

论文作者:庄英乐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论文_庄英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