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创新意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_决策能力论文

重视创新意识与决策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意识论文,重视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对社会、自然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人的认识和创造能力也在提高。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时间正在大大地缩短。经济全球化、东西方文化交融、知识信息量增大,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21世纪的人看问题的方法将比20世纪更为宏观远大。

处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和全球合作的时代,中国需要大量优秀人才。上海的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要实现上海高科技产业的总体目标,使科技进步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主动力,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百年树人,不能拖延,必须从现在做起。培养人才既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我从事新闻专业,并且在巴黎法中友好协会主持工作,出于对上海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的关切,想结合平时采访中的感触,以及与法国朋友们相处的体会谈一些看法。

一、创新意识要从儿童时期培养起

高科技和其它行业的创新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和能力,这需要长期得到开发、培养和发展,儿童时期相当重要,正如邓小平所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去年秋天,我在国内参观一个相当有名的幼儿园,看到教室墙壁上一排排地展览着孩子们的图画作业。走近一看,几十幅画作竟然一模一样。绘画是培养儿童的视觉艺术才能,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按照老师的要求画得规矩、画得像,一样的颜色,一样的规格,那么孩子们的原创力怎样发挥呢?在法国任何一所幼儿园里都不会看到这种情况。老师教给绘画的方法,怎样观察,怎么用画笔,怎么配颜色,注重启发,至于画成什么样儿,那是孩子们的事情。老师出题目,画月亮,孩子们都画,至于把月亮画成圆圆的或者弯弯的,都是可以的。那是儿童的视觉,是孩子们眼睛中的月亮,是孩子们自己心目中喜欢的、想象的月亮。为什么不可以在月亮上加个小白兔或者桂花树呢,把洋娃娃或者小汽车画到月亮里去也是行得通的。老师要鼓励孩子们去想、去画。如果加以限制,一定要这样画或者那样画,孩子们的想象力就被阻碍了,创造力也不能充分发挥。儿童的审美情趣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喜欢的颜色和图案造型与大人不一样,表现着他们的性格、兴趣和情感,有时候甚至反映着健康状况,老师需要注意观察发现他们。儿童一般喜欢鲜艳的色彩,比如,有个小孩喜欢用咖啡色,老师一了解,这个孩子晚上尿床。又比如,一个孩子画房子,把围墙画得很大,总不爱画窗户,原来他患了自闭症,有了心理障碍,窗户是向外的心灵象征,他不喜欢。有个孩子把太阳比作爸爸,月亮比作妈妈,他不喜欢爸爸,就把太阳画得小小的,把月亮画得大大的。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和大人也不一样,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一天晚上,友协举行研讨会,有位当妈妈的会员带着她的5岁的小女孩,这位妈妈很放心地让小女孩干自己的事。 整个晚上,小女孩专心致志地画一张画儿,一点儿也没有打扰大人们的讨论。散会时,她完成了一幅画作,把这两个多小时当中对周围人和事的感觉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出来。这是一幅儿童抽象画,有趣、活泼,大人是画不出来的。孩子们很小就按照自己的意思在纸上作画,这在法国很普遍,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开始,这是法国儿童教育的一个特点。绘画艺术的本质是创新,高科技产业竞争的胜负也取决于创新,淘汰率很高,如果不能超越,就被淘汰。信息时代,创新能力尤其需要。

除了幼儿教育,我们国内中小学和大学教育可能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仍以美术教育为例,国内美术学院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专业上注重写实、摹仿、大统一,奉大师为神明,不敢超越。教师按照统一标准教,学生遵循固定模式学,谁画得像,画得地道,谁就是高材生,在画展上获奖。油画方面,教和学的过程都是在重复着欧洲几百年中的技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技艺再高,只能是个不错的画匠,很难发挥独特的创造价值,这不是真正的艺术家。事实上,油画艺术传到中国进入正规的美术院校教育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在中国生根并且培养了几代画家。可是国内培养的人才到欧美国家去明显地落后了一大截,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美术学院研究生在法国很难成才,教师的作品拿到法国画廊很难被接受。画廊经纪人首先要看这个画家有没有自己的特色,是不是在重复别人的方法。与别人的方法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没有前途,画廊不会投入资金和力气去推出。可惜我们的油画家进不了西方的主流艺术市场,为了生存只好改行,或者在街头画肖像。他们缺少的不是专业技巧,而是观念意识跟不上,内涵容量不够丰富,需要有一个从画匠到画家、从技术性到精神性的转变和飞跃。在信息时代,画家之间竞争的不再是技巧手段,而是思维能力。台湾的美术教育界已经感到有压力,有一位教授说,十年前我是五年换一次讲义,后来是三年换一次,最近几乎是年年都得换!《新民晚报》在今年4月21日有篇文章提到, 上海油画艺术的新走向是后海派艺术的崛起,上海的画家们很有信心,祝愿他们发挥创新能力,在世界画坛占有自己的位置。

二、创新意识要有社会环境基础

还是举上面那所幼儿园的例子。我去参观的时候正好赶上孩子们吃午餐。我们从后门进入教室,手里捧着饭碗的孩子们一起回过头来看。这很正常,儿童好奇心强,一有动静就会影响注意力。接着,便不正常了,所有的孩子都条件反射似地齐声朗诵:“老—师—好!”我当时心里感到不舒服,像面对一群经过训练的小军人,这太一致了。吃饭时间,孩子们高兴或者不高兴向来访的大人问好,要随其自愿,这与礼貌礼仪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定要求孩子们一边咽着口里的饭,一边统一高呼什么呢,这会使儿童自然活泼的天性受到限制。这样的限制多了,培养出来的是小绵羊,很听话,但缺少自己的主张和特点,创造能力也被埋没了,甚至会在身心健康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近几年国内青少年盛行统一的校服,这种方式在法国已经被淘汰,几十年看不到了。学生不是军人,衣着统一似乎不太必要。着装适宜而又称心,显出独自风格,这有助于发展审美和创新意识。如果学校教育模式过于固定,学生会有一个无形的思维框框,不易灵活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再用考试和分数把中小学生束缚起来,出了校门以后新的营养吸收不进去,很难成为各方面都十分健全的人才。从法国的角度看,我们国内统一的东西似乎还是太多了些,我指的是习俗观念上的,不是法律政策、制度规章和许多合乎情理的约束条规。真正的法制观念需要加强,该遵守的一定要遵守,在此范围之内,尽量去发展个人的特点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后,创新意识在人们生活当中处处体现着,还可以更加广泛地展现出来,更加自由地发展这种潜能。先进国家的政府强制人们服从法律,人们是在严格依法行事的前提下尽量体现个人特点。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创性,这种原创性是与生俱来的。你对世界的某一点体验与别人不同,你发现了而别人还没有发现,并且由你证明存在的,那就是发挥了原创性。

法国提倡展示个性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一次,友协主席英梨女士看到中国图片上一排排新建成的二层楼房,惊奇地对我说:“哎呀呀,这么一大片房子盖得一模一样,这是军营,怎么会是居民住宅区呢,走错了门都不知道。”的确,在法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包括最偏远地区,看不到两幢一模一样的房子。如果邻近的几座高楼很相像,那就是廉租屋,是政府提供补贴专门照顾一些低收入多子女的人的。这样的廉租屋比例很少,不会占据一大片面积。居民住房很有特色,房子外形造得有区别,体现了建筑师和住户的个性特点和创新意识。这不在于投资多少,而是动没动脑筋。据台湾朋友讲,他们那里已经注重景观了,盖房子讲求变化,不再一模一样,房屋内部的装修也寻求与别人家不同。其实中国古代的建筑十分有特色,各个时代的风格都不一样。中国人很聪明,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在各个方面看到人们创新能力的发挥。如果我们整个民族都在重视动脑筋创新,形成社会风气,那么在信息时代,中国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将会大大地缩短。

三、求知创新需要广泛开阔眼界

我们看到,欧洲各国不但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独立精神,也非常重视培养他们的多种语言能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见多识广对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法国的家长们通过协会的帮助,常常与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甚至更远国家的家长建立联系,以互助互换或者其它方式,利用假期把他们上中学的子女安排住到国外的家庭中去。青少年的适应力很强,在国外的一个家庭生活一段时间,不但提高了外语能力,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并且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国情和环境。

法国有许多中学开设中文课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法国朋友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友协帮助一些法国家长安排他们的子女到中国家庭学习语言,体验生活。去年夏天做了一个尝试,从城市转到农村,安排两位法国中学生到北京海淀区的农村家庭,效果同样不错。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法国家长和他们子女尊重不同文化、入乡随俗和接触社会生活所作的努力。这两个法国中学生去年8 月初住进北京郊区一对告老还乡的知识分子家中。自然,农村生活条件比起市区有着很多不便,比起他们习惯的巴黎差别更大。法国家长和他们的子女对这些差距根本不在意,也不在乎此举无先例可循。喝二米粥,蹲茅厕,他们都能毫不犹豫地接受。两个法国男孩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到村边的运河中游泳,一起在球场上拼夺,也一起到大田里干点儿什么。他们穿短裤、球鞋,骑着自行车在村子里转来转去,每天定时学习中文,请教问题,开心得很。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一点儿也无“骄娇二气”。他们认为这种生活很真实,切切实实地体会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习俗。行前,我的顾虑不小,毕竟是第一次尝试,没有经验,一方面再三要求中国家庭不要使他们受不了。我在巴黎跟他们解释“茅坑”是什么,他们根本想象不出来那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的妈妈一再表示放心,没问题,只要中国人能行的,法国孩子就没问题。他们喜欢试试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出自求知创新意识。负责接待的中国家庭很热情,腾出一间住房,新添了彩电。我把中国家长这种热情转告法国家长时,却引起了他们的担心,每天和彩电在一起,像住旅馆一样,怎么体会真正的中国生活呢?结果,两个法国中学生撇开了彩电,和村里的青少年们玩到了一块儿。尽管不怎么会讲中国话,他们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努力去学习,去沟通。

以上的例子,在法国人看来是很平常的,他们挺愿意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去增长见识。他们注重学习和创新,进行不同的尝试,只要你是在求知,在探索,大都会得到周围人们的尊重和帮助。这种社会风气是法国的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那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把西方人从神权的迷信中解脱出来,探究宇宙和生命的无穷奥秘,出现了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比如我们都熟悉的达·芬奇,既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发明家。弗朗索瓦一世爱惜人才,喜欢艺术,把意大利人达·芬奇请到法国居住,直到他去世。弗朗索瓦一世向达·芬奇提供了优厚的生活和创作条件。如果我们有机会去法国参观卢瓦河畔的“chteau le clos lucé”那就是达·芬奇最喜欢的故居,倚山傍水,秀丽典雅。他在这里作出了40多种科学发明。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故居室内有一地下通道,直达远处山坡上弗朗索瓦一世的城堡,国王随时可以与艺术家相见。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有一幅画作,画面是达·芬奇躺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手臂中静静地去世,表达了法国国王对人才和创新的珍惜器重。恩格斯称文艺复兴为“产生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之前,人们以为只有上帝才是创造者,创造天地万物,其他人不敢称言创造者。摆脱了教会的精神统治束缚后,人民获得了思想解放,释放出巨大的创造能量。近代西方强调创新,工业和科技迅速发展起来。几百年来,法国人民一直延续并且发展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求知创新精神,创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创造了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正是我们需要汲取的。法国的特点与美国不太一样,法国不太注意你怎么了不起,怎么有钱,而是注重你有不同于别人的特色,有创新。海外学者对比了这两个国家的特点,得出结论:在美国,你是第一,你就留下来;在法国,你有特点,你就留下来。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向世界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人民很有创造能力,唐朝以前注重创新。唐朝鼎盛时期,思想开放,吸收各国文化,成为世界中心。南宋以后,束缚思想,创造力衰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国正处在明朝,整个社会精神世界崇尚菩萨神仙,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迷信,人民的创造性被限制住了。于是,500多年来, 中国与欧洲文艺复兴提倡的创新精神和科技精神相反,距离西方的进步越来越远,落在后边。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以后,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直至50年前,中国站起来了。中国需要进步,需要强大,需要发挥人民的创造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科技精神,学校和教师担负着很重要的职责。

在法国,我时常想念在国内上中学时的一位数学老师,她创造了一种学习方法。每天45分钟数学课,前半堂课用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然后回答学生的提问,后半堂课让学生做作业,老师进行个别辅导,作业当堂课完成。自习时间用来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课堂提问。如果课下不做预习,上课根本听不懂。这样,学生总是走在老师前面,发挥了主动性,也学会了动脑筋。老师特别注重基本功的严格训练,练就了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这样,初中数学规定学习三年,我们一年半就学完了。数学老师挖掘了我们的潜能,培养了我们的自学意识。其它学科我们也是这样,走在老师前面。学习兴趣很浓,学习主动而且轻松,进入良性循环。15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都失了学,到边疆种地去了。由于具备了求知和自学能力,无论处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我们也有办法发展自己。她培养起来的这种能力,在我们的生命中发挥着作用,影响了我们一生。听说现在国内有的学校把老师的奖金和学生的分数挂靠在一起,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成了分数的奴隶。这样的挂靠,老师和学生都被考试限制住了,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样的教育方式不改革是不行的。

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的职责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掌握各种学习能力。欧美教育方式提倡“互动学习”,教与学相互启动,是双向教育。老师教了学生,学生学了以后又激发老师,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教育。法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轻松,记得十多年前,我在巴黎读研究生的时候,法国导师非常重视鼓励学生能够发问,甚至希望学生思考的范围超过他的授课内容。导师是著名专家,我们提出不同见解时,并不需要顾虑他的面子。有一次上课争论得很激烈,导师干脆把讲台和黑板都让给了我们当中的一个同学,请他在黑板上又写又划,以便更清楚地表达见解,导师自己则一屁股坐在这个同学的座位上仔细听讲。我当时注意到导师的精神好极了,他真是从心底为这争论感到高兴。事实上,好的教育方式是互动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学生超过老师,一代胜过一代,世界才得以进步。

五、培养高科技领域人才及决策者

高科技专业人才和领导人才需要经过严格正规的学习和训练,具有高等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对所从事领域具备宏观的决策能力,才可适应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对这一小部份尖子人才的培养,法国有着成功的经验。法国政府十分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以高投入培养国家精英,例如对理工科名牌大学L’X的教育和科研,政府每年投入超过4 亿法郎,该校每年招生400人,这个投资比例数不低。

一般来说,传统上三所培养高级人才的院校,好似支撑法国人才大厦的三根顶梁柱,它们分别以培养文、理、商不同领域人才而著称。 L’ENA(译音:雷纳),法国国家高等行政学校, 以培养高级行政官员为目标,居文科高校第一位。L’X(译音:利克斯),法国高等综合理工学校,培养高新科技工程师和决策人才,居理工科高校第一位。 HEC(译音:阿烁塞)法国高等商业学校,培养高级商业主管,居商科高校第一位。

L’X创办于1794年法国大革命时代,为了解决当时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学校由多位著名科学家任教,以快速培养青年精英为目标,此后两百多年,这个宗旨一直延续下来。L’X选拔学生的标准完全根据考生的智力才华,不受其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学生经过短期强化训练后,一部份进入国家机构服务,其余继续在校攻读。1795年,学校命名为综合理工学校(Ecole POLYTECHNIQUE), 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全面科学知识的人才。对学生侧重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培训,再对他们进行不同专业的深造,培养成高级科技人才。

在学校创立最初十年,学生中涌现出一批颇有成就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804年,拿破仑把L’X变成军事学校,直到1970年,都是一所军校。目前,L’X虽然不再是军事学校,但仍然直属法国国防部,历任校长均由将军担任。二百多年以来,L’X对法国的政治、军事、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现今,法国50家最大企业集团中的总裁有一半毕业于L’X。1997年5 月随希拉克总统访华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裁之中,L’X的毕业生超过了三分之一。人们不会忘记,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彻底摆脱世界石油危机对法国的威胁,L’X的研究中心成功地开发了核能发电。如今法国的能源消耗将近80%来自核电。法马通核电集团总裁是L’X毕业生,核电领域一半以上的工程师都由该校培养。L’X将法国的核电科技提高到世界首位,捍卫了法国的国家独立。

每一位学生跨入L’X,随之肩负起神圣使命:为祖国,为民族,为社会。这是他们为之终生奋斗和奉献的目标。拿破仑为L’X授了军旗,并亲自题铭“为祖国赢得科学和荣誉”。L’X始终保持着法国人的悠久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们应征入伍,学校改为医院,在此期间,共有五届学生中的两百多名青年为祖国奉献了生命。在现代高科技竞争中,L’X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为法国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阿利亚娜运载火箭、欧洲空中客车、核能发电、高速火车的研制……,均记录着他们的功绩。L’X培养的学生是忠实于法国的智力精英,走出校门后,他们在科技、经济及国防各个领域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六、科技“通才”和“专才”的培育方式

在访问L’X的时候,我们感触比较深的是该校对“通才”和“专才”的培育方式。L’X选拔新生十分严格,报考者在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后,还要具备在理工科大学或预科学习两年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资格。这个资格起点为理工科大学第三年。选拔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录取率极低,每年招收300名,近年来增至400名,年龄限制在21岁, 外国学生占1/10。这每年400个金榜题名者占了全国理工科学生尖子的2/3。

学生入学后要经过为期两年的“通才”培育,这是基础阶段强化训练,每三个月为一期,进行淘汰考试。学生全部住校,每人独用一间带有电脑的房间,国家负担衣、食、宿、读、用,还有数目可观的零花钱。据诺瓦尔将军介绍,学生只要一进校门,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都是选拔出来的理工天才,学习勤奋努力,几乎没有人被考试淘汰。强化训练的课程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机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学和两门外语。在第二年的教学计划中还包括举行各种讨论会,以及哲学、文学、政治、社会学或艺术的专题活动。当然,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考试。除了上课,还有四个月时间实习,其中三个月用作自然科学的启蒙研究,一个月用于人文科学方面。

L’X的师资力量十分强,授课教师大多在法国和国际上享有名望,他们还在L’X的科研中心工作。师资配备人员充裕,可以经常不断地满足学生的辅导需要,包括个别授课。L’X有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科研中心,24个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均属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法国领先世界的国防工业和尖端科技领域中,不少是L’X研究中心的奉献。

两年时间的多学科强化训练,不分专业,以小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适应多种岗位需要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及决策能力,为今后胜任高级技术或领导职务奠定基础。通过考核后,毕业生获该校工程师文凭。

接着,便是根据毕业生的志愿在“通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造,成为“专才”。一般说,400个“通才”毕业生中, 有一半以专业工程师作为其就业方向,他们在学校继续攻读两年,定向培养,还有1/4的毕业生选择科学或者经济方面的学科研读,四年之后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教授和研究员。约有1/3的法国学生进入国家机构各个技术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L’X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各种适应能力,开发潜能,拓展性格。两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集体生活,以团体方式进行各项活动,学会与不同环境的人们相处,宽容、体谅别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关心他人和自我控制等良好修养。作为高级人才,必须具备开阔的胸怀和优秀的品德。

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享有很大的创造自由,可以发起且组织、领导文化、艺术、社会或体育等各种活动。每年都有不少活动在L’X举行,例如大型学生节日、世界学生帆船竞赛等等。还有古典音乐、交谊舞等高级娱乐活动和现代音乐及各国艺术表演。

L’X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他们当中将出现指挥年营业额高达成百上千亿美元的企业集团的总裁,除了具有灵活、理智的科学头脑,还要有快速适应实际的本领。 一位如今担任总裁职务的毕业生回忆, 1976年在校时,两年基础阶段强化训练临近结束,为了开发他的领导潜能,派他到德国境内一个高炮军营任少尉军官,独自领导30多名军人监护机场。这些兵士当中,职业军人占多数,他们的年龄和经验都比他这个23岁学生官的资格老得多。秀才碰上兵,怎么管理?怎么能让他们尊重自己,对自己的命令真心服从?L’X给了他一个无法回避的考验。年轻少尉想尽办法适应现实,挖空心思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潜能。这场荷枪实弹的考试历时七个月,结束时,军队上级对他的领导才能给了一个满意的分数。这个分数是他从L’X毕业不可缺少的。

L’X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上述的这个毕业生介绍,1975年,他上二年级的时候,向学校提议,组织一个学生访问团到中国考察。他的设想得到校方批准,并由他领导筹备工作。不久,学生们自行组织的一个十几人的L’X访问团到了中国,费用是学生们从法国电力公司等大型企业争取到的赞助。考察团返校后,学生们集体撰文出版了一本介绍中国的书,其中有他的三篇文章,从经济、工业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时的状况,指出“四人帮”不懂经济。L’X还采纳了这个学生一个富有远见的提议:增设中国语言文化课。于是,中文成为该校开设的十门外语课程之一。从这一侧面也显示出L’X对世界发展的积极适应性和开放灵活性。

我们看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传统或是现代,成功的教育思想都是体现在培养学生为祖国、为民族、为社会努力进取,而不是提倡以金钱为目标,不顾一切的个人奋斗。政府高投入培养高级人才,是需要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不是自私自利、狂妄虚荣的权贵。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决策能力的人,同时应该在才智素质和人品修养方面十分出色。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我们需要面对未来进行思考。学校要创新,社会要创新,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经验中,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且不断更新。总之,创新、全球意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同样必需的。上海正在以巨大的生机和活力迎接世界发展潮流,我们相信,21世纪的上海,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不但应领先全国,并且还将向世界呈现出开放性、多功能、容纳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的风貌。

标签:;  ;  ;  ;  ;  

重视创新意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_决策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