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南畬塱排站管理处 523000
摘要:中小河流在调节气候、供给淡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状态下,中小河流两岸有着丰富的生物群落,河道中的水量,水质和两岸生物之间相互联系,这是一个生物活动非常活跃的区域,各种水生动植物为河流带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河道两岸土地的开发利用,人水争地现象普遍存在,天然河岸坡地被改为了浆砌石直立墙,人为阻断了河流与两岸区域的水力联系,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失去了中小河流原有的水生态功能。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河流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小河流生态治理设计要点,旨在帮助同行更科学地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恢复河流水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河流健康生命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小河流;生态治理;设计要点
一、中小河流治理现状
(一)治理标准低,洪涝灾害频发
经过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防灾减灾建设,我国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了可靠的防洪体系,而中小河流治理相对滞后,人为填堵河道、滩涂开发、违章建筑、桥梁阻水等,给河道行洪造成很大压力,在丰水期每当遇到大暴雨,洪涝灾害频发。据初步统计,全国2/3的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不能满足防洪要求,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中,中小河流就占了70%-80%。
(二)管理水平低,缺乏系统规划
长期以来,水管部门对中小河流的管理力量十分薄弱,河道采砂、堆弃垃圾、偷排废水等现象普遍存在。中小河流治理缺乏系统规划,没有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水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思路,仅简单地开展直立墙、硬底化等水利设施建设,不仅污水横流,黑臭严重,还人为阻断了河流与两岸区域的水力联系,进一步破坏了水体自净功能,使得河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三)治理任务重,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且大都污染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对人员和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由于没有统筹考虑河流治理与两岸土地升值相结合,地方政府往往没有享受到河流治理对两岸居住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土地升值,投入资金十分有限,开展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治理工作十分缓慢。
二、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重要性
中小河流的水量、水质和生物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最活跃最广泛的河流生态系统,承载着调节局部气候,供给淡水,以及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的重要作用。天然河道边坡又是生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微生物、陆栖动物、水生动植物的存在,为河道自净带来活力。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向河流随意排污,挤占河道等行为,使得河流的水量、水质不再适宜生物生存,将给河流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破坏,河道槽蓄量减少带来的洪涝灾害,又将严重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因此,为了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提供人类自己一个合适的生存空间,实施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保留河流水体与两岸的连续性,保持河岸生态多样性,促进河流的生态调节,势在必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小河流生态治理设计要点
(一)断面型式
生态河流研究的空间尺度覆盖了河道本身及河道周边对河流具有直接影响的区域,包括河道、河堤及护堤地5-10米(没有堤防的河流为河岸两侧20-50米)的范围,可分别从横断面和纵断面两个方面考虑。其中,横断面涉及河流的河槽深度、滩地类型、河岸带植物群落等内容,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纵断面涉及河流沿线比降、跌水、深潭等内容,以形成多样流速分区,为水生动物洄游、觅食、产卵提供条件。河流横断面应优先选择多层复式断面,在受地形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可考虑梯形断面,尽量避免矩形断面,以保障河道内两栖动物的迁徙通道不被隔断。河流纵断面设计上,应先确定河道的等级和功能区划,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河道纵比降,必要时可设置低坝等设施,以满足水流多样性要求。
1、河流横断面
河岸与河滩地的平均高程一般按照平水期流量所对应的水位或多年平均潮水位设计,对潮差较大的河段,高潮时滩地淹没深度应不大于1.2-1.5米。
采用多层复式断面时,第二台阶的河道岸墙高度应不大于2.2米;超过2.5米时应设置第三台阶。河岸和河滩地的宽度除满足平面规划和行洪要求外,其最小宽度还应满足人身安全的最小要求。城市建成区及镇圩河段的滩涂最小安全宽度一般为1-3米。
河道受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条件限制,不能采用复式断面的河段,可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以及梯形、矩形与复式混合断面形式。矩形或坡降很大的梯形断面,河道深度大于2.5米时,应考虑设置防护措施保护人身安全。
穿过城市建成区和镇圩的河道,在设计时应考虑河道的视觉效果。一般认为:宽深比小于1的河道,人在岸上会有较强的封闭感;宽深比为3左右,会有比较舒适的视觉效果;宽深比在4-6之间时,会有空间宽阔的视觉效果。设计时应视河道功能和视觉需要,确定合适的河道宽度和宽深比。
穿过自然保护区的河道应考虑设置生物廊道。保护无脊椎动物的河流廊道宽度大约需要3-12米;保护鸟类迁移及鱼类、小型哺乳动物觅食的廊道宽度大约需要12-30米,消减面源污染和保护河岸带野生动物的廊道宽度大约需要30-60米。设计时应结合生物调查和河岸带情况进行确定。
2、河流纵断面
对纵向比降在3%以上的河道,应考虑采用阶梯深潭结构对河道断面进行改造,或采取鱼道与阶梯跌水相结合的结构,以缓解水流对河道的冲击,营造多样性的地形结构。对纵向比降在1%-3%的河道,可考虑利用人工辅助措施营造阶梯深潭结构,或采用阶梯式结构,以缓解水流对河道的冲击,营造多样性的地形结构。
河道纵向断面设计应保持河道与河道、河道与湖塘之间的连通性,不设或设低矮的挡水建筑物和构筑物。对河道内已建的阻水严重的建筑物,应扩建或拆除。不能拆除的,应考虑通过改变运营方式或修建跌水与鱼道工程等措施,保持水流畅通。
(二)施工材料
中小河流治理要因地制宜,科学使用生态材料。河堤达标加固时,护坡要使用生态护坡型式,维持河道与河岸之间的水力联系,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河岸绿化时,要优先种植本土植物,避免种植威胁堤身安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三)资金筹措
中小河流治理属于环境治理工程,对人员和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仅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有效解决。可探索使用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中小河流治理,通过盘活河流两岸土地,将土地开发与河流治理联合起来,将一部分土地升值收益用于河流治理,从而大大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四、结语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治理时要合理设计河流纵横断面,维持河流连通性;要采用生态护坡,保护水生动植物繁衍生息;要统筹考虑河流治理与两岸土地升值相结合,通过河流治理,改善两岸居住环境,带动土地升值,回收治理成本,进一步加大中小河流治理资金投入,促进人类与河流健康生命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奇.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问题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建设论研究,2013(6)
[2]李铁华.对中小河流河道综合整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3(22)
[3]田兴梅.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讨[J],民营科技,2012(12)
论文作者:谢广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河流论文; 河道论文; 断面论文; 河岸论文; 生态论文; 两岸论文; 纵断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