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_柴达木盆地论文

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柴达木盆地论文,为例论文,区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 中图法 P902

我国现代的自然区划研究大致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竺可桢等老一辈地理学家开始。而自然区划的系统研究和全面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重点项目,曾经组织了三次较大力量,开展全国自然区划的研究和方案的拟定,完成了一批重大的成果。综合自然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1]、《中国自然区划概要》[2]、《中国自然地理总论》[3]、《中国自然区的农、林、牧、副、 渔业发展方向的意见》[4]等;部门自然区划:《中国气候区划草案》[5]、《中国水文区划》[6]等;实用自然区划:例如,农业自然区划、 公路自然区划、建筑自然区划等[7]。 除实用自然区划带有一定的直接应用性外,其余两类基本上是对客观环境的科学认识,其可应用性是间接的。区划原则基本包括发生统一性原则(发生学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自然区划的两类单位是,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地带性等级单位分为:带、地带、亚地带。非地带性的等级单位分为:大区、地区、亚地区、自然亚区。目前国内大多是以两者相结合的单系列方案划分[7],即:0级(或不列级单位)自然区、温度带与亚带;一级单位:自然地区与亚地区;二级单位:自然地带与亚地带;三级区:自然省;四级区:自然亚区;五级区:自然小区。但是,由于科研积累的限制,地带性等级单位亚地带以下单位,研究尚不够深入。同样地,单系列区划等级单位目前国内较为系统和详细研究的是一、二、三级单位,四级和五级研究还不够深入。自然区划和经济地理区划未能很好地相互结合起来,致使一些内容相关的研究在区域划分上,有比较大的差异,这样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很大的限制性。

1 综合区划的设想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区划研究工作的深入,要求自然区划必须适应现代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虽然综合自然区划以农业生产为服务目标,而一些实用性自然区划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一部分,这对于它们完成所处的年代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对于现代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来说不够全面。所以必须有自然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区划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区划是黄秉维先生近年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主张将自然与经济结合,叠加上流域划分[8,9]。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如下设想, 以求在这方面请教于前辈和同行。

1.1 资源、社会经济指标(要素)的引进

自然区划对象是自然要素。在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依据相关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进行划分;部门自然区划可以看作突出主导因素并且服务于主导因素的自然区划;实用自然区划更是目标明确,对能(或不能)服务于实用目标的自然要素进行划分。不难看出它们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没有把自然要素作为资源来对待。它们适合自然区划的基础研究并可在部门或行业的应用。但是,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片面性。为此,必须引进资源、社会经济指标。

自然要素和资源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自然要素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一种没有人为因素的客观物质;而资源既是天然的财富客观的存在,更是经过人的思维和客观物质。例如平地,在自然要素的范畴中是一种地势平缓、地表组成物质相对均匀、土层较厚的土地。而平地资源则是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居住、工业、企业等的区域。再如山地,对于自然要素来说,是一种具有一定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切割深且密度大的土地。而山地资源则是可用于发展林、果、牧业、旅游或矿业等的区域。

区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自然区域还是行政区域,都要在充分认识和分析区域内部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区划要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就必须引进资源、社会经济指标。这样才能使综合区划真正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不同于自然区划,它引进了资源、社会经济指标;它亦不同于经济区划,是自然和人文结合的产物。综合区划把资源作为划分不同区域的基础和依据,而不仅仅作为分析区域经济状况的背景条件,因而更具实用性。

1.2 综合区划的等级单位

区划是对区域的逐级划分,综合区划要对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资源、社会经济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地域进行逐级划分,划分是否正确取决于能否客观地反映划分内容的地域分异规律。综合区划也需要一个等级系统来体现这种地域分异规律。

综合区划需要以综合自然区划为基础,综合自然区划对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起重要作用。只有在全面认识区域自然环境及其差异,才能全面分析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综合区划的等级单位采用六级,即0到五级。0级单位带与亚带用温度资源作为指标划分;而0级的大区则是采用基本地质构造进行划分。一级单位, 地区和亚区采用地质资源(地势—构造),大气候资源,以及高度位置等划分。二级单位,地带采用土壤资源(土类)和植被资源(植被群系纲)划分。三级单位,区采用地貌资源(地貌单元)划分。第四级单位亚区和第五级单位小区,采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型和资源类合并。

对于我国而言,这样进行综合区划的理由是,从0级到三级单位, 单位个体的地域辽阔,区域内部的自然资源差异相对还较大,划分这些差异能够达到认识这些单位的基本环境状况的目的。但是,资源复杂,难以确定主导的优势资源,而一旦主导优势资源不明确,则容易把综合区划混同于区域经济规划。而亚区的区域相对较小,若继续按自然资源的差异进行划分,则容易又类同于部门自然区划或实用自然区划。此外我国的亚区以上的单位往往是跨省市自治区行政界线,若在亚区以上单位以资源、社会经济指标来划分,则不但受到可以得到资料的限制,而且这样的区划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上有很大的困难。所以笔者认为亚区这一级用若干主导优势资源进行划分比较合理。

1.3 综合区划的建立

综合区划的划分过程与其它自然区划相同,即确定区划的原则、建立区划系统、选取区划的指标、采用相应的区划方法、对不同等级进行划分。综合区划的原则应该是: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和自然与社会经济同等重要原则。这些原则大多数都在其它区划中有详细的阐述,这里只对自然与社会经济同等重要原则作说明。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综合区划在进行区域划分时,同时考虑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把自然要素与资源、社会经济作为同等重要的组成成分看待,不偏重于任何一方。这也是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应用的公平原则的重要方面。这一原则很重要,没有这一原则综合区划可能类同于综合自然区划或经济区划。

表1 亚区及小区指标

Tab.1 Index for sub-region and small region

小区级资源型

土地资源农业地、牧业地、林业地、滩地(沙滩、泥滩)

人力资源劳力型、智力型、商贸型

水资源 地表水、地下水、咸水、淡水

生物资源林木、药材、野生动物

矿产资源化工非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金属、

稀工金属、黑色金属、建筑材料、冶金辅助原料

动力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交通运输

旅游资源风景、名胜、文化古迹、探险、科考、运动

由于综合区划的高级单位在于区分和认识大的区域差异,所以在区划方法上应该采用“自上而下”。而综合区划的低级单位是自然和人文的相结合,旨在为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宜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即0级到三级单位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为主; 四级和五级单位以产值占第一位的资源为指标,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为主。

2 柴达木盆地的综合区划

2.1 区域特征

柴达木盆地一直以干旱荒漠和聚宝盆著称于世,要研究柴达木盆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综合区划作为基础。柴达木盆地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密切相关,青藏高原逐步隆起时期,柴达木盆地整体陷落,沉积巨厚,孕育多种矿产。第四纪后,盆地沉积中心不断东移,气候不断干旱,形成了现在极干旱的湖盆。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特征最突出的是高寒和干旱,柴达木盆地的水源主要来自周围的高山,东南边缘为半干旱棕钙土荒漠草原,盆地的其它地区为大片荒漠,而西部出现山地荒漠,甚至是高山荒漠。

许多研究把柴达木盆地作为一个亚地区[1,5,10]。有学者把柴达木盆地作为自然区[11];并根据中尺度地貌分异、地方气候差异、垂直带性以及东西两部分的差异,划分为东柴达木荒漠草原亚区,柴达木山地盆地荒漠亚区,中西柴达木平地荒漠亚区;并进一步划分出15个自然小区。也有学者依据青海省土地类型,逐级合并为自然地带、自然地区、自然带[12,13]:高原温带(以温度等级划分); 干旱地区(以干旱程度等级划分);干旱荒漠地带(以土壤植被类型划分);自然区:柴达木盆地东缘(乌兰——都兰)荒漠草原棕钙土区、祁连山西段(哈拉湖以西)高寒荒漠草原山区、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

2.2 柴达木盆地的资源

(1)土地资源。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资源之一, 宜农土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德令哈、希赛区、察苏—查查香卡、香日德—宗巴区、诺木洪区;西南部的格尔木区、乌图美仁区;西北部的柴旦—马海区、花海子区、冷湖—阿尔拉区。农业上能利用的土地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的东部。林地面积小,防护林占94.9%,天然林分布在盆地东部祁连山和昆仑山的陡坡上。柴达木盆地的草场类型主要有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草原草场、沼泽草场、荒漠草场和森林草场。可利用草场面积大约占全省的17.8%,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东部的都兰和乌兰(约74.5%)和西部的格尔木(17.5%)[14~16]。

(2)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5种, 其中储量占全国第一位的有7种,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池盐、溴、碘、 石棉;另有四种储量占全国五位以内,三氧化二硼、氧化铷、银、白云母。此外,铅锌矿也比较出名。盐类矿产是柴达木盆地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心的盐湖。东部柯柯盐湖主要是氯化物盐,北部大小柴旦为硼酸盐,中部察尔汉盐湖为钾、镁盐,一里坪、东、西台吉乃尔湖是锂的富集区,东南部有一些碳酸盐型含碱洼地。铁矿多分布在盆地南缘昆仑山地和祁连山地,有色金属分布局限在西北部(图1)。

(3)能源资源。柴达木盆地的能源资源主要为煤炭、石油、 天然气。煤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和南缘,大煤沟,鱼卡,旺尕秀西大滩等,储量约2.5×10[8]t。 石油与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的17个油田和5个气田(图1)。

(4)旅游资源。 柴达木盆地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所认识,或者说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长期以来被认为没有旅游资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终年盛行西风,大风日数可达到110天, 大片平地被吹蚀成为“雅丹”地,非常壮观。在山麓平原地带分布大片的戈壁滩。此外,还有著名的盐桥等。这些都是独特的旅游风景地。

2.3 柴达木盆地综合区划的初步方案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的优势资源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根据0到3级采用自上而下,4、5级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并根据柴达木盆地土地类型图和矿产分布图,柴达木盆地综合区域为16个资源小区,5个资源亚区,具体划分见图2和表2。

图1 柴达木地区矿产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图[17]

Fig.1 State of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neral deposit of Chaidam basin

表2 柴达木盆地综合区划方案

Tab.2 Integrated zonation scheme for Chaidam basin

带 地区 地带 区 亚区

Ⅰ.环盆地土地资源亚区

高 干 旱

原 旱 荒

温 地 地

带 区 带

区 Ⅱ.中部矿产资源亚区

Ⅲ.西北部动力资源亚区

Ⅳ西部旅游资源亚区

Ⅴ.西端矿产资源亚区

小区

Ⅰ1.乌兰—德令哈农业土地资源小区

Ⅰ2.香日德—都兰农业土地资源小区

Ⅰ3.诺木洪农业土地资源小区

Ⅰ4.乌图美仁农业土地资源小区

Ⅰ5.鄂拉山林业土地资源小区

Ⅰ6.布尔汉达山牧业土地资源小区

Ⅰ7.党河南山牧业土地资源小区

Ⅰ8.祁曼塔格山牧业土地资源小区

Ⅰ9.阿尔金山牧业土地资源小区

Ⅱ1.察尔汉化工非金属矿产资源小区

Ⅱ2.锡铁山要色金属、黑金属矿产资源小区

Ⅲ1.花土沟石油、天然气动力资源小区

Ⅲ2.冷湖石油、天然气动力资源小区

Ⅲ3.大柴旦煤炭动力资源小区

Ⅳ1.西部风景旅游资源小区

Ⅴ1.茫岸建筑材料资源小区

图2 柴达木盆地综合区划图

Fig.2 Integrated zonation map of Chaidam basin

3 讨论

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综合区域系统应该如何划分,是一个很少有人研究的问题[18]。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为例提出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肯定不全面也不完善。但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求更多的专家学者进一步讨论研究。综合区划有许多方面与其它区划,特别是综合自然区划密切相关,但由于在概念上有重大区别,因此具体划分时就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综合区域和一定的陆地系统[18]。综合区划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充分认识区域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引入资源和社会经济要素,把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通过资源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充分认识区域内与区域间的资源优势,合理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区划正是在认识区域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划分出区域的资源优势。综合区划是一项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综合区划适应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其它区划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合区划的优点在于,它包涵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这样既发挥自然方面的优势,又顾及到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性。从柴达木盆地的初步综合区划可以看出,柴达木盆地不再会只给人们留下干旱荒漠的印象。而且柴达木盆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更为明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到了亚区和小区这两级,更重要的是区域的资源优势。这一点恰好在自然区划中无法体现。而自然区划低级单位的划分,不过是一些比较细小的差别。细分下去并不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综合区划更能反映区域实际情况,更有效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作用。而且象柴达木盆地这样的区域,如果没有认识到其资源优势,把它作为荒漠地“抛弃”,或者只认识其资源,而进行大规模的开发都不利于盆地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盆地中自然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对矿产、旅游等资源的开发必须控制开发规模。柴达木盆地这样的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再恢复。所以在柴达木盆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综合区划的研究非常有限,许多问题还没有清楚。如,不同区划等级单位对应的资源指标的选择和指标的定量设置目前还没有,亚区和小区的资源和指标应如何确定,小区和亚区的资源指标是单项还是多项,综合区划应该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但如何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这些问题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首先要解决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相结合,建立起中国综合区划的理论体系,从典型地区入手,逐步建立中国综合区划系统。此外,还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区划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收稿日期:1998-01-19,收到修改稿日期:1998-07-20

标签:;  ;  ;  ;  

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_柴达木盆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