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丰源实业有限公司张集煤矿 山东省菏泽市 274330
摘要:张集矿井地处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表土层深厚,平均厚达517m,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长,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遏制,耕地紧缺的状况难以缓解。塌陷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1],对减少因矿山开采造成耕地损失极其重要,而做好塌陷地治理的前提是做好地表岩移规律研究。本文结合张集煤矿工作实际通过长期监测1302工作面地表岩移参数,总结了在深厚表土层矿区,大倾角放顶煤开采技术条件下的地表岩移规律,希望能对各位读者在地表岩移规律工作研究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倾角;放顶煤;深厚表土层;岩移规律
1矿区概况
张集矿井位于单县东部,距单县县城22km,行政区划属单县张集镇。矿区面积开采标高-400~-1200m。资源储量1.21亿t,设计可采储量8100万t,年生产能力120万t,服务年限51.9a,煤层倾角14~27°。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平均厚达517m,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从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海拔高程40m左右。
2主要基础技术工作
2.1工作面情况
1302工作面为该矿首采区西翼3上煤层首个工作面,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900m,倾向长度162m,煤层总厚度3.0~9.8m,平均6.5m,埋深761m~851m,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四周均未采动。该工作面地面相对位置位于工业广场西北侧大赵庄处(已搬迁)。地面大部分为农田,有1条低压线,2条通信线在上方通过。
2.2测点布置情况
本次张集煤矿地表岩移监测项目沿开采工作面布设一条走向监测线:A线,44个监测点;两条倾向监测线:B线、C线,B线28个监测点,C线14个监测点。在开采面区域内及周边影响区域内布设沉降监测点40个,其中孔庄和徐路口村布设7个沉降监测点;大赵庄布设8个沉降监测点;邢楼村布设10个沉降监测点;于楼村和秦庙村布设12个沉降监测点;张三官庙村布设3个沉降监测点,编号为Z01、Z02、Z03,共计沉降监测点126个,水平位移监测点86个。
2.3监测周期及监测频率
1302工作面地表岩移监测自2016年5月开始一直进行持续监测,各监测点监测要素和监测频率具体见表1。
表1 监测点监测频率一览表
2.3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有关规范测量规程要求进行了有效观测,经平差计算后,对各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各测线最大变形值见表2。
表2 各监测线沉降参数情况一览表
3规律总结及应用
3.1岩移规律总结
根据各监测点监测结果,经过软件处理分析,最终确定矿区岩移参数定值如下:
(1)开采深度:平均约800米;
(2)下沉系数:0.649;
(3)移动角正切:1.7321;
(4)水平移动系数:0.433;
(5)最大下沉角:99°15′;
(6)倾向方位角:345°30′。
充分采动时地表最大下沉值、最大倾斜至、最大曲率值、最大水平移动、最大变形值等地表变形沉陷参数的求取与之密切相关,如地表最大下沉值[2]:
(m为煤层开采厚度,mm;q为下沉系数);
3.2全井田地表下沉预计
综合各种技术信息参数,以井田内的2、3上、3下煤层分别为计算模型,综合预计三层煤全部开采后地表塌陷变形稳定的预计结果,结合下沉等值线图,分别计算了不同塌陷程度的面积见表3。
表3 全井田地表下沉变形塌陷面积
4、结语
根据目前土地利用现状、地表塌陷等级和面积以及居民意愿调查评价,可以合理确定塌陷地治理方案,如塌陷地治理以耕地复垦为主,塌陷深度大于地下潜水位的永久集水区,治理为鱼塘。但治理过程中势必存在“挖低填高、台田改造、矸石充填” 等问题,若果直接充填矸石,土壤肥力差,无法耕种,而永久积水区,一旦积水有肥力的土壤就会无形浪费,因此可以根据预测结果提前取出有肥力的土壤备用,待复垦为耕地的地块经矸石充填后,再覆盖预先取出的有肥力土壤可以治理成为较好的耕地。
参考文献:
[1]张凤荣. 整治低等耕地是产能提升也是生态修复.北京: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2]朱刘娟. 深部开采条件下岩层移动角确定研究.北京:《煤炭工程》,2006
作者简介:
梁茂亮,男,出生于1985年1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任单县丰源实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论文作者:梁茂亮,黄安东,刘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地表论文; 工作面论文; 单县论文; 耕地论文; 煤层论文; 表土层论文; 倾角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