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教学对策论文_朱赛辉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教学对策论文_朱赛辉

朱赛辉(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北盛中学 湖南 长沙 410324)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不仅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科学培养。而学生也只有主动思考、探究各类问题,积累更科学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促进其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问题导学法等新颖多样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向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112-01

前言: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是通过各类问题的提出来引导更多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究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积累更新颖、丰富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自我思考、主动学习探究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数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也能够为学生数学思维、实践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为了将问题导学法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充分重视、不断加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一、设计高效新颖的导学问题

在实际授课中,问题设计是否科学,问题的提出方式是否恰当,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也只有设计出更加新颖独特的导学问题,并准确提出,才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够引导更多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各类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问题导学法在具体应用中强调教师要基于有限的课堂时间、资源基础上,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对于一些不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一笔带过[1]。

例如: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单项式和单项式相乘”内容的时候,在公式起源、数学家介绍上,教师就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精力,进而最大限度的确保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都集中在重点知识的学习上,将引导学生准确、灵活引用先关公式来分析、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视为教学重点。教师可以结合这个题目“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大约为7.9×103m/s,则卫星运行3×102秒所走的路程是多少”的解答算式7.9×103×3×102”,进而提出导学问题:求解单项式的连乘积。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引导学生统筹整理学习的数理知识。学生回想起自己之前所学的有理数连乘法,能够进行乘法交换,将同底数幂进行相乘。这样的导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梳理关键知识,同时灵活解决当前的单项式和单项式相乘问题。

二、设计前后呼应的导学问题

在开展问题导学法教学活动过程中,在问题设计中,教师应着重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入手来设计相应问题,这样既可以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全面调动学习探究积极性,也能够为其理解、解答提供一定便捷。所以,在这类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将各类生活问题合理转化成数学问题,在学生实现透彻理解之后,引导其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入讨论、探究妥善解决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关数学规律、法则的总结,以此来为后续各类问题的探究解决提供有力支持[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乘法教学活动时。针对: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如果将这块草地的长缩短三米,宽延伸四米之后它的面积是多少?这一例题的讲解,就通过联系实际生活问题做出了这样的提问:对于改变之后的面积要怎样计算?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将改变之后的长和宽计算出来,才能够得到改变后的面积,基于此来将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计算自然引出,并进行相关计算公式的总结。之后,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公式准确、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当中,以此来帮助学生更轻松、高效的掌握各类问题。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很多教师在带领学生总结出相应规律与公式之后,就会忽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当中,而是直接进行课堂练习活动的组织。这样不仅不利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也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所以在问题设计中,教师应充分重视理论、实际知识上的前后呼应。

三、提升导学问题的针对性

要想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与效率,就必须要重视所提问题、教学方案的有机整合,结合实际授课需求、学生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来进行具有一定探究价值问题的精心设计,并基于对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学情的综合分析来给予合理设计,选择恰当方式提出,以此来突显教学重难点,并确保问题难易程度能够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同时,还要准确把握问题导学教学目标,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成果[3]。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边的性质”时,就基于其性质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随便拿出三条线段,大家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给出了不一致的答案。对此,该教师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相关问题,为其提供相应素材,鼓励学生以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加强对三角形边的性质的透彻理解与灵活掌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其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更理想的发展成果,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四、在导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在引用问题导学法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轻松、愉快的学习各类知识,让其快速、深入的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究,增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应重视教学情境的恰当创设,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数学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比如: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图形方面的知识点时,就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不同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中对其形状、特征进行区分。然后再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图形区别的研究分析,以此来全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问题导学法的科学引用,不论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拓展,还是授课环节与成果的优化等诸多方面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授课需求,科学引用问题导学法来构建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飞.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7(30):78.

[2]田丽艳.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23):174-175.

[3]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09.

论文作者:朱赛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教学对策论文_朱赛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