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学生学习论文,兴趣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率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将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艰巨的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含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18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8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表现也突出。事实上这些学生名单都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广东省湛江市教育局曾提出“六进课堂”的教学要求,即把“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合作”带进课堂。这一教学改革,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乐学的课堂学习环境,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全力感,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针对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重要性的教育,教学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阐述每一知识点和具体原理的目的和意义,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回答学生关心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帮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社会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上了政治课可以帮助他们解释某种现象或解决某一问题,让他们感到学了有价值、有效果,就会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以致产生无穷的动力。例如,在讲“矛盾普遍性”时,针对学生遇到困难就哭鼻子的现象,教师应指出有困难是很正常的,因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教师要发挥政治理论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独特功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教学中心,若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五、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1.精心设置疑问。“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学生寻根问底的“思”。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设置疑问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如在讲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一个长满头发的人头上拔出一根头发,会不会使他变秃?”学生对此产生兴趣,竞相表态。这时可抓住学生思维启动的契机,进一步设问:“如果一根一根不断地拔下去,这个人会不会变成秃头呢?”同学们发言会更激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然会”。也有的可能会说“不会”或“不一定”。到底会还是不会呢?同学们将会积极地思考着。这种设问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争论,教师可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很自然地引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哲学原理。
2.语言精彩生动。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通过教师语言的阐述,才能得以完成。而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语言”的特殊作用,使课堂教学“悦耳”“动听”,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知识,便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矛盾特殊性”内容时,教师可用幻灯放一首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并声情并茂地朗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把这首唐诗作为引导语,既简法,又精彩,使学生感到惊奇。然后,教师解释:到了农历4月,百花凋谢春意已尽。而大林寺的桃花,却刚刚开放。自然界中的现象,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是因为大林寺处于高山深处,温度偏低,所以直到4月,桃花才逐渐开放。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不同特点,也就是说,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这样的导语既说明了这节课的主题,又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他们去了解课文中的内容。
3.适时应用幽默。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