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力量与微写作优化阅读课_微写作论文

运用力量与微写作优化阅读课_微写作论文

借力微写作,优化阅读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借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进行“写”的活动,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相统一的重要策略。而阅读课中的“写”,当首推篇幅短小、主题集中、训练灵活的“微写作”。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微写作训练,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确实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节常态阅读课,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初读感知,细读研讨,再读运用,总结反思。本文将据此分别阐述。

      一、微写作,让整体感知更自主

      从阅读规律来看,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源于整体感知。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笔者在教学时,根据各类文体整体感知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一个文本感知类微写作的写作范式:“本文是一篇________(文体),文章叙述了/说明了/阐明了/抒发了________。对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________(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等方面写)。我产生的问题是……”这一写作范式教给学生感知不同文本的具体方法,使其在接触新的文本后马上就知道该怎样去感知,并形成自己的微写作,从而使阅读行为变得自主起来。

      例如,在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一名学生写出这样的阅读初感:“这是一篇小说,叙述了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和最后一课课堂上的见闻及感受。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法国人民在国土沦陷后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小说所采用的对比写法。我的问题是:韩麦尔先生是小说极力讴歌的一个人,但为什么作者还要写他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浇花、放学生假自己去钓鱼这样的事?”课堂上,学生将这样的微写作展示出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学情依据。

      辨识文本体裁,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因此,在整体感知类微写作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这种能力。同时,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倡简洁晓畅的文风。

      二、微写作,让文本细读更深入

      当下阅读教学中存在几个低效现象:课堂碎问碎答现象泛滥,教师设计的问题枝枝蔓蔓,学生思维常常处于浅层次、局部化状态;重文本内容,轻言说形式,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等等。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请看余映潮老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学案例之第三环节:

      3.组织同学们就课文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写”。

      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句话人物素描”。

      (竺可桢,孜孜不倦地在气象研究的领域跋涉的卓越科学家。)

      ②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竺可桢墓志铭。

      (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

      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竺可桢纪念词。

      (细心的观察,翔实的纪录,深入的研究,科学的著述,情系物候的研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气象科学。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乃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

      ④从课文中找出论据,并给论据配以能够支撑的论点。

      ·23年如一日,到北海公园观察物候——持之以恒,才有成功的希望。

      ·钢笔式的温度表不知磨坏了多少外衣口袋的盖布——滴水能穿石,铁杵能磨针。

      ·70多岁还到野外考察;临终的前一天,还坚持作气象记录——执着的追求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83岁高龄,取得科学上的新成就——科学探索无止境。

      四次微写作,让学生在文本里来回穿行,揣摩词句,把握形象,分析概括,迁移表达。这些写作活动由言说内容到言说形式,由直觉思维到分析思维,真可谓“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课堂上学生沉静地读书、思考,会意地批注、写作,自信地交流、吸纳。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相得益彰。

      像这样以不同层次的写作来架构一节课,需要教师有极强的文本把握能力和高超的教学设计创意。普通教师或许一时难以企及,但在文本对话中,指导学生进行单一微写作,则是完全能做到的。例如,可以模仿《郑人买履》给《刻舟求剑》改写一个对话式结尾;可以给《往事依依》的第四段更换几句写景诗句;可以让学生写一段安恩与奶牛的对话,批注三个买牛人的不同性格……这些活动都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本阶段的微写作训练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适当兼顾对文本中写作训练资源的利用。在学生写完后,要趁热打铁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三、微写作,让迁移运用更灵动

      语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因此,在课堂反馈迁移阶段要尽量少做些习题,多练点微写作。

      冰心的小诗《母亲》诗节简短,诗意浅显。为了让课上得有厚度,在“悟一悟”“背一背”课堂环节之后,笔者设计了“写一写”活动。

      师:诗歌创作往往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重章叠句是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请模仿这首小诗,为它写出第二节,要求用类比的思路,写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屏显小诗)

      (生写作,约4分钟后交流)

      生1:我仿写的是:“母亲呵!天色灰暗了,小鸟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生活灰暗了,我只扑在你的怀里。”

      师:用了类比手法,把对母亲的依恋表达出来了,符合要求。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生2:“小鸟”一句用的词是“依偎”,两个字;“我”一句用的是“扑”,一个字,前后不对应。

      师:“依偎”是双音节词语,“扑”是单音节词语。可以怎么改?

      生2:把“依偎在”改成“扑到”。

      师:很好。与冰心诗中的“躲到”也对应起来了,两节诗有了强烈的节奏感。

      生3:“生活灰暗了”一句不好。冰心诗中“心中的风雨”用的是比喻手法,很生动。我建议改成“心中灰暗了”,就生动起来了。

      师:“心中灰暗了”,具有形象性,也更能表达对母亲的情感依赖。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内心充满着幻想和想象,把你们的体验用这样凝练的语言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经常拿起笔写一写你们自己吧!

      这个活动目的明确,效果显著。在仿写中,学生情味盎然,积极探究,品味语言,体验情感,“三维目标”得以实现。

      本阶段的微写作,训练的重点应该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即通过对文本的表达技巧、段式句式、佳词妙字的模仿和运用来活化阅读收获,沉淀写作技能和情感体验。活动中,训练指向要明确,师生互动要充分,在多向度的对话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微写作,让课堂总结更精彩

      下课前的最后几分钟,如何在学生精神疲倦之时,甩出一个漂亮的豹尾,使学生反思课堂学习,总结课堂收获?教师亲自做结,学生已难以凝神聆听;让学生自主总结,他们也已无心“恋战”。如果创新一下形式,尝试进行话题新颖的微写作,课尾定会马上精彩起来。

      例如学习《往事依依》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总结:“掐指算来,同学们与六年级时的同桌分别已有两三个月了,你一直关注着他(她)的语文学习。请你根据于漪老师少年读书的经验,结合同桌以前学习语文的情况,为他(她)拟一条100字左右的手机短信,等课后发给他。”以下是学生拟写的一条短信:“张××你好!分别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我很想回到我们一起学习的时光。我今天学习了《往事依依》,想到你以前老是怕写作文,我觉得这恐怕是你读书少的缘故吧。于漪老师把《往事依依》写得很美,就是因为她读的书多。她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你如果能做到,肯定能写好作文。”

      这样的微写作训练契合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自会饶有兴趣地参与。在写作中要活用课堂所学,学生自会认真回顾,积极建构。如此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总结阶段的微写作形式还有很多,如可以写颁奖词、墓志铭、对联,可以给作者、编者、文中的人物写一封短信,等等。在训练时要注意设置有趣的情境,选择新颖的形式,突出学习的重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阅读与写作比翼齐飞。

      总之,微写作训练的介入优化了阅读教学,既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效达成,又使课堂亮点纷呈。

标签:;  ;  ;  ;  ;  

运用力量与微写作优化阅读课_微写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