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思蒙中心卫生院 四川 眉山 620033)
【摘要】目的:本实验主要探究早期康复护理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范围限定在来我院治疗的90例锁骨骨折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肩关节Constant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比,大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有效提高肩关节Constant评分,值得推广。
【关键词】锁骨骨折;早期康复护理;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271-01
锁骨位于人体皮下位置表浅的部位,当外力作用力较大时极易受到伤害造成骨折,骨折的部位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斜行骨折或横断锁骨。骨折主要的临床现象表现为锁骨受伤处红肿肿胀、形状畸形、皮下淤血,患者伴有压痛感等等。临床上通常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对患者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创伤,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所以说要重视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1],就我院收治的9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选自2014年5月—2017年5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39.5±4.5)岁,根据骨折原因分为:车祸骨折19例,高处摔伤15例,重物砸伤1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12~69岁,平均年龄(40.2±3.4)岁,根据骨折原因分为:车祸骨折23例,高处摔伤14例,重物砸伤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术后1~3d,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坐立,并指导患者进行手部肢体呈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后手臂自然下垂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摆动,一天四次,每次10分钟;在术后1~3d,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呈仰卧位做肩关节旋转运动,让患者肢体与肩关节呈直线保持手部前臂上下摆动,一天四次,一次10分钟;
(2)术后4~5d,护理人员在患者伤口愈合后且肢体肿胀基本消失后帮助患者进行爬墙运动,让患者面对墙壁而站肢体前伸,向上爬行,一天四次,一次10分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情况(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中主要评价的项目包括:疼痛、内旋、外旋、肌力、活动范围等等;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三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按照患者的评分来确定,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的数据录入SPSS 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进行表示,组间差异用χ2检验。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后得到的P值小于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得到的P值比0.05大,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前平均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67.1±8.7)分,护理后平均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93.5±14.83)分;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平均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65.39±8.65)分,护理后平均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79.41±11.65)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平均肩关节Constant评分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具有差异,实验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占35例,满意占8例,不满意占2例,总满意度为95.5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为26例,满意为10例,不满意为9例,患者满意度为8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7±3.9)d,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5±3.1)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实验组患者,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3.讨论
目前我国锁骨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占全身骨折的8%左右,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锁骨部位直接或者间接受到了重力刺激。在临床上治疗锁骨骨折通常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是此类手术很容易致使患者肩关节增厚,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疗效[3]。对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人员能够通过分析患者肩关节的生理功能,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钟摆运动、爬墙运动、以及肩关节旋转运动等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锁骨骨折愈合的稳定性,预防肩关节增厚、肩关节粘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5%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0%,且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均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患者满意度高,能够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减少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勤.早期康复护理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5,01:148-149.
[2]杜玲玲.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6,06:103-104.
[3]石爱军.早期康复护理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2:179-180.
论文作者:曹利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患者论文; 肩关节论文; 实验组论文; 锁骨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