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论文_陈伟虎

浅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论文_陈伟虎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524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变电站继电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可靠性的分析,从而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供电的质量。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

企业的发展和电器设备的增多,人们对电力资源需求量更大,这对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对电力系统来说,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其稳定运行方面作用较为重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方法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在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稳定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1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承担重要的继电保护作用。智能电网的输配电过程中,通过智能变电站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与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而继电保护工程则可以说是智能变电站设立的根本意义。首先,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继电保护可以说是保障电网能够长久平稳运行、保持稳定的电力供应的关键。过去的继电保护系统无法与智能电网相匹配,因此智能变电站是对传统变电方式的改变与革新,融入了诸多新技术。例如相关的继电保护设备与内部元件,都为了实现数字化的信息传输做了专门的改进,从而能够实现数字化系统的运行。与此相对应的,继电保护设备的结构更加精巧,内部元件的运行对环节条件要求更高,同时也客观上增加了工作人员对这些设备的安装维护的困难程度,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操作经验提出了挑战。而且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设备往往具有更多的功能,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接入更多的线路,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可以说是需要更加认真谨慎,才能够使继电保护装置确保正常发挥作用,而一旦某一继电保护设备的安装或调试存在问题或漏洞,则必然会导致影响到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构成

与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不同,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在站控层与间隔层的之外又增加了过程层。这也是智能变电站的功能以及稳定性能能够超过传统变电站的具体原因,传统变电站没有过程层因此只能在系统的其他部分来分担过程层的功能,而当前以IEC61850协议为基础的智能电网的过程层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间隔层功能,还具有其他功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主要由电子式互感设备、合并单元、交换机以及网络接口等几部分元件构成。

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操作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更加灵活,也更加有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想要明确当前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状态稳定性,操作人员可以对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交换设备上的系统运行数据记录及分析来完成,同时也能够确认智能控制柜的密封性能。而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人员还应该谨慎确认保护型软压板的性能以及是够正常工作。另外,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操作结束后应该检查监控画面与软压板,确保它们都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在放置母线闸刀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母线闸刀能够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提升措施

3.1保证继电保护工作的完成

通常来讲,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直接方法就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跳闸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且要确保变电站的各元件的正常工作。继电保护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就是各部分元件能够保障正常工作,例如变压设备与输电线路等基础性设备一旦出现问题,继电保护出现故障可以说是必然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继电保护一旦出现了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智能电网的输配电能力与供电水平,还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生产运营。这就导致当前许多部门都越来越重视起继电保护的性能,将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通过实践证明,智能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与定期检修。

3.2间隔层中的继电保护

智能变电站的间隔层继电保护通常都会选用双重化配置的设计形式,后备保护系统则是采用集中配置的设计形式。如果设备存在运行异常或者故障的情况,那么后备系统就会发挥作用,保障设备不会在故障状态下受到损坏,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间隔层的设计要应高保障集中配置的保护功能发挥。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智能变电站的实际运行需求为标准,并且设计多样化的电网运行方案,从而配合不同的电网运行状况。

3.3强化系统的冗余性

想要优化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程度,强化冗余性是当前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例如,在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时,使用数据链路层技术实现多样化的模式类型研究。另外,也可以采取加强网路构架需求的方法来强化系统冗余性。但是冗余性强化的系统设计必须要尊重实际需求,避免出现过分追求强化冗余性设计而导致舍本逐末的盲目状况。

3.4采用数字化的处理模式

传统变电站之所以持续运行的可靠性较低,是因为其传输性能较差,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互感器饱和、回路断线等问题,但是智能变电站的互感器传输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信息传输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也能够在继电保护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5保护变压器的配置

在智能电网的输配电过程中,不同的线路的电压是具有差异性的,每一条线路通常都会使电压保持在一定的程度内,而超过这个程度或低于都会导致线路出现故障。因此,设置变压器就是为了对电路的电压进行调节,也是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变压器的工作方式通常都是分布于电路的不同位置进行差动式的继电保护。而变压器本身属于较为精密的原件,在实践当中不乏出现变压器老化或者由于操作人员的随意性操作而导致变压器的损坏,最终影响到变压器的正常发挥作用。因此,应该建立起员工对变压器的定期检修制度与员工操作规范,从而保障变压器能够持久的工作运行,一旦发现变压器存在故障风险,就要及时地维修或更换。

3.6对于由于限定延时产生的过流电,进行继电保护

能影响到继电保护系统除了自身的因素以外,还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外界因素通常是多样化的且不确定的,例如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极端天气等等,导致线路短路,从而使继电保护设备受到负荷电流的影响而跳闸,极大地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能。而为了解决这种状况,当前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电压限定延时,从而能够准确监测各个线路中的电流量的具体值,一旦发现电路中存在过负荷电流,则可以通过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向继电保护系统来进行警报反馈,并且通过自动化系统来控制过负荷电流,确保整个继电保护系统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相对于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模式来说,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装置具有更加灵敏、智能、可靠及迅速的优点,为变电站配置其他设备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保障,为建设综合性的智能变电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主力军,需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提升其运作能力,促进智能变电站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同文,谢民,孙月琴,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6):58-66.

[2]于静.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研究[J].电力安全技术,2016,18(4):38-41.

论文作者:陈伟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浅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论文_陈伟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