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卫生院??150089)
【摘要】 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32例临床手术前后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肠梗阻患者病情危重31例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病人自述疼痛减轻,腹胀缓解,舒适感增加;恢复体液平衡状态,无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呼吸平稳,血气分析指标正常;营养改善,全身状况良好;焦虑减轻,情绪稳定,对治疗充满信心;了解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自护能力增强;能够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并能够及时处理并发症。
【关键词】 肠梗阻/诊断;肠梗阻/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301-02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梗阻发生的部位在小肠和结肠。严重者可引起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手术方式有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异物术、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短路手术、肠造口术或肠外置术等[1]。对于肠梗阻病人而言,基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目的在于纠正全身生理紊乱及为解除梗阻创造条件,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体液与酸碱平衡、防治感染以及镇静、解痉等对症治疗措施。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32例临床手术前后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为
本组收治的肠梗阻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 26~66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4~22天,平均17天。
1.2 方法
及时解除梗阻是治疗的根本所在,一般根据梗阻的部位、类型和病人全身状况来决定具体方案。非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等,常采用针灸、中医中药、生植物油和各种复位法(如腹部按摩、颠簸疗法、低压空气或钡剂灌肠等)。一般急性肠梗阻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通畅。
1.3 结果
肠梗阻患者病情危重31例痊愈出院,死亡1例。死亡率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疼痛 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压痛和反跳痛等腹部体征及其他生命体征,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如在手术前患者以休克,则需要将患者平放在手术台上,使患者的头侧向一边,以便于避免患者因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急性期发作的肠梗阻患者应该禁食,急性期度过之后,若梗阻症状或疼痛有所缓解,同时病人可以排气、排便,患者则可以少量进食流质饮食,忌食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固定胃管并保持胃管通畅,正确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引流量。若发现引流液中有咖啡色或血性液,医护人员则需要考虑患者有绞窄性肠梗阻症状的发生。
2.1.2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 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记录出入液量和合理输液。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呕吐量,胃肠减压量和尿量等,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2]。应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同时观察用药效果和副反应。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 术后返回到病房的根据麻醉方法适当摆放体位。麻醉清醒后,采取后半卧位血压平稳,不仅可以改善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而且有利于腹腔内出血,渗液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2.2饮食 腹部手术后,常规暂禁食、禁饮。经仔细观察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胃管拔除、无腹痛或腹胀不适,可以开始少量液体,并逐步过渡。对于肠切除吻合术后的患者,进食时间应推迟,而应加强对进食后反应的观察。
2.2.3胃肠减压 肠梗阻病人手术后,通常于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置管期间做好胃肠减压的相应护理。
2.2.4切口与腹腔引流的护理 经常巡视,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及有无松脱,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切口并发症。如有腹腔引流管按常规做好相应护理,一般置管时间为48~72h。
2.2.5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体征变化,切口及引流情况,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及时治疗。患者术后以粘连性肠梗阻,腹腔内感染,肠瘘和伤口感染及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为主。
2.2.6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的变化。严重病人需准确记录出入量。禁食期间补液;肠蠕动恢复并有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如果患者在进食后没有不适感出现,则患者可以逐步将饮食过渡至半流质。妥善固定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并需要保持引流通畅。留置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避免受压及扭曲。
2.2.7疼痛 评估疼痛程度、部位及性状。按医嘱给予止痛泵止痛或用止痛剂。血压平稳后半卧位。若病情发展趋于平缓恢复状态,病人可以适当的下床活动,以便于患者的肠蠕动能力的恢复,防止肠粘连。
2.2.8心理护理 急性肠梗阻病人,对突然发病及剧烈疼痛会产生恐惧心理;慢性肠梗阻病人,可能为腹胀不能及时解决和诊断不明确而产生焦虑。家属看到病人痛苦难忍,心里非常焦虑,迫切希望能尽早解除病人痛苦,但又怕手术危险而产生矛盾心理[3]。了解不同病人及家属的不同心理反应,对积极配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3.讨论
病人体液平衡能否得到维持,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有无缺水体征、疼痛程度是否减轻。病人是否舒适,腹痛、腹胀、呕吐及呼吸受限是否得到改善。能否说出相关疾病和康复知识。并发症是否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摄入营养是否足够。
【参考文献】
[1] 汪建平.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9.
[2] 田贞.肠梗阻手术患者的标准护理计划[J].《河北医学》,2007,13(12)12.
[3] 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1B):2351.
论文作者:赵洪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肠梗阻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体征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胃肠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论文;